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结合准葛尔盆地中部I区块的沙窝地三维工区的地质条件,在保证地震资料信噪比尽可能地提高分辨率的的前提下,认为选择8线14炮细分面元观测系统对该工区较为合适.通过对试验采集资料的分析和研究,选择了合理的观测系统以及激发、接收参数.  相似文献   

2.
江汉地区在1975年开展三维地震试验的基础上,1980-1981年又在HK地区系统地开展了三维地震工作。文中就三维地震工区的选择、野外观测方式、资料处理和勘探效果等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三维地震采集设计方法随着千道数字地震仪器的广泛使用 ,而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已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观测方法。目前多台地震仪器同步接收技术已经可以保证地震采集接收使用的道数不会受到限制 ,使地震采集设计方案正逐步向采集接收道数较大的宽三维或全三维方向发展。但是三维地震采集的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选择既经济有效又适合工区地质任务要求的观测系统一直是设计者关心的问题。从研究观测系统的基本属性出发 ,提供了选择观测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宽方位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初探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唐云  李显贵  邱华  刘胜 《石油物探》2003,42(2):233-236
在地震勘探中 ,利用成本相对低的多方位P波勘探比利用成本较高的多波多分量勘探进行裂缝检测更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对JM和FG工区多方位角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的研究 ,提出了关于多方位角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纵横波浅层折射和纵横波微测井方法联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一个工区同时开展了浅层纵横波折射、纵横波微测井的野外勘探,并取得较为丰富的野外资料以及处理和解释成果。本文着重介绍野外采集方法及最终解释成果。在横波微测井观测过程中,灵活性地解决了一些施工难题,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资料。在对比纵横波折射和纵横波微测井所求数据的基础上,首次用地震方法获取了该工区浅水面的高程,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获得了低速带的纵横波速度,低速带的高程以及低速带的层厚度。通过对比微测井和小折射求得的速度,最终给出了整个工区的纵波及横波低速带校正值。  相似文献   

6.
官1地区断块发育,勘探潜力较大。老资料分辨率较低,影响了进一步勘探开发。针对工区勘探存在的技术难点,使用小面元、高采样率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采用小炮排距、高覆盖次数的目标设计提高资料信噪比;根据对干扰波的压制效果优选最佳观测系统;使用延迟叠加震源提高有效波的下传能量;通过多种方法联合调查、解释,量化工区不同井点的激发井深,保证资料采集质量。得到的新资料较老资料分辨率和信噪比明显提高,满足了精细解释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通过地震波照明分析可以准确地认识和研究地震波能量在地下的分布,所以基于目标模型的射线追踪地震波照明分析,可快速准确地识别工区内地震波的能量分布特征,同时可以指导实际观测系统设计及提高工区地震成像质量.由于崎岖海底会导致地震波在传播时的射线偏折,增加了地震采集和处理的难度,所以建立了一个针对中国南海某工区的三维地震地质模...  相似文献   

8.
川东北地区山地三维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川东北地区复杂的地表条件进行了大量的采集方法试验和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区山地地表三维高分辨率地震采集的技术和方法:①采用大排列片、宽方位三维观测系统获得了更多方位的射线资料;②合理选择激发井深和药量,做好野外激发的阻抗耦合和几何耦合工作,确保整个工区激发能量和频率的一致性;③根据地层吸收和衰减规律,合理选择检波器埋置耦合方式,提高记录的分辨率和信噪比;④利用高精度数字卫星地图进行地面物理点设计,保证实测点位精度和观测系统属性的一致性。上述方法使该区地震资料品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老区勘探开发的需要,进行二次地震采集方法研究,在对以往方法、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实现地质任务为目标,建立二维或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分析和参数论证,选择最佳野外观测系统;根据工区地质、地表特点,充分考虑资料处理对采集的要求,兼顾观测系统的主要属性,优化激发、接收参数,压制环境噪音,优选出最佳采集方法。二次地震采集方法研究在江苏油田成功应用,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有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双井微测井技术在表层结构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天树  陈宝德  苏德仁 《石油物探》2004,43(5):471-474,496
双井微测井技术是比常规微测井技术和小折射方法更先进的一项新技术。该方法能更准确地为野外地震资料采集选择最佳激发岩性和井深,确保野外地震资料采集质量。利用双井微测井资料可以得到地震工区内表层速度和厚度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变化规律,为地震资料的室内处理提供静校正量。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大庆油田的地震勘探中,利用数据处理解释和波动力学分析等方法对微测井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最佳激发深度和岩性,并提供了工区的静校正量。  相似文献   

11.
马强  李东安 《石油物探》2010,49(3):306-311
尼日利亚某工区原始地震资料缺失SPS文件中的炮检关系文件。正确恢复炮检关系是该工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基础。在详细分析和筛选有限的野外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地震采集设计专业软件建立理论观测系统,重复模拟关系文件,并与处理软件结合,通过线性动校正、相邻炮点相似性鉴别、叠加剖面监控等手段,调整和验证炮点、检波点位置,最终准确恢复炮检关系。根据得到的炮检关系文件,重新处理了该工区地震资料,并将得到的偏移剖面与以前的处理剖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此次处理效果较好,准确的炮检关系保证了同相叠加,提高了地震资料信噪比,改善了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胜金口西山地地表和地下条件复杂,造成激发、接收条件差,原始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资料成像困难。针对以上难点,在资料采集方面,对观测系统精心设计,采用6线18炮砖墙式观测系统;根据工区不同地表和岩性分布,将工区分为山地(山前带)、农田和戈壁砾石区,分别采用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激发;以深井微测井为主结合小折射方法,提高表层建模精度,进而通过静校正数据库建立全区表层结构模型。在地震资料处理方面,以提高信噪比和突出断层下盘信息为主要目标,做好静校正、叠前去噪、子波整形、反褶积、偏移等关键处理步骤;在进行三维偏移时通过多次偏移速度扫描,建立了比较精确的偏移速度场。采用这套山地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与处理方法所获得的地震资料,能够满足该区地震解释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包括适应山地特点的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研发了GeoMountain三维观测系统设计软件,较好地解决了在观测系统的布设与设计中复杂的逻辑处理、功能间的协调关系以及计算上的精度等问题。该软件采用了先进的图片矢量化处理技术和高效率的大容量数据处理技术。应用结果表明:该软件系统能正确高效地完成包括超大面积三维工区的观测系统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4.
复杂山地具有地形起伏大、表层结构复杂、地腹构造高陡的特点,而传统观测系统设计方法是以水平地表和地下水平层状均匀介质为假设条件,使得设计的观测系统不适合该类区域地震资料采集,造成所获资料信噪比低、构造成像质量差、采集施工困难等问题。复杂构造真地表地震观测系统设计软件利用CRP覆盖次数确定针对目标层的最优观测系统,利用遥感信息进行测线评价优选、激发与接收点逐点优化设计、工区安全风险评估与施工路线设计,从而为山地地震采集提供更加科学的解决方案。软件在多个地区进行了推广应用,施工难度可降低近一半,采集效率提高近一倍,资料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提高了山地高陡构造主体部位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叠前偏移对观测系统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属性好的观测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叠前偏移成像效果.但目前高精度地震勘探中基于叠前偏移成像效果的观测系统设计以及论证方法较少.为此,介绍了基于叠前偏移成像效果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即通过分析观测系统道距、炮点距、接收线距、炮线距、最大跑检距选择对叠前偏移成像效果的影响,利用双聚焦、叠前偏移响应、采集痕迹分析等技术,合理选择观测系统参数.应用该方法在胜利探区史南(SN)工区取得了良好的采集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东濮凹陷以往深层地震资料存在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的特点,近年来中原油田加强了改善深层地震资料品质的采集方法攻关。从井深的选择、药量、药型的确定到检波器的组合方式、连接方式等方面,研究切实可行的激发、接收措施;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设计软件,设计出高覆盖次数、小面元、窄方位角的可变面元深层三维观测系统。通过在东濮凹陷前梨园、前梨园北、白庙等工区的应用,所得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应用GeoEast系统进行二维弯曲宽线地震资料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河盆地M工区采用二维弯曲宽线采集地震数据,工区静校正问题严重,干扰波类型多,信噪比较低,构造复杂,断层发育,给资料的偏移成像带来较大困难。本次处理应用GeoEast系统弯曲宽线观测系统定义、多种静校正联合应用、叠前保幅去噪、弯线叠前时间偏移等多项技术,成像效果和信噪比得到改善,与以往剖面相比,新处理剖面品质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近地表散射干扰,从建立噪声时距方程出发,通过计算噪声剩余时差,讨论了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压制散射干扰的定量分析方法:①利用地震剖面、井资料、地质背景资料、地理信息确定目的层的深度、平均速度和主要噪声类型及其传播速度,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多套观测系统;②根据激发点、接收点和散射源的大地坐标计算CMP道集中每道的位置关系,进而计算噪声的剩余时差;③计算工区内或某个子区内CMP的噪声压制特性,并绘制平面图,统计噪声压制特性的分布,进而绘制噪声压制特性图和频数分布图;④对各种观测系统应用噪声压制特性图和频数分布图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各观测系统的压噪效果,从而选择压噪能力较强的三维观测系统。数值计算和实际地震数据处理分析表明,文中所提压噪估算方法可用来定量估算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压噪能力,评价噪声压制特性,有利于优化三维观测系统参数。  相似文献   

19.
提高机械钻速是钻井工程永恒的主题,选择与工区地层特性相匹配的钻头是提高机械钻速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基于已有的测井、钻井资料,建立钻头优选的子模式与中心模式,并从待选井的测井资料中提取声波时差、地层密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可钻性级值等参数,为钻头选型提供可靠的地层特征依据。以判别分析理论为基础,利用VB语言编写钻头选型程序,实现自动合理地优选出钻头类型。将上述方法应用于潼南地区陆相地层钻井中,优选出与工区地层匹配性好、机械钻速较高的钻头类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强实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安店地区面元细分三维地震勘探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泌阳凹陷进行二次三维地震勘探时,选择了安店地区进行面元细分三维地震勘探方法试验。在面元设计上,基础面元与该区以往的三维地震勘探采用的面元一致,在此基础上设计的面元细分的方案合理,达到了细分效果。在资料处理时可以与以往资料采用一致的面元连片处理,也可以根据处理目标要求灵活选择面元的大小;设计的最大炮检距从工区北部向南逐渐增大,使最大炮检距变化与地层埋深变化相适应;一改以往窄方位角观测的传统,采用了宽方位角观测。存在的缺陷是:在宽方位角观测的情况下,基础面元上设计的横向覆盖次数偏低;细分后的最小面元仅5次覆盖,且为非纵二维观测,细分后的最小面元观测方位角近零度,细分面元上覆盖次数分布和方位角分布不具备三维属性,失去了三维观测的意义;最小面元上最小炮检距过大,导致浅目的层资料不连续。通过本次勘探效果分析认为:在设计宽方位角观测系统时,一定要有别于束状观测系统.大幅度增加横向覆盖次数,使横向覆盖次数与纵向相等或相近,才能把宽方位角观测的优势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