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化工》2022,(6):1075-1079
采用自由基界面聚合法,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 200)为壁材单体,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紫外线吸收剂胡莫柳酯(HMS)为芯材,制备具有防晒功能的微胶囊。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别对微胶囊的形貌、粒径分布和化学组成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为光滑的球形,包覆率达96.8%,平均粒径11.7μm。通过UV-2000S紫外线透过率分析仪测试其SPF值,证明微胶囊化的胡莫柳酯的防晒效果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化学防晒剂在我国市售样品中的添加情况及标签标识的真实性,结合近期舆情报道,对市售化妆品中4种化学防晒剂进行检测分析.按照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对市售的55批防晒类化妆品中奥克立林、阿伏苯宗、氧苯酮及依莰舒4种化学防晒剂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产品批件及标签进行对照和统计分析,并对各国相关标准进行比对...  相似文献   

3.
陶磊  宗成中 《橡胶工业》2018,(2):205-210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包覆硫黄微胶囊,研究其制备条件,并对包覆机理进行分析。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确定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硫黄/TEOS摩尔比2/1~3/2,氨水用量2.5~3 m L,醇/水质量比85/15~80/20,所制得的硫黄微胶囊形貌规整,包覆完整。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防晒化妆品用紫外线吸收剂BP-3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使用防晒化妆品的必要性。概括了BP-3的命名、理化性质、在化妆品中的最大使用量和它的毒理学性质。简述了BP-3的合成方法及进展,并且对BP-3的国内外市场情况及发展趋势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氰基乙酸与异辛醇进行酯化反应;酯化液在-10℃冷却过滤,滤液中再加入二苯甲酮和催化剂乙酸铵,发生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后处理得到深色产物,经硅胶层过滤脱色后制得浅黄色的奥克立林纯品,总收率达86%(以实际消耗的异辛醇计),纯度为99%.  相似文献   

6.
通过动力学建模考察了4款含奥克立林的防晒化妆品中二苯甲酮在不同贮藏温度(25、45、60℃)下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4款产品中均检测出二苯甲酮,其质量比含量范围为(2.25±0.12)~(14.71±0.09)μg/g。不同贮藏条件下二苯甲酮生成均可以用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解释。贮藏温度越高,二苯甲酮生成速率越快。在60℃、2个月的贮藏期内二苯甲酮含量增幅达到13.4~20.5倍,可能是由于奥克立林的降解导致二苯甲酮含量升高。因此,此类产品在运输销售过程中应避免较高的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表面负载物理防晒剂TiO2、内部包埋化学防晒剂阿伏苯宗(AVB)的PMMA微球体(TiO2@PMMA-AVB),并以TiO2纳米粒子为Pickering乳化剂,利用Pickering乳液聚合法,在无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一步法制备了TiO2@PMMA-AVB复合防晒微球体.紫外光透过率、光稳定性、体外透皮以及感官...  相似文献   

8.
表面包覆微胶囊硫黄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敏  李和平 《橡胶工业》2008,55(11):669-675
采用包覆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对普通硫黄进行包覆,制备出表面包覆微胶囊硫黄产品,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包覆率的主要因素有包覆剂品种、包覆温度、搅拌时间、包覆剂用量及溶剂用量;包覆硫黄产品的粒径比普通硫黄有所增大,具有较好的高温热稳定性,且可抑制喷霜现象;与普通硫黄和不溶性硫黄硫化胶相比,包覆硫黄硫化胶的物理性能相当或较优,符合橡胶制品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
陶磊  宗成中 《橡胶工业》2018,65(2):205-210
以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在硫磺溶胶的表面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硅包覆硫磺微胶囊,分别从核壳材料比,醇水比以及催化剂浓度等几方面对合成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究,通过扫描电镜对微胶囊形貌对比后确定了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认为在醇水比为80/20,氨水用量为2.5~3ml条件下选用一定量的TEOS可以得到形貌规整,包覆完整的硫磺微胶囊,并对包覆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脲醛树脂的预聚物通过原位聚合对红磷进行包覆的一些影响因素。实验表明,影响包覆条件的主要因素是预聚物与水的质量比、包覆温度、pH值和包覆时间。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进行微胶囊包覆的最佳条件为:红磷与水的质量比为1∶30,反应温度为75℃,pH值为3.5,反应时间为2h。颜色为白色,吸湿量为4.01%,用微胶囊红磷去阻燃聚氯乙烯,当含量为9.0%时,在500℃下残余物为14.45%。  相似文献   

11.
关于微胶囊型热记录材料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由含重氮盐的微胶囊和偶合剂制成的热记录材料 ,该胶囊含有特定的重氮盐 ,不含芯油。使用无油的和与水反应快的 ,具有高玻璃化温度 Tg的微胶囊 ,使热记录材料表现出好的热记录特性。这样的无油微胶囊 ,不是通常的核 /壳结构 ,而是个实心球。在球内 ,重氮盐处于几乎均一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2.
桂花油香精微胶囊制备因素对释放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花油香精为芯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平均粒径12.4μm的桂花油香精微胶囊,研究了工艺参数对香精释放的影响。实验表明,固化剂用量、水浴温度、油胶比对释放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瑞婷  周游  李萌婷  朱莉  尹学琼  王江 《精细化工》2020,37(12):2534-2540
以海藻酸钠(SA)、甲基纤维素(MC)、羧甲基壳聚糖(CMC)作为微胶囊壁材,亚甲基蓝(MB)/TiO2/甘油(Gly)作为氧指示剂,制备了6种微胶囊氧指示剂复合薄膜.根据氧指示剂复合薄膜激活、回色以及重复利用性筛选合适的屏氧壁材体系.当MC的质量浓度为20 g/L,MB、TiO2、Gly用量分别为0.05 g、1.0...  相似文献   

14.
微胶囊与微胶囊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微胶囊、微胶囊的包裹材料的种类选用原则、微胶囊囊芯物的种类。重点介绍微胶囊化技术,主要的制备方法有水相分离法、有机相分离法、复相乳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界面聚合法,界面沉积法、后面三种方法主要用来制备纳米微胶囊,对微胶囊建立特性进行表征,并对微胶囊的大小、膜厚、微胶囊膜的孔径对微胶囊的扩散笥能的影响进行探讨,预测了微胶囊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微胶囊化电子墨水具有双稳态、低功耗、宽视角、高对比度、反射型显示等优点,在电子纸和显示器件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介绍微胶囊化电子墨水组成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电泳粒子的表面改性、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并对微胶囊化电子墨水的应用现状进行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以海藻酸钠(SA)、甲基纤维素(MC)、羧甲基壳聚糖(CMC)作为微胶囊壁材,亚甲基蓝(MB)/TiO2/甘油(Gly)作为氧指示剂,制备了6种微胶囊氧指示剂复合薄膜。根据氧指示剂复合薄膜激活、回色以及重复利用性筛选合适的屏氧壁材体系。当MC的质量浓度为20 g/L,MB、TiO2、Gly用量分别为0.05 g、1 g和0.5 mL时,MB/TiO2/Gly/MC氧指示剂复合薄膜光催化激活效率最佳。在空气湿度为75%、温度为35 ℃条件下,MC/SA/MC和MC/CMC/SA氧指示剂复合薄膜在10 h的回色率分别为28.7%和27.9%,且回色时变化较均匀;重复使用3次,MC/SA/MC和MC/CMC/SA氧指示剂复合薄膜的回色率仅分别下降了0.8%和1.0%,说明这两种壁材体系是屏氧良好的香料壁材。将这两种壁材体系通过喷雾干燥法包埋玫瑰精油芯材制备香料微胶囊,存放7 d后,包埋在MC/CMC/SA中的芯材有新物质出现而MC/SA/MC中无新物质,说明MC/SA/MC体系对精油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助剂对微胶囊剂稳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冀林仙  史晓滨 《现代农药》2007,6(5):22-23,34
以水为介质,脲醛树脂为壁材,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氯氰菊酯微胶囊水悬浮液。为提高悬浮液的稳定性,在制备工艺过程中加入助剂,实验考察了各种助剂混配及其配比用量对悬浮液悬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过程中加入1.0%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2.0%聚乙烯醇与3.0%阿拉伯树胶制备的微胶囊水悬浮液悬浮率达98.73%。  相似文献   

18.
微胶囊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日趋显著,作为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技术被广泛研究。文章系统阐述了国内外研究者对微胶囊在重金属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及取得的成果,并简要介绍了螯合树脂微胶囊、萃取剂微胶囊、磁性微胶囊三者在水处理中的不同应用,为微胶囊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玉兰  王士斌  刘源岗  王莹 《广东化工》2007,34(5):20-22,58
采用海藻硅酸钠和几丁聚糖为原料制备海藻酸钙-几丁聚糖药物缓释微胶囊,初步考察了载阿糖胞苷微胶囊的制备以及不同分子量几丁聚糖、静/动态载药方式对阿糖胞苷释放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农药微胶囊悬浮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7.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为例,介绍了微囊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囊皮材料、质量控制指标以及生物活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