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传东  刘勇  石治国 《电源技术》2016,(10):2098-2099
分析了导弹系统用原电池、贮备电池和二次电池三种类型的电池技术,详细概述了已商业化的,为遥感勘测,跟踪和飞行抵达等提供电能的原电池,重点讨论了热电池,银锌电池和亚硫酰氯电池三种贮备电池技术,介绍了为能源武器系统提供电能的可充电电池。  相似文献   

2.
钠电池因地球上拥有丰富和廉价的钠资源,在可再生能源接入和智能电网等大规模静态储能领域备受重视。本文介绍了高温钠电池,包含了钠硫电池和ZEBRA电池,再对几种中低温钠电池进行了叙述,比如中温平板钠电池、固态钠电池、钠熔盐电池和水系钠离子电池。近年来钠电池技术的快速进步促进了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及其市场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徐保伯  刘务华 《电池》2002,32(4):242-244
介绍了产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和流程,包括圆柱形电池和方形电池两种类型。分析了锂离子电池在当前电池市场上的竞争力,综合了国内外小型可充电池的市场情况,提出了对锂离子电池加强质量监督,建立有序竞争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并联电池组性能的研究,开发了一套多功能电池管理系统。该电池管理系统的特点在于能够测量并联电池组里单体电池支路电流和计算单体SOC,同时还具备一般电池管理系统的电压采集、温度采集、通讯以及保护等功能。介绍的电池管理系统将突出其对并联电池组支路电流的测量,从硬件和软件方面介绍该电池管理系统,并介绍了电压通道校准的原理和方法。该电池管理系统已应用于并联电池组特性研究中和电池寿命测试平台里,给出了电池管理系统测得的并联电池的特性,介绍了电池寿命测试平台,并从中验证电池测试系统的功能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BCX电池的特点与反应特性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葛红花  周国定  吴一平  刘景  张俊喜 《电池》2005,35(6):420-421
比较了BCX电池和Li/SOCl2电池的开路电压和放电性能,并用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了这两种电池的阴极反应特性.结果显示:与Li/SOCl2电池相比,BCX电池的开路电压升高约300mV,放电初期,电池的放电电压提高了400~500mV.循环伏安曲线显示:Li/SOCl2电池在2.6 V出现了SOCl2还原峰,BCX电池在3.3 V和3.1 V分别出现了Cl2和Br2的还原峰,正极还原电位的提高使BCX电池的放电电压增高.  相似文献   

6.
邓润荣 《电池工业》2008,13(6):367-371
碱性锌锰电池通过工艺改良可作二次电池使用。讨论了可充碱性锌锰电池正负极的充放电反应机理以及过充电和过放电对电池的影响;介绍了这种可充电池的电极设计、配方和工艺改进方法;比较了可充LR6电池和普通LR6电池的充放电性能;通过对碱性锌锰电池几方面的改良,电池的充放电循环寿命可达到100次以上。最后分析了可充碱性锌锰电池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祝德春  王新春 《电源技术》2022,46(5):523-527
基于流体动力学和传热学原理,建立了电池单体对流换热的关系准则数学模型,获得了电池单体间距设计区间范围内的换热能力变化规律;提出了边界温度和流速条件对电池单体散热的影响度评价方法,结合基于电池单体间距优化仿真模型的电池单体温升和冷却空气温升及平均流速,获得了电池单体间距的较优数值。设计了某型105 Ah/7.8 kWh磷酸铁锂电池模组,计算了该型电池模组的温度场和流场,验证了电池单体温升和电池单体间温差均分布规律以及电池模组的散热性能,证明了所提出优化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指导电化学储能电池模组的工程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锂离子液流电池是最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化学储能电池技术,它综合了锂离子电池和液流电池的优点,是一种输出功率和储能容量彼此独立、能量密度大、成本较低的新型绿色可充电池.本文介绍了锂离子液流电池技术的研究背景,阐述了锂离子液流电池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详细综述了锂离子液流电池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指出目前有待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锂离子电池因其性能优异在高电压大容量的储能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是延长电池循环寿命,维护电池安全运行的关键。针对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的特性,该文讨论了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重点介绍了电池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特别是单体电池数据采集功能、电池状态估计功能和均衡管理功能,并分析了状态估计和均衡管理方法的优缺点,对其实现策略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电动车用高功率二次电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锋  李丽 《电池工业》2004,9(2):59-61
对国内外电动车用二次电池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回顾和展望,特别对我国电动汽车用高功率MH-Ni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提出了相关的应用问题与前沿技术,指出了高功率MH-Ni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康峰  伍艳辉  李佟茗 《电源技术》2004,28(11):723-727
生物燃料电池利用生物催化剂直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具有燃料来源广泛、反应条件温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按采用催化剂的不同,可分为微生物燃料电池和酶生物燃料电池。简述了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综述了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微生物燃料电池发展的新方向主要是无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和高活性微生物的选用;而酶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集中在寻找固定酶的新方法,发展体积更小的无介体酶生物燃料电池,以及与太阳电池相结合等方面。对生物燃料电池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提高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广玲  蒋钦林  肖志斌  张辰 《电源技术》2011,35(8):1025-1027
太阳电池作为可再生能源及主要的航天器电源,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主要从设计特定的电池结构、改进电池的加工工艺、开发新型电池材料等方面,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系统论述了提高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方法,为提高太阳电池转换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燃料电池的原理、技术状态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衣宝廉 《电池工业》2003,8(1):16-22
论述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综述了各种类型燃料电池的发展状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自70年代以来进行燃料电池研究的概况,着重介绍了该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与部件制备技术,电池组技术、电池组性能与电池系统的应用情况,回顾了燃料电池的发展历程,指出燃料电池技术发展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提出了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生物燃料电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贾鸿飞  谢阳  王宇新 《电池》2000,30(2):86-89
简介了生物燃料电池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回顾了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对 80年代后两种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和酶燃料电池的研究动态分别进行了总结 ,并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当前研究的发展方向 ,预计随着燃料电池研究热潮的再度兴起和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 ,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研究将取得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15.
汪茂海  郭航  马重芳 《电源技术》2005,29(6):406-409
在不同负载下,实验研究了电池温度、阴极侧压力及氧气流量对液相进料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动态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本文的实验工况下,电池的响应电压值随着电池温度、氧气压力和流量的提高而增加;在高电池温度、氧气压力和流量下电池的响应更快而且更稳定.按定斜率加载电流时,温度、氧气压力和流量对电池动态响应电压的影响很小.电池内部传质和电化学反应的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是电池动态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孙佳  吴玉厚  孙红 《电源技术》2007,31(11):877-880
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交指型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运行中,电池温度、两极加湿温度、电池的工作压力及反应气体流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电池极化曲线可以获得交指型流场的特性规律,电池两极的加湿温度决定了电池温度对性能提高或是降低的分界线.同时发现与常规蛇行流道不同,交指型流场燃料电池能够承受很高的两极加湿温度,这种能力在电池的阳极表现更为突出,得出操作压力对交指流场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比常规蛇型流场影响程度要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电池结构对锂离子电池的功率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结构锂离子电池,并测试不同结构电池的倍率循环特性、不同倍率条件下倍率特性及不同放电电流下电池表面温度分布梯度。测试结果显示:不同倍率条件下新型结构的锂离子电池表现出较佳的倍率放电特性,20C放电容量是1C时放电容量的87.75%;新型结构设计的电池表现出良好的2CC/5DC倍率循环特性,循环850次容量保持90%左右,不同倍率放电电流下电池表面温度分布及温度梯度小,3个位置温度在63.6~74.8℃,对电池内部膜片的表面反应活性影响较小。这种新型结构电池有助于改善单体电池及电池组的综合功率性能。  相似文献   

18.
燃料电池系统不能在零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正常起动是阻碍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主要障碍之一。对国内外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低温起动的研究进展做了概括。介绍了低温环境对燃料电池的使用以及对零部件和膜电极(MEA)的影响。介绍了燃料电池低温起动仿真研究使用的主要物理模型。对已经获得专利的燃料电池低温起动策略和方法做了分类,并比较了不同起动策略的优点和缺点。提出了未来燃料电池低温起动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9.
钟伯强 《上海电力》2006,19(4):364-371
硅太阳电池的应用日趋广泛,但昂贵的原材料成为其发展的瓶颈。薄膜太阳电池由于只需使用一层极薄的光电材料,材料使用非常少,并可使用软性衬底,应用弹性大,如果技术发展成熟,其市场面将相当宽阔。文章就迄今被人们广为关注的各类薄膜太阳电池,即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微(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铜铟硒薄膜太阳电池、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染料敏化薄膜太阳电池和有机薄膜太阳电池的发展概况、技术难点和优缺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电池利用率作为燃料电池系统控制器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它的取值决定了燃料电池是否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行。在充分考虑合理的电池利用率取值区间以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发电系统的动态模型之后,提出了针对燃料处理单元与直流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使得即使负载发生突变,也能保证电池利用率在限定的范围内,并表现出良好的负荷跟踪特性。基于SOFC并网的前级直流系统仿真,验证了文中控制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