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波法制备纳米多孔石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微波法制备纳米级多孔石墨的过程 ,以及采用汞压入法测量该多孔石墨的孔结构。与高温电炉膨化法相比 ,微波法制备的多孔石墨具有很好的纳米孔隙 ,孔径分布基本上在 4~ 10 0nm范围内 ;而传统的高温电炉膨化的多孔石墨的孔隙直径分布 ,在纳米和微波之间的过渡区域 ,二者之间存在差别。同时 ,实验结果显示纳米多孔石墨的孔结构 ,受到石墨插层物制备时水洗次数 (水洗液的pH值 )、膨化过程的微波作用时间以及鳞片石墨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纳米石墨润滑油制备及其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转移工艺 ,以水性石墨滤饼、15 0SN基础油为原料制备了纳米石墨润滑油 ,并用ThermoHaake流变仪考察了其流变性质。结果表明 :纳米石墨润滑油液固分散体系具有剪切变稀的流变学行为 ;超分散剂的加入能阻止石墨粒子紧密团聚结构的形成 ,改善分散体系的稳定性。通过Casson方程拟合 ,可得到静态屈服应力值 ,由该值表征的体系稳定性表明 ,随高分子型分散剂加入量的增多 ,体系的稳定性也逐渐增强 ,直至达到一个恒定值。  相似文献   

3.
以双氧水为氧化剂,硫酸为插层剂,对天然石墨进行插层、膨化处理获得一次可膨胀石墨和一次膨胀石墨.分别对一次可膨胀石墨和一次膨胀石墨进行二次插层、膨化处理,获得两种二次插层膨胀石墨.将上述膨胀石墨进行超声波剥离制备纳米石墨片.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对相应产物进行表征,将纳米石墨片加...  相似文献   

4.
铁石墨层间化合物合成工艺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晓晓蓓  涂文懋 《非金属矿》1998,21(5):4-7,39
作者以钾金属为还原剂与Fecl3-GIC反应,合成了铁石墨层间化合物,同时对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纳米铁酸锌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田庆华  黄凯  郭学益 《矿冶工程》2005,25(2):46-48,52
采用“共沉淀-干燥-热分解”工艺路线合成了纳米铁酸锌。针对Fe(Ⅲ).Zn(Ⅱ)-NH3-CO3^2--H2O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平衡分析,绘制了基本的热力学曲线,从理论上明确了共沉淀的最佳pH值。根据热力学分析结果,设计了快速并流沉淀工艺合成铁酸锌前驱体粒子。针对纳米粒子容易团聚的特点,采用加分散剂、共沸蒸馏等手段有效地防止了硬团聚的形成。通过对沉淀前驱体进行热重-差热分析,确定合适的热分解温度为450℃,在此温度下保温煅烧2h,经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煅烧产物为结晶性能良好的铁酸锌,物相纯净,成分单一。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所得铁酸锌粉末粒度分布较为均匀、分散性较好,粉体粒径为20-50nm。  相似文献   

6.
通过磁选工艺降低石墨尾矿混合原料的铁含量,研究了铁含量对制备发泡陶瓷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磁选工艺可以显著降低石墨尾矿的铁含量;当磁选给矿?0.074 mm含量为71.64%、磁场磁感应强度为0.8 T、矿浆质量浓度为15%时,石墨尾矿TFe2O3含量从6.37%降低到2.18%。通过发泡陶瓷制备试验发现,磁选后的混合原料的TFe2O3含量从4.65%降低到1.81%,制备的发泡陶瓷外观颜色明显改善,抗压强度从7.2 MPa提高到7.9 MPa,导热系数从0.33 W/(m·K)提高到0.36 W/(m·K);抗压强度有所提高,保温性能有所降低,整体上磁选前后发泡陶瓷的性能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7.
对膨胀石墨和Ni粉末混合物进行机械球磨并随后退火,制备出石墨包裹Ni纳米颗粒材料.通过SEM、TEM、EDS和XRD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产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出的石墨包裹Ni纳米颗粒直径在20~150 nrn之间,具有良好的结晶度.产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具有良好的高温减摩抗磨性能,且...  相似文献   

8.
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浓HNO3和HCOOH分别为氧化剂和插层剂制备插层石墨化合物,然后采用沥青包覆得到微膨胀石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电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HNO3用量对微膨胀石墨结构和储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先插层再炭包覆的方法能够获得碳层间距被拉大并预留膨胀空间的微膨胀石墨,HNO3用量对石墨膨胀倍数影响明显,随着HNO3用量的增大,石墨膨胀倍数呈现线性增大趋势,而HNO3用量对石墨碳层间距d(002)影响不明显,d(002)稳定在0.3386~0.3393 nm。微膨胀石墨放电容量为321 m Ah/g,经过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1.5%,5C放电容量保持了1C放电容量的97.2%,展示了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9.
10.
辽宁某选铁尾矿属低含量石墨固定碳选铁尾矿,其中铁含量为9.92%,固定碳含量为2.26%,通过浮选试验对其综合回收。针对石墨可浮性好的特点,用生石灰作铁抑制剂,煤油作捕收剂,2#油(松醇油)作起泡剂,采用1次粗选、4次精选进行开路试验,在开路试验的基础上将中矿1和中矿2返回粗选,中矿3和中矿4返回精选II进行闭路试验,获得碳品位65.29%、回收率52.85%的石墨精矿,为该选铁尾矿回收利用石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纳米NiO粉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米NiO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电池电极、气体传感器和磁性材料等方面。根据国内外研究报道,介绍了纳米NiO粉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2.
王斌  马祥梅 《非金属矿》2007,30(2):30-31,36
通过原位聚合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插入膨胀石墨(EG)层间,制备出以石墨层片为分散相的导电复合材料.用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证实复合材料的合成,并讨论了石墨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指出复合材料的EG含量仅为1%时,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制备复合纳米TiO2/凹凸棒土为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SEM对改性前后的凹凸棒土进行表征,并用复合纳米TiO2/凹凸棒土处理化肥废水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Bi_2MoO_6/膨胀石墨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SEM、XRD、FT-IR、UV-Vis等对Bi_2MoO_6/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的外观形貌、结构特征及吸光特性进行了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水热合成法过程简单,膨胀石墨与Bi_2MoO_6有效复合。由于膨胀石墨载体电子转移速率较快,Bi_2MoO_6/膨胀石墨复合后显示出较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2.5 h内能光催化降解80%以上的亚甲基蓝,重复使用3次,光催化活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纳米镍粉/超细陶瓷涂层的晶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SEM、XRD等技术对高温下含纳米镍粉的陶瓷涂层材料的晶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陶瓷涂层/合金试样在900 ℃下进行真空扩散退火后, 涂层材料发生了晶化现象, 云母作为主晶相在涂层中析出, 纳米镍粉的添加促进了云母晶体的析出。  相似文献   

16.
TiO_2/硅藻土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纳米二氧化钛和硅藻土为原材料,采用机械力活化法制备了TiO2/硅藻土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用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率对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率随TiO2负载量的增大而增大,20%硅藻土-80%TiO2的TiO2/硅藻土复合光催化材料样品在光照60min后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达90%,与纯纳米TiO2的效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7.
氧化石墨及石墨烯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芸  张科  邹琴  潘裙  袁继祖 《非金属矿》2011,34(1):4-5,39
以-100目鳞片状石墨为原料,先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经超声波振荡后得到氧化石墨烯.在还原剂硼氢化钠作用下加热回流制得石墨烯纳米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对所得产物进行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8.
纳米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将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用于文物保护的可行性 ,主要涉及纳米 -有机高分子涂层和无机高分子的纳米薄膜的性能 ,同时论述了纳米技术用于石窟的崖体缝隙的灌浆技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汤洪波  周健  苏玉长 《矿冶工程》2018,38(2):124-127
通过Stöber法制备了LaB6@SiO2核壳型纳米粒子, 然后再在其表面原位生成银纳米粒子, 从而制备LaB6@SiO2/Ag复合纳米材料。采用XRD、TEM、BET等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最后, 测试了材料对甲基橙的光催化分解性能, 并探讨了不同银负载量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银负载量为10%的LaB6@SiO2/Ag复合纳米粒子性能最好, 其甲基橙吸附量为14%, 甲基橙光催化分解率为100%。  相似文献   

20.
李军  李建  李鹏 《煤炭技术》2014,(4):235-238
为了对纳米疏水剂在生物质型煤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利用纳米疏水剂在生物制型煤改性过程中的3个影响因素:疏水剂用量、炭化颗粒原始水分和改性时间进行正交试验,并将改性生物质型煤与未改性生物质型煤进行抗压强度、干燥特性及干燥能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型煤最佳的改性条件为炭的原始水分7%、疏水剂用量16%、改性时间3 h,并且成型水分能够减少19%左右;改性生物质型煤的干燥时间缩短,干燥速率没有明显变化,干燥能耗降低;用纳米疏水剂改性后的生物质型煤的抗压强度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