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亚萍  沈磊 《现代装饰》2015,(3):149-150
近几年,中国的城市公共艺术在中国城市建设的告诉发展中逐渐成熟。公共艺术成为城市建设组成的一部分,甚至成为城市文明程度与实力的标志。通过对城市公共艺术内质的分析,了解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内涵、精神的关系,希望通过对特定的对象—苏州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研究,深入地分析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对该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作用,为我国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创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新的思考方式。随着苏州的开发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城市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实践开始逐渐关注艺术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及艺术与市民日常生活的关系。适时,因地,多维度的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情感、文化,恰是公共艺术的重要职责和文化属性之一。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
公共艺术是新型经济形态下的艺术产物。优秀的公共艺术不仅具有文化内涵、艺术价值,还能满足人们的公共需求。文章主要从公共艺术的涵义及其发展过程入手,讨论了公共艺术设计的原则、目标以及形式,以便在充分认识公共艺术设计的基础上,努力做好未来的公共艺术设计,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3.
张奇磊  王鑫  张丽蓉  高妍 《城市住宅》2021,28(6):166-167
在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地域文化也为城市公共艺术提供了设计灵感.为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效整合区域文化元素势在必行,这对明确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也大有裨益.因此,通过阐述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分析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缺少地域文化特色的主要原因,并重点探讨地域文化元素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6)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当代文化现象,与城市和大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城市的公共艺术设计应当与城市地域文化特色息息相关,以此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面貌。笔者以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为例,研究城市步行街公共艺术设计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提出一套步行街公共艺术设计方案,以期达到提升淮河路整体形象、展现合肥特有文化魅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我国的城市景观环境的营造中,越来越重视景观公共艺术的运用。但是快速化的城市景观建设,也导致了一些城市的景观公共艺术雷同,缺失了各个城市应有的特色。如何在城市景观中体现出本地域的文化特点,使城市景观公共艺术彰显本土文化特征,是城市景观设计发展到今天景观设计师们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本土文化对景观公共艺术的影响切入,分析体现本土文化的景观公共艺术设计原则,进而探索城市景观公共艺术的本土文化体现。  相似文献   

6.
冼宁  刘鑫 《城市建筑》2014,(24):208-208
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形象的塑造是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的两个概念。公共艺术是现代物质文化发展、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体现,城市形象则是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演变。公共艺术更偏向于外在的表现,城市形象更是历史文化内敛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形象的塑造是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的两个概念。公共艺术是现代物质文化发展、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体现,城市形象则是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演变。公共艺术更偏向于外在的表现,城市形象更是历史文化内敛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3)
在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体系不断改革的形势下,旧的公共艺术体系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该文分析我国公共艺术设计专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总结和创新公共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希望能够推进公共艺术设计教育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三门峡地区传统文化和城市公共艺术的概念入手,其次对三门峡地区城市公共艺术现状进行剖析,发现其存在盲目照搬,拿来主义、过于程式化,形式呆板、缺乏公众参与,面貌单一等问题,结合三门峡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提出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7)
文章对如何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地方高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教育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辽宁特色艺术人才的培养提供助力,促进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共空间是城市特色的核心,公共艺术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部分,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一座城市发展并延续的灵魂。目前众多城市通过公共艺术提升城市人文价值与内涵,传承城市文脉,打造城市品牌,公共艺术已成为城市文化建构中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文章结合临安滨湖新城公共艺术规划项目,以公共艺术规划为视角探究新城文化建构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2.
许英英 《现代装饰》2014,(2):240-241
正结合南阳历史和发展现状,分析南阳公共艺术的特征。在其文化基础上,了解南阳市公共艺术本身所具备的独特魅力和其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影响。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从而了解在今后的城市文化中如何更能凸显出公共艺术的魅力,给城市建设曾添一抹新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城市都以它不同的文化特色,形成自身的特点和影响力。文化特色越强,自身影响力就越大,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就越快。一个城市要通过当地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与现在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相结合,进而形成特色城市。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城市建筑空间及公共艺术的审美需求也不断提升。本文基于色彩对增添城市风采、提高城市艺术文明程度的重要性,结合公共艺术设计的审美性、文化性及大众参与性,对长春市地铁2号线各站的公共艺术设计进行案例分析,探究“色彩”在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建筑空间中对城市的整体形象提升、精神风貌体现的作用,以满足人们对城市空间建设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共艺术设计领域迅速发展,日新月异。当前,我国的公共艺术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相互模仿、缺乏社会责任感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将设计伦理融入公共艺术设计,以人性化的设计丰富我国公共艺术的内涵,实现公共艺术设计的人文关怀。文章探索了设计伦理与我国公共艺术设计发展之间的联系,以期完善公共艺术设计体系,提高公共艺术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4)
文化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地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素材。如何将地域文化与公共艺术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成为教育者一度思考的课题。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国地域文化特色资源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当前艺术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重要发展目标。文章主要阐述了地域文化的内涵,分析了当前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状况,从而指出地域文化特色资源对于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9)
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在21世纪迅速崛起。文章认为,21世纪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应该进行多层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同时,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也必须充分考虑各个区域的文化艺术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培养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艺术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种艺术门类在发展历程中都面临着传统和现代关系处理的问题,在平面艺术设计的领域当中同样如此。要想推动平面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就需要融合现代化的元素以及时代的动力,同时还必须承担起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彰显出我国传统的艺术特色以及民族精神。随着艺术融合程度逐步增强,我国的平面艺术设计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在现代化的发展中继承传统文化,彰显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作为构建城市形态的细胞核——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直接影响了城市文化的品质和城市活力.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衡量城市的综合实力已不再是以经济为第一指标,城市文化作为软实力指标已登上历史舞台.艺术从博物馆走向了大众,继而有了公共艺术走向大众的生发土壤.在国民精神文化需求与文化艺术发展的双重语境下,研究公共艺术的表达方式,以公共艺术在杭州新老社区中的表现为例,探讨公共艺术与人的交互关系和情感表达,论证公共艺术进社区可以增加居民互动,促进邻里关系和谐发展,使居民对社区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17)
中国传统美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高校应当在传统文化遗产视野下进行艺术设计教育。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能够很好地体现出高校的教学特色,吸引更多的学子前来就读。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当在传统文化遗产视野下,结合中国民间传统美术的表现形式、图案造型和艺术内涵,充分发挥民间传统美术的资源优势,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许多老旧社区公共环境面临改造建设等问题,老旧社区改造中公共环境建设"千篇一面"现象严重。老旧社区公共艺术建设承载着社区绚丽的文化或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能够起到丰富居民精神文化,为社区和城市注入活力的作用,在老旧社区的景观改造中如何根据老旧社区的具体问题,利用公共艺术的手段改善老旧社区公共环境,增加老旧社区人文特色,满足居民物质及精神文化需求,使老旧社区公共环境体现社区特色和人文关怀的重大作用,成为老旧社区中公共艺术的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