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8)
在我国当代油画日益发展的进程中,各流派的技法和观念都在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各自的优点,表现自身对艺术的理解,不再像以前文化艺术启蒙时期对艺术的单一理解。"形"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主流绘画创作模式依然与"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各个历史时期的审美者都会围绕具体现象和虚幻意境展开评判,再加上中国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这让我国的各种艺术神乎其神,也酝酿了艺术的百花齐放。在油画领域,关于具象写实、具象表现绘画的概念似乎没有了固有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1960年以来,法国机动性发生了巨大变化。每人出行里程的增加值数倍于1950年之前所观测的增长数。这些变化聚焦于人们的出行行为,并通过调查可以观察得到,同时,这些变化也致力阐明演变机制中的个人意愿和责任。另一方面,聚焦于个人行为并不意味着人们是这一变化的主要决定者。政治立场、社会代表性、与城市化节奏相关的需求、投资政策等等,对形成今天的机动性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将所谓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整合于同一视角,我们将首先描述1960年和2000年机动性系统的统计特征,然后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针对每一个时期,集中讨论三个问题:居民的观念和需求、决策者对形势的理解、机动性领域向研究者提出的问题。然后我们聚焦于法兰西岛地区,一个拥有1200万人口的大都市区域。  相似文献   

3.
1960年以来,法国机动性发生了巨大变化.每人出行里程的增加值数倍干1950年之前所观测的增长数.这些变化聚焦于人们的出行行为,并通过调查可以观察得到,同时,这些变化也致力阐明演变机制中的个人意愿和责任.另一方面,聚焦于个人行为并不意味着人们是这一变化的主要决定者.政治立场、社会代表性,与城市化节奏相关的需求、投资政策等等,对形成今天的机动性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将所谓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整合于同一视角,我们将首先描述1960年和2000年机动性系统的统计特征,然后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针对每一个时期,集中讨论三个问题:居民的观念和需求、决策者对形势的理解、机动性领域向研究者提出的问题.然后我们聚焦于法兰西岛地区,一个拥有1 200万人口的大都市区域.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5)
中国绘画创作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在漫长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中国文化史中,审美的自觉和艺术的自觉大体上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的。此后,绘画承担着教化作用,并能带给观者美的享受。在绘画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与之对应的绘画理论。谢赫、宗炳、顾恺之、王微等绘画理论家对人物画与山水画的理解十分独到,特别是谢赫提出了"六法",这些准则对后世的绘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4)
自画像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被称为"镜中肖像"。人性的思考让艺术家普遍关注"我是谁"的问题,而自画像正是艺术家从自己的社会地位、内心情感、艺术追求等方面阐释自身观念的方式。自画像是一种富有吸引力的绘画形式。纵观整个绘画艺术史,大多数艺术家都画过自己的肖像。自画像的内容可被视为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反映,它是艺术家的一种表演。艺术家在自己的生命舞台上为观众选择理想的装束与姿态,让自己作为一个理想中的角色呈现在观众眼前。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自画像带给我们许多值得思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文化多元、媒介多变、观念多样的后现代语境下,绘画艺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面对众多的迷失和错位,应怎样回归艺术的本体,重提绘画艺术的"民族性"和"古典精神",寻找艺术中最感人的东西,引导人们关注艺术本体的美,彰显他们,以求在现当代对绘画艺术创作有所分析、感悟。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8)
陶瓷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之一,绘画艺术在中国也有悠久的历史。陶瓷绘画艺术将两者相结合,展现出了特殊的魅力和艺术价值。文章介绍了陶瓷绘画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并探讨了在当代应该如何继承与创新陶瓷绘画艺术,以求将陶瓷绘画艺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3)
提及乌克兰绘画艺术,不免会使人联想到"苏派"一词。虽然苏联解体已20余年之久,但人们总会惯性地去解读其绘画艺术中的形式语言、文化内涵及精神价值,认为其与当今俄罗斯美术相近甚至等同。究其根源,多与东斯拉夫文化产生与变迁的历史以及苏联时期政治文化一体化不无关系。但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新的国家格局形成,东欧各国间的文化艺术产生了较大转型。乌克兰当代绘画领域出现了吸收中国艺术特色的新特征,并逐步成为构建其当代美术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鸣浩 《时代建筑》2016,(4):159-165
文章借鉴近十年来兴起于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返八十年代"的研究视角,提出以一种"历史化"的态度和视角,重新考察并深入分析20世纪80年代"新时期"语境下的中国建筑思潮及观念,从而对中国当代建筑研究中的一些"本质化"或"制度化"的既有阐释或批评模式形成挑战和批判。在此基础上,以波特曼的"共享空间"概念在该时期中国本土的建筑写作和设计实践中的具体表述为例,文章质疑了既有批评话语中对80年代西学引介有效性的简单化评价,提出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在特定的本土社会-历史语境中,那些取得优先位置(合法性)的外来建筑观念或知识所依赖的是何种阐释或叙事;而这些合法化的外来观念或知识又以何种方式分别在观念层面和实践层面被加以组合和编织,构成中国当代建筑的现代化想象。  相似文献   

10.
宏大的关怀     
邱志杰是一位出生于60年代末的"60后"艺术家。虽然才步入中年,但是他的创作经历及其艺术作品却是异常的丰富。从90年代初《兰亭》的观念艺术时期,到95、96年左右的"新媒体时期",再到"反观念艺术时期";20世纪末进入到"后感性"时期,经过"现场艺术"的过渡期,转入了"长征"的自我塑造期;而后他又将"长征"与"现场艺术"这两者整合成了我们所看到的"总体艺术"。不仅是艺术,对于历史、文化、建筑,邱志杰也有着非常独到的见地。在与他的对话中,我们展开了对于Human Being"人生在世"的宏大关怀。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4)
元代是一个山水画名家辈出的时期,王蒙对"元画"时代风貌的形成、中国山水画的变革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文章从王蒙创造出的牛毛、解索皴法和繁体密笔的绘画风格,从他以丰茂繁复、笔法苍秀、布局饱满发挥主体意识的美学观念,从笔墨技法、构图章法、境界幽深等方面分析他绘画的艺术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其对明代以后的多元化绘画所做出的贡献,展现了作为元朝四大家之一的王蒙繁密多变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谢时臣是明代兼具"浙派"与"吴门画派"两派绘画技法的山水画家,他曾游历无数名山大川,善用画笔表现中国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山川自然样貌,并寄情于山水作品之中。本文通过梳理与分析谢时臣的山水绘画,探究谢时臣的山水情怀如何在其创作中表现,并揭示藏匿于绘画中的"山居观念",进而展望"画中之山居观念"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21)
要理解绘画,就必须真正地了解其背后的绘画观念,而要了解绘画观念,就应该把它放到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作为文化体现之一的宋代绘画,必然会受到宋代文化的影响。宋代理学"穷理致知"和"心性为主,外物为从"的精神使宋代绘画产生了从理性到感性、从写实性到写意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那些能够影响我们城市形态的设计者们,很容易受到城市文化改变的影响。除了对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考虑之外,人们开始期待更宜居的城市,并将更多注意力放在环境和艺术品质上。这些暗示对城市设计工作有什么影响呢?第一部分,城市框架当前,我们正处于城市发展的关键时刻。但是,与其悲观地面对局势,我宁愿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它。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社会变革期是在改善城市过程中能够取得最为丰硕成果的时期。作为例证,我将援引"绿宝石项链"这个项目,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6)
工笔画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传统工笔绘画的语言已经不再完全适合于表达当代人的思想和情感。在这种情况下,符合今人情感诉求的新式工笔绘画逐渐兴起,被学界称为"新工笔"。其在表现手法上继承了传统工笔绘画的精髓,使用毛笔、宣纸和丝绢等中国画特有的材料,而在观念上却一改古人平淡天真的自然意趣,吸收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绘画理念,采用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创作出了一批契合今人心象的工笔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24)
笔墨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身份的重要标志。笔墨作为概念是由五代时期的荆浩首先提出的,经过不断发展,一直到明清时期,成为绘画艺术的重要语言形式,它的理论已相对成熟。受晚明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的影响,以及在董其昌"南北宗论"、笔墨实践的共同作用下,笔墨理论得以提出并已上升到艺术创造的层面。继而前有徐渭等人的笔墨实践,后有董其昌对笔墨理论进行总结,这些共同推动了明清时期乃至中国绘画的后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造像是文化的表达方式之一。它的主要手法有雕刻、雕塑、还有绘画为主,造像体系的形成受到了很多历史文化方面的影响。这篇文章依据宋元造像的历史文化背景,研究的是中国古代的宋元礼制造像,主要的线索是宋元的人像,对宋元造像的基本状况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研究宋元时期造像的艺术风格。中国造像通过祖先祭祀的方式渗透到生活或生产的各个领域是受到了"慎终追远"的文化观念的指导。宋代时候造像的重心放在了道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1)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唐宋两个朝代所展现的截然不同的社会风貌与社会结构,值得我们思考。在唐宋变革视角下,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的嬗变是一个具有巨大价值的论题。在绘画领域,文章从唐宋变革的大框架出发,从唐宋变革中社会结构的改变,以士族门阀的毁灭到新士人群体的诞生为桥梁和契机,以绘画的主体和客体的改变为依据,阐述唐宋变革历史背景下中国传统绘画的嬗变和新特点,比较唐宋时期绘画艺术的不同,并说明唐宋变革对绘画艺术嬗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生底色     
《Planning》2021,(14)
<正>什么是底色?在绘画中,底色是一幅画的精神,是画的基调。对于人来讲,是一个人生命初始阶段形成的最深层、最根本的东西。而为我们涂上底色的是什么呢?答案是童年、少年,乃至整个青少年时期所遇到的人与事。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说:"我们所有的思想与观念都反映着我们曾看到过的,  相似文献   

20.
倪霈焱 《中外建筑》2014,(11):58-60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平面设计风格、观念均来自于设计家们对传统观念的反叛、对机械及新材料的承认和接收,以及这种带有欧洲中世纪和东方装饰艺术的设计风格给平面设计领域带来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是以新艺术运动时期平面艺术风格中的黑白线条绘画为列,分别论述了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平面艺术风格的背景介绍;新艺术运动时期黑白线条绘画的风格特点;比亚兹莱、布莱德利和里克茨三者黑白线条绘画的艺术风格及代表作品。进而指出新艺术运动时期的黑白线条绘画大师比亚兹莱、布莱德利和里克茨三者黑白线条绘画风格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