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大曲中筛选降解氯氟氰菊酯的安全菌株,通过测定各菌株对不同低质量浓度氯氟氰菊酯的降解情况选取最佳降解菌,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同时对其生长与氯氟氰菊酯降解动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采用模拟混合农残体系验证其农残降解能力。结果表明,从大曲中共筛选得到2株氯氟氰菊酯耐受性较好的菌株,编号为L1和L5,经鉴定分别为驹形白色杆菌(Leucobacter komagatae)、玫瑰红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其中菌株L5对氯氟氰菊酯降解效果较好,且对质量浓度为5 mg/L的氯氟氰菊酯降解率最高,达71.44%,其降解效果与其生长密度有关,并且可以有效降解模拟混合农残,是一株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农药降解菌。  相似文献   

2.
利用黑曲霉固态发酵降解橡胶籽粕中的亚麻苦苷脱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麸皮添加量为自变量,以氰脱除率为响应值,进行橡胶籽粕黑曲霉固态发酵脱氰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的最佳脱氰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82 h,发酵温度30.5℃,麸皮添加量11 g(10 g橡胶籽粕)。在最佳条件下,氰的脱除率为94.30%,经发酵的橡胶籽粕氰含量由3.7 mg/kg降至0.211 mg/kg。  相似文献   

3.
碱性电解水降解苹果表面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农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氯氟氰菊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杀虫剂,采用碱性电解水处理含有高效氯氟氰菊酯农药的苹果,研究碱性电解水对果蔬中的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并探究其作用的最优时间、方式、p H和温度。发现其降解效率与反应时间、p H、温度有直接关系,处理方式对降解效果影响不大。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p H的升高或温度的升高,降解程度也增加。结果表明,碱性电解水对于高效氯氟氰菊酯农药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最佳条件是p H11.0的碱性电解水,在20℃静置处理苹果1.5 h,降解率可以达到75%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求快速有效降解沼气发酵有机质中的高分子化合物,本实验从腐殖质土壤中筛选到一株高效降解纤维素菌株,在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所产生的纤维素酶对玉米芯和滤纸均表现出较强降解能力。其次做了对菌株培养条件优化的实验,结果表明,菌株的最佳降解纤维素条件为反应温度30℃、发酵液接种量为1%、0.75%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碳源、1.5%胰蛋白胨为氮源,优化菌株培养条件后,纤维素酶活力增加了2.8倍。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类胡萝卜素的降解率,以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A20菌株为对象,研究其培养条件(培养时间、培养温度、转速、pH值、接种量)对类胡萝卜素降解率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降解率为评价指标,确定微生物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培养条件的改变可以影响类胡萝卜素的降解效果,各培养条件对类胡萝卜素的降解率的影响程度不同。菌株A20降解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42 h,温度25 ℃,转速150 r/min,pH值7.0,接种量1.0%,在此条件下,类胡萝卜素降解率从最初的70.80%提高至91.53%。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阿瓦提红葡萄果园土壤以及实验室现有酵母菌株中筛选出一株降解桔霉素(citrinin, CIT)的酵母菌, 并对其降解桔霉素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方法 以YES为基本培养基, 将筛选得到的酵母菌与高产CIT红曲菌M7共培养, 挑选对CIT降解率较高的菌株,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一步对菌株进行鉴定, 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法优化酵母菌降解CIT的培养条件。结果 得到一株降解CIT能力较高的酵母菌株PT, 经鉴定为库德毕赤酵母, 酵母菌PT降解CIT的最优条件为: 葡萄糖添加量为165 g/L, FeSO4添加量为0.50 g/L, pH为3.0, 于28℃培养13 d, 在此培养条件下酵母菌PT对CIT的降解率为76.78%。结论 采用生物法降解CIT是可行的途径。本研究结果可为微生物脱除CIT的方法提供参考, 同时筛选的酵母菌也可应用于其它发酵食品中。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在含有NaNO2的植物乳杆菌FQR培养液中加入茶多酚(TPs),考察培养12 h后体系中亚硝酸盐降解率,以评价茶多酚辅助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降解亚硝酸盐的效果。结果表明,茶多酚对植物乳杆菌FQR的生长状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添加量为0.2%时生长状况最佳,12 h时菌落数达到3.3×108 CFU/mL。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茶多酚辅助植物乳杆菌降解亚硝酸盐效应的影响,得出茶多酚添加量为0.3%时亚硝酸盐降解效果最好,为(83.05±1.48)%;接种量为3%时,亚硝酸盐降解率最高,为(89.09±0.63)%;培养温度为37 ℃时,亚硝酸盐降解率最高,为(88.23±0.59)%;起始pH值为6.0时,亚硝酸盐降解率最高,为(89.79±0.57)%。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YBCH47对亚硝酸盐的降解能力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B. amyloliquefaciens SYBCH47具有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当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为50~200 mg/L时,菌株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均高于99%。有氧培养条件下菌种最终OD600为2.34,缺氧培养下为1.07,但两者最终降解率均高于99%并且降解率与生长曲线趋势一致。在30~40 ℃范围内,亚硝酸盐降解率达到99%以上。接种体积分数选择1%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从长期处理含恩诺沙星猪粪的黑水虻肠道中,筛选出可降解恩诺沙星的菌株,并对菌株降解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进行优化,获得较优的降解条件,为研究恩诺沙星生物降解的途径提供理论基础。将黑水虻肠液加入含有恩诺沙星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两次筛选,从若干株具有降解恩诺沙星能力的菌种中挑选降解能力最强的一株菌株,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该菌株最适降解条件:温度、初始pH、接种量、摇床转速,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运用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佳降解条件。结果表明,初筛获得17株对恩诺沙星具有降解作用的菌株,在进一步复筛中发现3株能以恩诺沙星为唯一碳源的菌株,对三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鉴定BSFL-1和BSFL-3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和BSFL-2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其中降解率最高的菌株为BSFL-3。经响应面分析各因素交互作用后,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3.6℃、初始pH5.8、接种量为4%、摇床转速155 r/min。在此条件下,恩诺沙星的降解率为77.83%±0.53%。降解条件优化后的菌株具有较高的降解率,拓宽了生物法降解恩诺沙星的研究领域,为利用细菌降解率恩诺沙星应用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固定化优势菌种处理含氰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株氰化物高效降解菌(Alcaligenes sp.)DN25进行生物强化处理氰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用聚氨酯泡沫为载体固定菌株DN25,氰处理效果得到显著提高。与游离细胞相比,固定化细胞对温度、pH值变化的适应力增强。初步构建生物反应器处理含氰模拟废水,系统连续工作50天,氰的平均去除率为93%。  相似文献   

11.
以从白酒糟醅中分离得到的28株细菌为材料,通过高浓度莠去津固态培养基培养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筛选得到莠去津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研究这些菌株的生长动态、莠去津降解动态、共代谢物和环境条件对菌株莠去津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株菌具有降解莠去津的潜能(莠去津降解率为13.3%~41.4%),其中XQB-1、XQB-21、XQB-24和XQB-33的莠去津降解率均大于30%。对这4株菌而言,培养72 h时的生长达到对数生长期,莠去津的降解率达到峰值;共代谢物葡糖糖、柠檬酸钠、蔗糖和丁二酸的添加能促进菌株降解莠去津农药,特别是添加葡萄糖可使菌株XQB-1和XQB-33的莠去津降解率分别提高15.2%和14.3%;环境因素对菌株降解莠去津的能力有明显影响,4菌株对莠去津的最适降解条件为接种量为2%、莠去津质量浓度100~200mg/L、培养基初始pH值为5~6、培养温度为30℃、装液量为75~100 m L/150 m L。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8种农药残留(乐果、氰烯菊酯、氟环唑、戊唑醇、咪鲜胺、甲基毒死蜱、甲基嘧啶磷、毒死蜱)在小麦模拟储藏过程中的降解动力学。通过QuEChERS(Quick, Easy, Cheap, Effective, Rugged, Safe)前处理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三重四级杆质谱串联(UPLC-MS/MS)技术,对不同储藏时间的小麦中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除氰烯菌酯外,其余7种农药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它们的残留降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受湿度影响不大;在10℃下,7种农药的降解动力学常数k的范围为0.0007~0.0042 d-1,半衰期t1/2为165~990.2 d;在35℃下,k的范围为0.0034 d-1~0.0408 d-1,t1/2为17~203.9 d ;在10℃和35℃下k值最大的分别为甲基嘧啶磷和乐果,k最小的分别为咪鲜胺和氟环唑。咪鲜胺具有最大的降解活化能Ea(87.29 kJ/mol),其k值受温度影响最大,而甲基嘧啶磷的Ea值最小(8.29 kJ/mol),其k值受温度影响也较小。而氰烯菌酯则非常稳定,即使在35℃下近6个月储藏过程中残留量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3.
《广西轻工业》2013,(6):123-125
本实验研究了光合细菌在不同光照、初始pH和接种量的条件下对苯酚的降解特性,同时考察了醋酸钠的添加对苯酚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黑暗、初始pH值为8.0、接种量为10%以及醋酸钠浓度为1000 mg/L的条件下,光合细菌对苯酚的降解效果最好。在最佳降解条件下,经过72 h培养,光合细菌对初始浓度为500 mg/L的苯酚的降解率达到67.4%。培养基中过高的醋酸钠浓度会抑制苯酚的降解,另外弱碱性条件更有利于苯酚的降解。  相似文献   

14.
为控制烟叶中多菌灵农药残留,利用降解酶基因质粒载体克隆技术,合成构建了对多菌灵具有较好降解效果的菌株MBC2019,并进一步筛选优化了其发酵条件和最佳浓度,研究了降解菌在烟叶种植、烘烤和打叶复烤阶段对烟叶多菌灵农药残留降解的效果。结果表明,降解菌的最佳培养温度为28℃,最适培养pH为7.0,最优接种浓度为3.00%。种植阶段,喷施多菌灵和降解菌后3~7d,未喷施降解菌烟叶中农药残留降解速度快于降解菌处理,14d后降解菌的促进效果开始显现,未使用降解菌的降解率为96.55%,使用降解菌的降解率提高到99.58%;在烘烤和打叶复烤阶段,未使用降解菌的烟叶中多菌灵降解较慢,120h降解率为8.07%和8.05%,喷施降解菌后,同期降解率分别达到77.97%和45.08%。因此该降解菌可用于烟叶种植,特别是烘烤和打叶复烤等阶段的多菌灵农药残留降解,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黄曲霉毒素M1(AFM1)是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于奶制品中的强致癌物。目前国内外的研究集中在如何检测AFM1,而如何有效去除AFM1还未见研究报道。本文从非洲象粪便中分离出1株能够有效降解AFM1的短小芽孢杆菌E-1-1-1。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其降解条件,确定该菌株降解AFM1的最佳营养条件是:碳源为0.6%麦芽糖,氮源为1%酵母粉;最佳培养条件是:p H 6,培养温度37℃,接种量3%。在该优化条件下短小芽孢杆菌E-1-1-1对AFM1的降解率达到92.5%,为有效去除奶制品中的AFM1奠定了基础。本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降胆固醇的乳酸菌筛选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半选择性培养基MRS,从发酵白菜、芹菜、酸辣椒、莴笋四种蔬菜中筛选出四株细菌,鉴定为乳酸菌,在MRS-CHOL培养基中对这些菌进行体外胆固醇降解效果的研究,在38℃培养条件下,培养5d后,测定胆固醇的降解率。本研究从四种菌株不同接种量、基质中不同的胆固醇的含量对胆固醇降解量的影响,得到不同的变化趋势图;并同时研究了培养基中pH值的变化及菌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传统培养分离法从广西龙胜县的罗汉果植株中分离内生菌,通过乙醇耐受性测定和重铬酸钾-硫酸法从中筛选出对乙醇具有降解活性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以乙醇降解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从罗汉果中分离得到68株内生菌,从中筛选到1株乙醇降解活性较高的菌株G-1,并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其降解乙醇的最优发酵条件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初始pH值6.0,接种量7%,装液量200 mL/500 mL,发酵温度32 ℃,130 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3 d。在此优化条件下,乙醇降解率为29.77%,表明罗汉果内生菌具有降解乙醇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热处理及不同贮藏条件下亚麻饼中生氰糖苷的含量变化。方法将亚麻饼分别在121和100℃下,处理不同时间,测定其生氰糖苷含量;分别以冷榨和热榨亚麻饼为原料,在27或4℃、有氧或无氧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生氰糖苷含量,最后测定其酸价和过氧化值。结果 121℃处理亚麻饼,生氰糖苷含量减少了约91%, 100℃处理生氰糖苷含量减少了约89%,且温度越高生氰糖苷含量减少速度越快;冷榨和热榨亚麻饼中的生氰糖苷含量在27或4℃、有氧或无氧条件下贮藏都会逐渐减少,且27℃贮藏比4℃减少速度快,有氧贮藏比无氧贮藏减少速度快。结论亚麻饼的热处理能有效减少生氰糖苷含量,但是高温易破坏营养成分。常温贮存也能减少亚麻饼中生氰糖苷含量,虽然不会破坏营养成分,但是耗时较长,亚麻饼中酸价和过氧化值已超标。  相似文献   

19.
以从泡菜中筛选出的1株亚硝酸盐降解能力较高的植物乳杆菌5-7-3为研究对象,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提高亚硝酸盐的降解率。研究培养温度、发酵液起始pH、接种龄、接种量这些单因素对植物乳杆菌5-7-3降解亚硝酸盐效果的影响,并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设计植物乳杆菌5-7-3培养条件模型,得到亚硝酸盐降解率最高的培养条件:温度37℃,pH 6,接种量8%,接种龄21h。该培养条件下菌株的亚硝酸盐降解率达到89.94%,比优化前提高了4.98%。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旨在优化苦瓜中氰霜唑(Cyazofamid)及其代谢物CCIM的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残留分析方法;同时结合苦瓜的田间残留消解动态试验,对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价。[方法]苦瓜样品采用含1%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LC-MS/MS进行检测,通过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通过在黑龙江、河北、河南、重庆、浙江和广东6地进行了100 g/L氰霜唑悬浮剂在苦瓜上残留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氰霜唑在苦瓜中的消解动态,对苦瓜中氰霜唑可能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结果表明:1)氰霜唑在0.005-1.0 mg/L、CCIM在0.001-1.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7;在0.010、0.10、0.50 mg/kg 3个浓度下,苦瓜中氰霜唑及CCIM的回收率为80.0%~100.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5%~12.1%。检出限(LOD)为0.364-0.654 μg/kg,方法定量限(LOQ)为添加的最低浓度0.010 mg/kg。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氰霜唑在苦瓜中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3.0~4.9 d,属易降解农药;使用100 g/L氰霜唑悬浮剂,施药剂量105-157.5 g a.i./hm2,分别施药2、3次,苦瓜中氰霜唑总的最终残留量最大值为6.54 mg/kg。3)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氰霜唑的风险概率为每人每日摄入总量的1.0%。[结论]在苦瓜生长期间按照推荐剂量合理使用氰霜唑对消费者的膳食健康风险极低,对消费者健康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