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9):1309-1311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在治疗发热的过程中,谨守中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大法,悉心研究证候和病机的演变,总结出辨气、辨色、辨舌、辨神、辨脉、辨口气、辨鼻气、辨鼻涕、辨面色、辨小便10个方面不同证候共性表现,丰富了临床对辨别发热病寒热属性的诊断价值。在治疗思路上,甄别发热病属外感时邪还是内伤引起,且不忘结合体质辨证,外感发热多见风寒、风热、风毒、湿温,内伤发热常见阴虚发热、气虚发热、积滞发热、肝郁发热和血瘀发热。在治法上遵循三因制宜,法随理变,方随证出,师古而不泥古,忠于临床发热患者不同发热证候表现,善思总结,敢于创新,辨证使用内外治法,多法相使,临床治疗发热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20):120-12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小便潜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小便潜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六味地黄汤合小蓟饮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较对照组的63.33%高(P<0.05);观察组Scr、BUN、24h尿蛋白定量、1h尿红细胞排泄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联合小蓟饮子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小便潜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医对症治疗,有利于改善临床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9):1251-1252
在中医辨治肿瘤的过程中,情志因素、辨病与辨证的关系、脏腑的特点以及西医治疗方法对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治疗时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准确地进行处方用药,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2)
从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出发,论述新安医家吴澄在《不居集》中运用解托、补托法治疗虚损疾病的独到见解及临证经验,强调"托"法在培补人体正气、抵御外邪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对其所创的解托、补托13方进行了分析,从而丰富了新安医学虚损辨治理论,亦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家辨治虚损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
小儿遗尿重在辨其虚实寒热。遗尿一症有虚有实,临床常以虚证为主。病位主要在肾与膀胱,但也经常涉及肺、脾、心、肝。结合遗尿的临床特点和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辨治八法,在治疗此病时灵活运用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2)
对唐兴荣教授辨治不孕症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探讨。唐教授临床治疗不孕症以"分男女、辨虚实、分步论治、重视生活习惯的影响"的辨治思路为特色,"通、和、补"三法结合,以"和阴阳"为治疗核心,临证时将不孕症患者分为肝郁、肾虚、血瘀、痰湿4个主要证型进行辨证论治,临床疗效颇佳。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
"因时制宜"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特色,五运六气的学术思想正是体现了这一特色,其应用于临床指导辨证,治疗每获奇效。王兴臣教授在五运六气研究和应用方面见解独到,擅于"辨证"与"辨时"相结合治疗杂症。本文从"少阴病欲解时"治疗不寐一则验案入手,探讨王兴臣教授运用运气学说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7)
目的:观察运用"证体合辨"理论治疗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S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依据"辨证论治"理论组方,治疗组运用"证体合辨"理论组方,12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免疫炎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4.36%,对照组有效率为56.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红细胞沉降率和免疫球蛋白G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证体合辨"理论治疗SS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免疫炎性指标,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8)
程志教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笔者选择程志教授辨证治疗的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两则病案,探讨其在血液病辨治方面的临床用药和经验,体会其诊病思路。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5)
通过典型病案,介绍田玉荣主任应用二仙汤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经验。其认为CITP主要以肾阳虚损、脾肾阳虚者多见,在本病的辨治中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床善用温阳药物,以提高疗效,防治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8):1198-1199
目的:观察宽胸理气疏肝法辨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宽胸理气疏肝法辨证加减,对照组口服地奥心血康胶囊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宽胸理气疏肝法辨治心肝气郁滞型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9):1274-1276
原发性肝癌进展迅速,证型复杂,症状众多,常有辨病、辨证、辨症冲突的情况。临床上应以辨证为主,辨病为根,辨症为辅。辨证选方确定治法方向后结合辨病加减,配伍专方专药,最后针对症状选药。若患者无证可辨或趋于平和体质,则应辨病为先,结合患者影像学结果、实验室检查等,根据肿瘤的形态、代谢、血供、生长情况等进行辨治;若患者病情稳定且证型错杂,但如疼痛、腹泻、腹水或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病程发展或生存质量,则应辨症治疗,再结合病证加减。总之,根据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指导方针,通过病、证、症三位一体结合辨治,在辨证基础上兼顾原发性肝癌的特有规律和发病个体的阶段特征,将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纳入辨证论治体系,制定中西医综合病、证、症辨治方案,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3):402-404
毒邪是反应性关节炎发生的重要条件,且始终贯穿整个病理过程。其中先天禀赋不足,内生虚毒是引起反应性关节炎的内因;外感毒邪是导致反应性关节炎发病的先决条件;痰瘀互结而成内生之毒,是反应性关节炎的继发改变。在防治反应性关节炎的临床实践中,需遵循解毒邪原则,做到:1首辨毒邪;2次辨病期;3三辨正邪偏胜。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11):1586-1588
何复东老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从肾论治"的临证思维。认为"肾虚"是疾病的本源,"肾虚状态"是疾病状态的根本。临床辨证推崇"综合辨治"与"特异性辨治"相结合,提出"复合病机、复合治法、复方重剂"的思想,遣方用药以"用药三量"理论为指导加减化裁,并创方"自拟葛九汤",运用于内科、妇科、儿科及杂病的临床治疗,屡见效验。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
通过对"宫寒"的具体含义、病因及证治的简要探析,以冀为临床辨治"宫寒"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提高此类病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5):711-714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肺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2例,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辨病治疗及对症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生存质量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中位生存期、无疾病进展期及一年生存率。结果:中医辨证治疗对患者的瘤体稳定有一定作用,辨证分型中,气阴两虚证占多数,而且针对气阴两虚证治疗的有效率较高,存在优势。随着年龄增加,疗效有增加的趋势。卡氏评分越高者临床疗效越好,且长期应用中医药治疗可以稳定甚至提高卡氏评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中医药干预的患者生存时间延长,且与干预时间呈正相关。结论: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有其特有的地位,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5)
介绍贾斌教授治疗外感咳嗽的临床经验。其以辨三性、知五要为指导,重辨证、善加减,临床常获良效,并附典型病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1):2280-2282
《黄帝内经》治疗学有关理论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①临床上,辨病、辨证、辨症要并重;②在用药治病的同时,必须考虑用药安全性的问题,要切于病情,不可过用;③民间的一些验方、验药疗效显著,需要给予一定的重视;④临床一些病证,苦于难以辨证,可考虑从其证候所在经脉进行辨证;⑤治疗疾病时,审察病机,抓住各种疾病发起、病情变化的关键点,以阻断病发。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9):1369-1370
三期辨治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即早期活血化瘀利水,中期益气活血利水,晚期以健脾补肾、活血利水,活血化瘀贯穿其治疗始终,临床上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4)
分析《孙文垣医案》中脾胃病的辨治特色,学习孙文垣的学术思想精华与辨治方药特点,扩展临证思路,从而提高脾胃病的临床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