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色织双层组织织物的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企业的织物设计工作,介绍了应用表里换层和接结组织进行色织双层织物设计的实践经验与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2.
双面织物的设计方法很多.以重经组织为基础,利用两组经纱的重叠效应,分析了重经组织的结构,探讨了正反均为纵条纹和条格异面2种重经双面织物的组织设计、配色设计及上机装造方法.指出:双面重经织物的设计要点在于表里层组织的配置和表里层纱线色彩的配合.  相似文献   

3.
以纯棉纱和涤纶高收缩丝为原料,采用双层组织,设计开发了适用于服用及装饰用的表里换层条格起皱织物。通过试织研究了纯棉纱线与涤纶高收缩丝的排列比、织造工艺和后整理工艺,确定了织物的规格参数。测试了织物的各项服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设计开发的表里换层条格起皱织物完全能满足服用及装饰用织物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从表里换层组织的形成原理和结构出发,分别介绍了表里换层条纹织物和方格织物的纹样设计、组织和色纱排列以及上机工艺参数设计,并对织物进行了试织,织物具有正反双面条格效应。  相似文献   

5.
选用薄荷纤维混纺纱,设计并试织了3种薄荷抗菌夏凉被织物。根据夏凉被的风格特点选用三层接结组织,合理设计接结点位置,以确保夏凉被的蓬松质感;采用经起花或双层表里换层组织作为三层织物的上层组织,使织物表层具有花纹,提高了织物的美观性。试织结果表明,三层组织夏凉被一次成型,外观风格新颖独特,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  相似文献   

6.
表里换层和接结组织织物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应用表里换层和接结组织进行多层织物设计的生产技术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刘杰  王府梅 《纺织学报》2018,39(3):50-55
为从机织物结构参数设计的角度开发具有良好单向导湿性能的机织物,构建了性能优异的导湿梯度结构模型,根据结构模型,设计试织了表里层不同松紧组织,表里层不同接结方式、不同原料的9 种织物,通过对9 种织物吸湿、导湿性能的测试和多项综合值计算分析发现:在其他规格相同情况下,表里层采用松、紧组织孔隙呈梯度 结构的织物导湿性能好;液态水的传递效果与接结点的分布和接结形式有关,接结点数目的增加有利于表里层之间的水传递。表里层经纱为木棉/ 棉混纺纱,纬纱为吸湿透气涤纶(Coolmax)纱线,且Coolmax 纬纱采用上下联合接结法,表紧里松的组织配置织物单向导湿性能最好,验证了单向导湿结构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双层织物的组织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双层组织的研究,总结出接结点不均匀分布设计和表里换层小花纹织物设计这两种设计方法,可为广大设计人员设计双层织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探讨表里换层花纹织物的设计方法。概述了表里换层花纹织物的纹样设计、织造要点以及基础组织和比例的选择。以连缀式表里换层织物、散点式表里换层织物和小花纹表里换层织物为例,分别介绍了纹样设计、组织设计及花色循环、织物上机参数,并给出了试织小样的照片。结果表明:散点表里换层织物正面银色形成连缀效果,反面红色为连缀效果;小花纹表里换层织物正反面均有小花纹效果。认为:利用表里换层组织可设计出花纹多样、色彩丰富并风格独特的双面织物。  相似文献   

10.
黄紫娟 《纺织学报》2016,37(9):26-30
针对小花纹织物一般只具有单面效应的问题,通过对双面异效小花纹设计原理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表里接结结构的双面异效小花纹织物的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通过双面小花纹组织和配色模纹两种途径完成。第1种途径首先设计织物正反面小花纹组织,然后通过表里接结的方式将织物正反面连接起来;第2种途径首先设计织物正反面组织,然后将组织分别与正反面色纱配合形成双面配色模纹小花纹,最后通过表里接结的方式将正反面连接起来。这2种途径均应用表里接结的设计原理,且织物正反面设计时相对独立,突破了重组织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数码提花织物的组合全显色结构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赳  吴文正 《纺织学报》2007,28(6):59-62
由于分层组合设计模式下提花织物的结构特征和结构设计方法是数码提花织物产品创新设计的关键,为此介绍一种提花织物特有的组合织物结构设计方法。其设计原理是先在基本组织上设置全显色技术点,再进行全息组织设计,这样通过组合2个不同组织库中的组织,设计所得的组合织物结构具有不遮盖全显色的特点。该方法可用于设计各种组织循环的全息组织和建立相应的组织库,设计的数码提花织物结构稳定,可以表现细腻的彩色影光效果,另外,织物中并列排列的纱线数为偶数。  相似文献   

12.
蒋秀翔 《纺织学报》2012,33(5):31-34
 以接结点连接的色织双层织物的设计主要集中于接结点的安排。本文在对表里接结色织双层织物的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接结点分布状况探讨了此类织物的设计要点。当接结点分布密集且隐蔽时,织物的上下两层连接紧密,可形成正反不同的双面织物;当接结点分布稀疏且较为隐蔽,织物上下两层部分分离,织物的外观主要由表层纱线决定;当接结点在织物表面形成小花纹时,可形成独具风格的双层色织小提花织物。  相似文献   

13.
花纹闪色数码提花织物设计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赳  吴文正 《纺织学报》2007,28(9):53-56
在研究数码提花织物分层组合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组合全显色织物结构的设计应用,创新设计出一种具有花纹效果的闪色提花织物。通过对传统闪色织物的原理分析,采用分层组合的设计方法和全显色织物结构,利用数码图像的反转设计来实现具有花纹效果的闪色提花织物的设计,并举例说明其设计原理和方法。与传统闪色织物的对比色纱线的异向排列不同,花纹闪色提花织物采用2组或4组呈对比色效应的纱线同向排列,由于全显色织物结构使呈对比色效应的纱线同时具备影光变化和相互不覆盖的特点,只要赋予纱线合适的光泽,织物就具备同时表现花纹效果和闪色效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提花织物是交织织物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品种其结构设计是设计环节中的关键点,而一一对应原则是结构设计中最具特色的设计原理之一,该原则是传统设计模式下完成提花织物结构设计的基础,也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条件下创新设计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结合数码设计技术的应用,对提花织物结构设计一一对应原则的实质内容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实例说明各种结构类型的提花织物应用一一对应原则的方法,并提出数码设计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创新设计方法都是以此为基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从外观设计、原材料的开发、组织设计、工艺流程确定等方面介绍了汽车座椅用绒面织物设计与开发的方法和要点。  相似文献   

16.
仿真数码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赳  吴文正 《纺织学报》2007,28(8):46-49
针对提花织物对数码图像的色彩与图案的仿真设计技术展开分析,提出一种创新的仿真数码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采用全显色组合结构设计方法设计织物结构,通过2次CMYK分色补偿提花织物灰度表现的不足,并提出可调节的纱线色彩选择方法,使设计的提花织物能对数码图像的色彩与图案进行仿真。该方法可满足数码图案设计仿真织物的需要,所设计的织物具有良好的交织平衡技术特征,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试论基于服装的面料风格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围绕基于服装的纺织面料设计主题,探讨了服装与面料发展的互动关系,指出面料设计的理念要适应服装社会文化的进步,面料生产的技术要满足服装消费变革的需求。创新思维是面料进步的原动力,创造设计是服装面料成功的法宝。服装面料的创新与进步是服装创新与升级的最重要物质支撑,服装面料的进步加速了服装的流行和消费革命。同时,服装的变革进步也推进了面料的升级与进步。  相似文献   

18.
起绒织物由于其立体感强、风格特殊,是机织物中一类非常独特的织物,为丰富起绒织物的品种,增加其多样性,特设计起绒均匀方格平素织物。方格效应的形成原理有方格组织、简单组织与色纱配合等多种方法。通过研究起绒方格平素织物的组织设计,认为利用简单组织与起绒组织进行配合可形成起绒方格组织,并阐述起绒方格平素织物的纹样分类、组织设计、色纱排列和织造要点,进行试织。通过实践得出:利用简单组织、起绒组织和色纱配合可织造出凹凸立体效应明显、色彩丰富的起绒均匀方格平素织物。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码技术的提花织物产品创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赳  蒋烨瑾 《纺织学报》2009,30(11):53-56
通过比较传统提花织物与数码提花织物在产品特征上的差异,结合数码提花织物分层组合设计模式的特点,以织物结构的设计创新为前提,建立了切实可行的数码提花织物产品创新的技术路线图,并对产品创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为数码提花织物的产品创新提出现实的、操作性强的方法论。此外,根据数码提花织物创新技术的特点,通过创新设计的实例来强化数码提花织物设计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亦骅 《国际纺织导报》2010,38(7):66-68,70,71
对牛仔服装的面料再设计而言,选择和把握设计的艺术表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艺术表现的好坏是决定设计创作最终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根据牛仔服装面料再设计的运用元素与方法,对不同风格的牛仔服装重点从前卫风格、优雅风格、休闲风格、运动风格、奢华风格及其他风格方面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