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会不会使南方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向北扩展,关键在于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会不会随水流移向北方并在那里生存繁殖。由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于1978至1981年的研究已经得出了科学结论:即使南水北调使钉螺迁移扩散到北方,由于北纬33°15″以北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气  相似文献   

2.
黄轶昕 《人民长江》2012,(Z1):213-215
江苏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表明,沿江洲滩是血吸虫病感染的主要疫源地,沿江港口码头等占地项目可改变钉螺生态环境,有助于血吸虫病的控制;迁村腾地则使居民远离了有螺江滩,减少了接触江滩的机会,降低了感染血吸虫病的风险。沿江开发也可能造成血吸虫病传染源输入,而沿江水源保护和湿地生态保护工程中岸线将成为钉螺孳生地。论述了长江江苏段岸线利用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多部门协作、监测管理、健康教育和钉螺控制等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传染性疾病,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1998年洪水后实施的"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措施对于钉螺和血吸虫病的扩散有着重要的影响.总结影响钉螺和血吸虫病扩散的因素,并对典型"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后钉螺和血吸虫病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认识某一区域钉螺和血吸虫病扩散...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钉螺扩散与疫区水情变化的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庭湖区是目前我国钉螺分布范围最广且血吸虫病疫情最难防治的疫区。受长江中上游干流及洞庭湖流域季节性洪水影响,近年来洞庭湖区洪涝灾害渐趋频繁,湖区钉螺面积呈不断增加趋势。为揭示近年来洞庭湖区钉螺迁移扩散与疫区水情变化的相关关系,本文以城陵矶站汛期平均水位作为疫区水情变化的表征指标,定量分析洞庭湖区钉螺面积变化与疫区水情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区钉螺面积与以城陵矶站汛期平均水位为指示性指标的疫区水情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水利血防工程血防监测及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芸  徐兴建 《人民长江》2009,40(3):102-104
水利血防是结合水利工程,实施以环境改造灭螺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为研究水利血防工程对血吸虫病流行扩散的影响,开展了对湖北省阳新县富水流域下游干流防洪灭螺治理一期工程、湖南省株洲市白石港流域水利血防工程、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节水灌溉水利血防工程、江西省玉山县七一灌区水利血防工程等4个水利血防工程所在区域进行血吸虫病监测的工作,收集2003~2007年以来的螺情、疫情,比较工程建设前后的螺情、疫情变化,分析水利血防工程建设与其变化的关系。工程建设后,4个监测点的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钉螺感染率、人群感染率等疫情明显下降,监测结果显示水利血防工程对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扩散的影响有积极作用。水利血防监测工作为评价水利血防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血吸虫病传播流行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钉螺分布区和血吸虫病主要疫区之一。近年来,为改善湖泊水环境,从长江引水济湖的工程越来越多,钉螺会不会随着引水进入湖区进而引起血吸虫病流行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从武汉市大东湖引水工程的实例出发,结合长江武汉市江段钉螺分布现状,研究钉螺随水流进入东湖的可能性,并提出了规避风险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研究其在水中的沉降特性与运动特征对防治血吸虫病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运用文献中的实测资料对钉螺自由态以及失控态的沉降速度及阻力系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旋流排螺的设想,构建了三维数学模型模拟旋流装置中的水流及钉螺的运动,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模型验证的计算成果与已有实测资料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因行洪、引水使钉螺由垸外向垸内扩散是血吸虫病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钉螺随水流扩散规律对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极为重要。首先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侧堰分流的流场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钉螺随侧堰分流扩散规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钉螺随水流扩散后并不是均匀分布在流场内,而是集中分布在侧堰附近上下游以及回流区域。这一结论为安全有效地灭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涵闸及渠道引水灭螺工程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钉螺的迁移和扩散,是造成血吸虫病蔓延、传播的主要途径.分析了钉螺的几何特征和生态特性,研究钉螺输移扩散特点和水动力特性,分析传统沉螺池和进口中层取水工程灭螺措施的优缺点,提出了新的沉螺池中层取水结构型式,针对钉螺借助于水流的3种扩散方式分别采取相应工程措施.通过4级拦漂措施,截断幼螺自身悬漂和成螺附着于漂浮物的水面输送扩散途径,通过3级消能降低流速使水中悬移方式扩散的钉螺自然下沉至沉螺池内,设置3道水中拦螺底槛拦截水底推移的钉螺.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水利科研问题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钉螺作为血吸虫惟一的中间宿主,是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环节。杀灭钉螺是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我国血吸虫病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血吸虫病传播的环节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针对水利血防杀灭钉螺的主要任务,探讨了迫切需要开展的相关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1.
浅谈洞庭湖区血吸虫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洞庭湖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使洞庭湖成为我国洪涝灾害和血吸虫病感染最严重的地区。分析了洞庭湖区血吸虫病长期存在的原因、疫情变化、流行形势,提出了全面治理湖区血吸虫病的措施与方法,即水利结合灭螺,整治血吸虫病源头;通过湖区环保疏浚,抑制钉螺扩散;实施血防新策略,引导湖区群众远离虫害。  相似文献   

12.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现状与研究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受长江季节性洪水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频繁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出现反复,钉螺面积扩大,患病人数增加,急性感染呈上升趋势,疫区在逐步蔓延,血防形势严峻。本文在回顾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目标和策略,总结半个世纪来积累的血防经验、防治对策措施及主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血吸虫病疫区分布、环境特征、流行特点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其原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现阶段血吸虫病防治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环境变化对钉螺扩散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钉螺扩散是血吸虫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综述了目 前关于环境因素对钉螺生存和扩散影响方面的研究,分析了温度、纬度、高程、水位、土壤 植被等环境要素对钉螺影响的程度。指出生态扩散是钉螺扩散的最基本过程。研究了环境变 化和人类活动对钉螺扩散的影响,并对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温度对钉螺扩 散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研究短时间(几年或几十年)钉螺扩散变化主要考虑洪涝灾害 等因素的影响;洪水对钉螺扩散影响具有两面性,洪水年水位抬高将抑制钉螺的生长,同时 洪涝灾害使钉螺从有螺地区向无螺地区扩散,因此出现洪灾后钉螺数量先减少后增加的现象 。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水利工程建设与血吸虫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凯平  徐陵琦 《人民长江》2009,40(15):101-104
洞庭湖区是我国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钉螺分布面积占我国有螺面积的1/2。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投入大量人力、资金开展防治,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合湖区水利建设,积极开展了水利工程措施防治血吸虫病。主要措施包括:高围垦种、封堵湖汊、硬化堤防、改造进螺涵闸等。 对洞庭湖区各种工程措施的血吸虫病防治效果进行了总结、评价,探讨了进一步完善水利血防的工程方法。另外,对三峡工程运行后湖区钉螺滋生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近几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湖区钉螺滋生环境与以前预测性研究成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区是我国血吸虫病最严重的流行区之一,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血吸虫病疫情明显回升,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已成当务之急。防治血吸虫病主要是要消灭钉螺。灭螺的办法很多,其中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灭螺是洞庭湖区灭螺工作的成功经验。文章分析了洞庭湖区水利血防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防治对策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三峡工程有利于长江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明我国血防工作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面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当前,长江中下游五省洲滩有钉螺分布的面积约28亿m~2,病人每年保持在100万左右,不仅一时治理不了,而且仍有可能出现继续蔓延之势。根据实验及论证结果,兴建三峡工程将为长江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带来有利影响。三峡水库的运行可以加强长江中下游的抗洪能力,使洲滩钉螺随洪水扩散的机会和数量减少,压缩洲滩有螺面积,并为综合开发利用洲滩创造条件。三峡库区所在地原无钉螺分布,研究证明,建库后库区出现钉螺孽生场所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工程对长江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有利无弊,可以充分利用三峡建坝对灭螺和防病的有利因素,着手探讨和实施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使消灭血吸虫病成为三峡工程的社会效益之一。  相似文献   

17.
钉螺吸附能力的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防止钉螺经水渠随水流扩散,必须研究钉螺在水中的运动规律,钉螺的吸附力是研究钉螺运动规律的基本数据,介绍了钉螺吸附能力测试方法及内容,分析了各种因素对钉螺吸附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堤防加固工程与血吸虫病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文 《人民长江》1998,29(11):32-34
水利工程结合灭螺是湖南血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洞庭湖是承纳湘,资、沅、澧四水和调蓄长江洪水的大型湖泊,洞庭硝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水产基地。建国以来,湖区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使湖区的防洪蓄洪能力有所提高。在实施洞庭湖大堤加高加固时,根据钉螺的生长特性和血吸虫病传播特点,因地制宜,改造地形,改变钉螺生长期的水情条件,形成不利于血吸虫病传播的外部条件,是达到消灭钉螺,控制血吸虫病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钉螺的静水沉速及其在江河中扩散运动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讨论了钉螺在水中运动的两个问题:钉螺的静水沉速和在江河中扩散运动方式。应用泥沙运动理论对钉螺静水沉速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钉螺在静水中沉降阻力系数变化规律和阻力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从而了解了大小钉螺沉降的阻力性质,并建立了大螺、中螺和幼螺不同的沉速公式。钉螺在天然河道中的扩散方式与河道水流的水力因素有关,根据长江中游和汉江中下游河流的水流特性、输沙特点,并结合钉螺在静水中沉降运动规律,提出了钉螺在上述河道中扩散运动方式的判别式。由于活钉螺的生物、生态特征对其迁移、扩散具有  相似文献   

20.
浅谈我省水利血防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历史上江苏血防情况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已有2000多年,建国以前曾广泛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12个省(市、自治区)。流行范围北至我省宝应县,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林县,东至上海市的南汇县,西至云南省的云龙县;流行区高程分布从0 ̄3000m左右。我省境内地势平坦,河川纵横,湖泊密布;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沿江洲滩冬陆夏水,植被茂盛,具有适合钉螺孳生和血吸虫病流行的自然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