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黄河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其范围为东经118°10′~119°15′,北纬37°15′~38°10′,属弱潮多沙摆动频繁的陆相河口。黄河口可分为三部分,即河口段、三角洲和滨海区。河口段是受周期性溯源堆积和溯源冲刷影  相似文献   

2.
黄河泥沙含量高达20%以上,为世界大河之最,造成善淤、善决、善徒,而要根治黄河水患,彻底化害为益,必须治理河口。历次的治黄经验,特别是1988年东营市、胜利油田和黄河修防处(黄河口管理局的前身)联合启动的史无前例的黄河口人工治理试验上程,即采取工程措施,强化黄河自身动力和海动力,提高河口输沙能力;  相似文献   

3.
黄河口新口门水下三角洲的发育演变影响到国土资源的增长与流失,影响到胜利油田海上油气开发变为陆上开发的战略,影响到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其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现通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对黄河口新口门附近水下三角洲冲淤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清水沟流路自1996年改走清8汊河已10余年,黄河口新口门附近的海域由于入海泥沙的沉积扩散,海域地形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通过运用AutoCAD、Surfer等软件对黄河口新口门地形分析可知,黄河口新口门水下三角洲平面呈椭圆形分布,椭圆长轴不超过15 km,短轴不超过10 km,说明黄河入海泥沙的沉积分布,除了新口门的大量淤积和老口门的剧烈冲刷外,其余大部分区域的冲淤厚度都在1 m以内。  相似文献   

4.
黄河口三角洲演变及其反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对黄河三角洲演变机理进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黄河口水沙变异与调控II--黄河口治理方向与措施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1986年以来,黄河口的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在对黄河口水沙变异特征、影响黄河口来水来沙的因素及水沙变异造成河口演变新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黄河口治理的新认识和新时期黄河口治理的方向。分析了稳定黄河口流路的思路与方案,采用数学模型对清水沟流路使用年限及长期稳定清水沟流路方案进行了研究,认为长期使用清水沟流路(3汊或4汊)是可能的,把钓口河流路作为长远的备用流路和分洪道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一、冲淤演变特性黄河河工的名言“大水出好河”,反映了黄河的重要演变特性,也适用于近口河道。多年资料表明,多来大水,河口就越变越好;相反地,连年小水,河口就要变坏。河槽、滩地的冲刷和淤积,在河床演变上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滩地淤积、河槽冲刷,水流将更集中于河槽内,使河槽变窄深通畅,输水输沙能力大大增强,河道也随而变得稳定;反之  相似文献   

7.
黄河口治理与水沙资源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泽刚 《人民黄河》2001,23(2):32-34
通过分析黄河的入海水沙变化、海岸的严重侵蚀以及水沙资源利用的不平衡状况,证明建设西河口水利枢纽,可实现灵活调度和利用进入河口地区的水沙,使河口海岸处于动态平衡,消除河口淤积对下游的影响,为清水沟流路长期稳定创造了基本条件,同时优化了河口地区水沙综合利用系统。  相似文献   

8.
黄河口入海流路安排使用问题是河口治理的主要议题之一,直接影响到山东黄河艾山站以下河段的防洪大计,同时也关系到河口三角洲,特别是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黄河防洪安全与油田开发建设的关系应该是:根据防洪需要安排入海流路,尽量照顾到油田开发建设;而油田开发建设须服从防洪安全。根据以往黄河口河道演变规律和山东黄河河道整治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底床沉积物在波、潮、流等水动力条件作用下会不断地发生再悬浮与输运,形成黄河三角洲海底面的动态变化过程。利用自主研发的电阻率探杆三脚架,观测了水动力作用下海床面的侵蚀与淤积过程。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涨落潮过程中海水浊度的变化主要受波高的影响,近底床位置海水浊度的变化趋势是涨潮过程中海水浊度上升,落潮过程中海水浊度降低。侵蚀或淤积是海床面泥沙的再悬浮与悬沙沉降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区冬季的海床面变化以侵蚀为主,当沉降作用强于侵蚀淤积作用时,即使海床所受切应力大于沉积物临界切应力,海床仍发生淤积。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垦利县自1986年开始对大汶流自然草地实行封育、人工补播和飞机播种豆科牧草等保护措施以来,植被明显增加,珍禽繁衍生息,草地自然生态环境有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东江三角洲咸潮活动现状初探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近几年搜集的资料基础上,对东江三角洲网河区域咸潮活动规律、演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活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测资料,建立了上游来水与咸潮上溯强度的相关关系;由此分析出各级上游来水情况下,三角洲河区咸潮最远可能上溯距离,为三角洲取不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恺忱  王开荣 《人民黄河》2002,24(2):10-11,23
黄河下游河道善徒,河口河段尤甚。河口三角洲尾闾流路始终处于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循环演变之中。河口拦门沙主要受制于河流人海水沙条件和河口滨海潮汐等海洋动力特性,它随河口口门的改移而变化,极不稳定。当前,关于黄河口拦门沙治理的观点还不一致,经济的合理性和技术的可行性均缺乏较为全面可靠的论证,难以制定具体有效的治理实施方案,需要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概况一、地理概况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三角地带,习惯上包括倭肯河、穆棱河流域。总面积10.35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34.4%,丘陵区占8.6%,平原区占18.7%,低洼地竟占38.3%。本区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平原与低洼地区由于河流冲淤改造,形成波状、碟状洼  相似文献   

14.
随着黄河入海水沙量的趋向性减少和黄河口治理研究水平的提高,应改变不断改道入海流路的黄河口治理思路,全面推进稳定入海流路综合治理,在流路改道点附近建设黄河口水沙控制工程,实施科学的管理调度,以长期稳定河口入海流路,消除河口淤积延伸及相对稳定流路造成的影响,为黄河下游河道长期稳定、安全提供稳定的下边界条件,也为黄河三角洲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孟科技合作议定书的协议,珠江水利委员会考察团一行三人,于1983年9月7日至9月22日考察了孟加拉国恒河三角洲治理开发工程。  相似文献   

16.
用预制闸墩,设置在处理后的天然地基上。建造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保证了工程实施和河道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7.
黄河口及三角洲冲淤演变计算原理及方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针对多沙的黄河口,建立了一套二维动边界河口及三角洲冲淤计算数模。数模中考虑的动力因素包括径流,潮流,风吹流、波浪、絮凝及动床阻力等。它基本上能反映多潲的黄河口冲淤演变频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挖沙降河试验与黄河口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殿魁 《人民黄河》1998,20(5):23-25
1997年水利部部署在黄河下游实施挖沙降河工程,并选定河口区垦利河段进行挖泥降河试验,为整个挖沙降河工程的实施做好科技准备。要确保试验成功,必须用好“三约束”理论,正确选择试验区段,采取正确的试验方法,做到“五个结合”,并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合理黄河的工程项目。如此,半可开创黄河治理和黄河三角洲开发的新局面。为石油开发晚好的基础条件、为黄河治理提供成功经验,将有力地推动沿黄经济的发展,使黄河滩区成  相似文献   

19.
黄河口受上游来水来沙和海洋动力条件的综合影响,河道淤积延长、摆动改道极其剧烈复杂。本文概述了近代黄河口入海流路的演变.阐明了清水沟流路使用年限较长的原因与此期间的来水来沙条件、人工治理以及工程防御洪水的强度和入海口门处的海洋动力增强等因素有关;展望了清水沟流路的行河年限。  相似文献   

20.
黄河口引黄灌区渠道淤积危害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渠道淤积是黄河口引黄灌区存在的普遍问题,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渠道进行清淤后,引黄灌区方能正常运行。依据泥沙运动基本原理,深入分析了黄河口引黄灌区渠道淤积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河口引黄灌区渠道淤积的治理对策,试图为科学治理黄河口引黄灌区渠道淤积危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