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史有森 《热处理》2008,23(5):51-54
采用剥层分析和模拟试验研究了渗碳过程中的升温、排气、强渗、扩散和降温各阶段的碳势变化对工件渗层最终碳浓度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升温、排气和强渗阶段的碳势波动对工件最终表面碳浓度梯度的影响较小,而扩散阶段碳势波动的影响则较大,特别是降温阶段,碳势波动0.1%就会导致自表面至100μm处的渗层中碳浓度变化超过0.05%。  相似文献   

2.
利用正交试验法对活性屏快速离子渗氮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对正交试验预测的优化工艺参数进行了验证。利用Fick第二扩散定律对快速离子渗氮优化工艺的富氮层进行了氮浓度、氮浓度梯度的计算。试验及计算结果表明,高温渗氮温度、高温渗氮时间和低温渗氮时间对渗层厚度的影响较大,选择合适的参数可以在渗氮时间不变、渗层硬度不降低的前提下显著增加渗层厚度。当富氮层厚度为8μm时,采用快速渗氮技术得到试样内表面与基体之间的氮浓度梯度,为传统渗氮模式的20倍以上。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热浸镀铝熔池中添加Cu元素,改善X80钢热浸法渗铝层的组织。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扩散退火试验,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退火温度和铜元素对渗层组织的作用机理。采用Smile View软件对渗层厚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在热浸法渗铝时,Cu的添加可以使合金层/X80钢基体界面间的舌齿状形态缩小,使得界面间反应更均匀。当Cu的添加量为1%(质量分数)时,脆性的Fe2Al5合金层的厚度最小。随着扩散退火温度的升高,Cu添加量为1%的试样渗层的界面均匀性增加;扩散退火温度≥600℃时,渗层中开始出现极薄的FeAl相层;扩散退火温度≥650℃时,自由层消失,渗层中出现均匀的FeAl层且渗层外侧出现孔洞;扩散退火温度为700℃时,FeAl层中部出现孔洞带,且渗层外侧出现大孔洞。在热浸镀铝熔池中加入1%Cu元素可以使扩散退火过程中Al原子和Fe原子间的迁移速率差值减小,进而降低Al原子和Fe原子间的浓度梯度。原子间浓度梯度的降低,使得界面间反应更均匀,从而避免渗层中孔洞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离子硫氮碳共渗复合氩原子轰击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硫氮碳共渗+氩原子轰击+离子硫氮碳共渗工艺对35CrMo钢进行了深层离子硫氮碳共渗。氩原子轰击试验表明:氩原子轰击使工件表面的化合物层呈柱状晶形貌,大大提高了氮在化合物层中的扩散能力,保持了扩散层中氮的浓度梯度,从而为氮的继续渗入提供了通道。35CrMo钢制风冷机齿轮经6 h离子SNC共渗+1 h 氩原子轰击+6 h离子SNC共渗处理,有效渗层(HV>500)达0.2~0.3 mm,总渗层达到0.5~0.6 mm,使用寿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铸造》2018,(9)
针对常规渗碳过程中存在周期长、变形大、渗层组织不理想的问题,采用稀土高浓度渗碳法对20Cr2Ni4A齿轮钢进行渗碳处理,并对其渗碳后的显微组织、硬度梯度、碳浓度梯度及变形情况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渗碳相比,当渗碳层深为2.0 mm±0.2 mm时,稀土渗碳可提升效率20%以上;稀土渗碳可细化组织,也可使渗层获得较为平缓的硬度梯度和碳浓度梯度分布;热后变形满足齿轮加工技术要求。稀土渗碳可用于承受复杂应力服役条件下的重载齿轮表面强化工艺。  相似文献   

6.
对20钢制滚筒及相同材质的试样进行了碳氮共渗、淬火、清洗、回火处理。测定了试样和工件的表面硬度、淬硬层深度和渗层的碳浓度梯度并观察了试样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试样和工件在试验工艺下,回火前表面硬度值达到66 HRC,淬硬层深度达到0.92 mm,马氏体及残留奥氏体组织级别≤3级,碳浓度由表及里平滑过渡,回火后性能完全达到了技术要求,零件的服役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7.
AISI-304不锈钢扩散渗硅层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场发射电镜研究AISI-304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在用粉末包埋法热扩散处理获得的渗硅层的微观组织和精细结构。结果表明,在1050℃扩散处理6h,γ相不锈钢的渗硅层厚度可达60μm以上,渗硅层组织由高硅表面和α相扩散区组成,在α相扩散层中由表及里出现了不同形貌的类调幅组织,由表及里逐渐细化,其形貌从交叉织纹状到正交片状和交叉短杆状过渡。在扩散层中部为单一的砌块状DO3(Fe3Si型)有序转变产物,深部为纳米级细晶粒,至γ相基体前晶粒更加细小。微观成分分析表明,渗硅层的微观结构与硅的浓度梯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液相渗硅法和原位反应法制备了硅化石墨,讨论了石墨基体密度和渗硅方法对硅化石墨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明显提升石墨的抗弯强度,液相渗硅法制得的硅化石墨表面有一层浓度梯度分布的SiC层,石墨基体的耐磨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综合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考虑,选择低密度的石墨通过石墨化处理并采用液相渗硅法可以制备得到性能更优的硅化石墨。  相似文献   

9.
在金属与陶瓷材料进行结合、复合或者是进行涂层处理时 ,由于两者热胀系数的差异而产生热应力 ,往往引起裂纹或剥离等缺陷 ,是造成界面强度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研究了在工具钢表面渗入碳化物形成元素铬 ,形成铬的碳化物 ,同时使钢内部形成碳化物逐渐减小的浓度梯度分布状态 ,并采取热冲击试验和应力分析研究了这种梯度功能层对于工具钢表面渗层裂纹的抑制效果。在进行表面梯度功能层的扩渗处理试验时 ,采取了两阶段扩散处理 ,第一阶段是以铁中间层作为扩渗介质往其中渗铬 ,随后则以与渗铬方向相反的逆向往基体中渗碳 ,从而形成碳的铬…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进行了三种离子多元共渗工艺的对比试验研究,探讨了添加稀土、硼对氯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离子轰击化学热处理过程,稀土同样具有活化、催渗的作用。加入稀土提高了离子氮化层的硬度并增加渗层厚度。对渗层表面氮浓度分析表明,以加硼、稀土离子氮化的试样表面氮浓度最高,而以纯氨离子氮化最低。离子探针分析证实了稀土、硼的渗入,并在渗层中形成了浓度梯度,俄歇电子能对材料表面杂质元素如硫、磷的分析表明,稀土促进了试样表面硫、磷的富集,这一方面净化基体的晶界,另一方面聚集在表面的氧、硫、磷在零件承受磨擦负荷的情况下,有润滑、减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以 80 5 1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的回转窑液压挡轮微机模糊控制系统。阐述了回转窑液压挡轮微机模糊控制的工作原理 ,给出了主要的硬件图  相似文献   

12.
郭风雷  胡大可 《机床与液压》2005,(2):137-138,115
介绍了基于GPRS技术的无线分布式监控系统、该系统的终端采用基于Jupiter32位SEISC微控制器嵌入式系统,装载uC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可将系统配霄为Web服务器,通过浏览器可以进行系统参数设置及动态显示现场数据。本系统用于分散和移动的起重机械的监控。  相似文献   

13.
高速数控步进液压缸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由微机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驱动的数控步进液压缸系统,分析了如何通过结构和控制策略设计使数控缸达到较高的启动运行速度,扩大了数控缸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魏娟  肖云娜 《机床与液压》2007,35(11):141-142,145
数控仿真是数控加工在虚拟环境中的映射,它为产品的可制造性分析提供关键数据.本文基于VERICUT虚拟制造软件平台,以数控加工中心为例详细介绍了在VERICUT上建立仿真系统的过程,并通过设置毛坯,指定刀位轨迹文件,配置相应参数,成功实现了加工过程的仿真.  相似文献   

15.
详细阐述了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机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与结构。该涂片机采用以光电传感器和微控制器At-mega168为核心的控制技术。通过光电传感器检测速度以稳定电机转速;系统充分利用包括Atmega168在内的各种内部资源使得整个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相对简化,易于实现;系统还采用LED速度、运行时间显示电路和检测完成提示电路,从而达到了根据不同的细胞,通过按键对电机的速度和运行时间进行灵活设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SolidEdge的自带插件DDM的功能、界面以及进行机构仿真的步骤。通过四杆机构演示了DDM运动仿真分析的过程,得到了仿真结果,说明了DDM在机构运动仿真和分析中的简便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智能微功耗便携电阻焊测试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智能微功耗便携式电阻焊测试仪,并给出了以单片机构成的智能微动耗测量系统的硬件电路及软件流程,阐述了微功耗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等离子熔积快速成形的强电磁干扰的恶劣环境下,采用数据采集系统芯片AduC812单片机,设计了实现采样、控制一体化的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综合采用软硬件抗干扰和信号过滤措施,使该单片机控制系统在恶劣环境下实现了稳定的数据采集和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19.
电液伺服多变量控制试验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叙述了自行研制的电液伺服多变量控制系统试验装置,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和构成原理,并给出了仿真实例。  相似文献   

20.
提出采用基于自相似动态四叉树(Quadtrees)的思想进行实体造型,实现数控仿真加工毛坯实体的动态建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数控加工仿真过程中毛坯除料算法的运算速度缓慢而造成的真实感差的问题,并通过一个零件加工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