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综放沿空巷周围煤体自燃升温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综放沿采空区侧巷道周围煤体内的漏风流态、氧气消耗及温度升高进行了研究,联立求解了流场中的漏风渗流方程、氧浓度渗流-扩散-消耗方程和传热方程.重点描述了沿空煤柱内的自燃特征和升温过程,得到自然发火期与煤耗氧速度呈反比例关系,而对漏风强度影响不大;漏风强度增大只能使煤体内高温区范围扩大,相对提高自然发火几率.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监控与预测唐口煤矿煤自燃危险程度,利用热重-差热分析技术,测试了唐口煤矿煤样在4种不同升温速率(5℃/min、10℃/min、15℃/min、20℃/min)的TG/DSC曲线,分析了特征温度(缓慢氧化温度、热解温度、燃点、半寿温度和最大失重速率温度等)与热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升温速率下TG/DSC曲线的变化趋势相似,随升温速率的增加向高温方向延迟;各特征温度点基本随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增大,15℃/min时缓慢氧化温度值最大。唐口煤矿煤样氧化反应最剧烈的点位于失重曲线的黄金分割点附近;同一升温速率下,最大释热功率对应温度滞后于最大失重速率对应温度。 相似文献
6.
升温速率对煤的自燃倾向性表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热重分析仪器,对不同煤样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升温速率,TG曲线向高温方向移动;运用热分析动力学方法求出不同煤样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活化能,结果发现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煤的活化能逐渐增大,升温速率是影响煤的自燃倾向性表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套系统简单、快速确定煤自燃性的实验装置,并用此装置对影响煤自燃性有关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不同氧化始温、不同煤样、不同氧化剂、不同氧化浓度条件下煤的自燃氧化升温规律。 相似文献
8.
9.
10.
为研究升温速率对不同变质程度煤自燃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红外光谱仪和同步热分析仪,选取4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煤的官能团结构、质量变化、热量变化并进行了氧化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变质程度增加,原煤中羟基含量增加;焦煤和弱粘煤具有明显的芳环-CH 3,弱粘煤中的芳环C=C与Ar-CO含量最多,焦煤的醚键含量较高;脂肪烃含量与变质程度关系不明显。升温速率增加,各煤阶的TG-DSC-DTG曲线均向高温偏移;升温速率对燃烧阶段的煤质量变化影响更大。褐煤相对于焦煤,热流率极值更高,瞬时放热更剧烈。升温速率越大,总放热量越小。通过外推得到了原始状态下煤的活化能,在氧化阶段,E HM相似文献
11.
12.
为研究王台铺矿15号煤层的自然发火规律,利用大型煤堆实验台对其进行了试验模拟研究,通过热电偶测得煤体的温度变化情况,得到煤体内的升温速率、耗氧速度、临界温度及干裂温度等煤样自燃特性参数,结合气相色谱仪对煤自燃过程中产生的指标气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煤温在临界温度80℃以下时,煤的自身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小,煤样耗氧速度较低,煤体很难发生自燃;在80~110℃时,耗氧速度逐渐增加,反应逐渐加强;当煤温超过干裂温度110℃后,氧化反应急剧加快,放热量也随着增大,同时CO和CO2产生率加快,煤体易发生自燃。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了标准湍流k-e模型的2方程模型,DPM模型,基于体积和颗粒表面化学反应的混合物涡耗散模型,热辐射P1模型方程,及能量守恒方程,对水煤浆烧嘴管路和燃烧炉内的流体流动、反应和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主要研究探索了水煤浆烧嘴的燃烧特性,考察了速度场、温度场、煤炭颗粒大小的密度轨迹和燃烧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5个基于体积和颗粒表面的燃烧化学反应的求解、湍流模型和DPM模型的设置,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出水煤浆燃烧率高达99%的高效燃烧过程,以及燃烧挥发过程中引发的速度、温度、组分质量分数等参数的变化过程,为水煤浆烧嘴的进一步研发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不仅缩短了研发周期,而且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15.
16.
尾巷对采空区煤自燃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尾巷对采空区煤自燃的影响,建立了带有尾巷的三维采空区的几何模型,利用UDF编写采空区碎胀系数和孔隙率的分布函数,从尾巷的联络巷间距和回风巷与尾巷之间的压差两个方面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尾巷的联络巷间距对采空区自燃有重要的影响,闻距增大,采空区自燃带的宽度也增大,越靠近回风侧,宽度增加越快;回风巷与尾巷之间的压差...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