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青花绘画是陶瓷装饰手绘的其中之一,山水题材在陶瓷作品中,也有很长的历史。其受到我国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得在陶瓷青花山水画中蕴含和沉淀着浓厚的文化精神。一、陶瓷青花山水画的审美形式陶瓷青花山水画因在坯上作画,以单一的青花料来表达画面的意境,尽量利用空白的处理来达到瓷质洁白之美感。在陶瓷青花山水画中如果构图过于满、挤,就很难表现山水画的空灵感,缺少艺术的美感,陶瓷绘画的水平高  相似文献   

2.
陶瓷装饰艺术是一种内涵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进行陶瓷艺术创作时,题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陶瓷作品的吸引力。陶瓷作品中经常表现的题材有人物、花鸟、山水等,表现的工艺技法有青花、  相似文献   

3.
在陶瓷艺术作品中,青花山水瓷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颇具观赏性的一种画种,它是一种用天然钴料为色彩,在白瓷坯上用笔描绘山水风景,再罩透明釉,最后在高温中成瓷,它搏采了纸本中国画之长,呈现青花独特的表现技法和特殊的艺术效果。皴法是青花山水绘画笔墨技法的一种表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上的不断丰富为陶瓷山水画的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一幅陶瓷山水画中,山石画法的任务最为重要,它与笔法、墨法、章法、设色等相比,皴法在种类上也最为丰富,是山水画技法中最值得研究、也最能代表画家审美取向的一个重要方面。故可强调一些说,皴法可以当作山水画艺术中的一种生命看。"本文围绕皴法所体现的几大形式美因素,以南北山水为例,试谈山水创作中皴法的运用及其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陶瓷青花山水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受传统中国画的影响,汲取纸本中国画之长,融会贯通,使得青花山水艺术绘画有着独特技法和特殊的艺术效果,这是先辈陶瓷艺术家们智慧的结晶,是辛勤耕作努力实践的成果。随着陶瓷山水画艺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法更加充实、完善、科学,使得享誉世界的青花艺术有着瓷上国画之称。一、一脉相承,融会贯通当你在赏析一幅陶瓷山水画时,总会有种感觉,好像是在欣赏中国画。确实如此,陶瓷山水画从问世直至如今,与中国画有着不解之缘,一眼望去青花艺术与水墨国画艺术简直是一脉相承。就目前的陶瓷艺术创作而言,无论是从形式还是  相似文献   

5.
元代,‘青花制作的工艺水平在景德镇已相当高超,明、清以后,色泽鲜明清新悦目的青花瓷器逐渐成为国内外喜爱并享有声誉的陶瓷产品,因此多年来一直受到陶瓷研究方面的重视。过去我们曾对历代青花做过一些工作,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又借助于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着重对青花色料在景德镇的元、明、清青花胎、釉之间的着色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外观色调对比探讨了一些众所关心的问题。实物和文献记载说明,元青花大多颜色不够稳定,常有流散现象,因此纹色浓淡层次不多,很少有五官眉发清晰的人物画面,到明永乐、宣德其青花瓷器又别具一格,一直受到后人之喜爱,有人评价明青花中毕竞以“宣窑”为最高,宣德青花的特征是画面上的线条不分明,浓淡不匀,很象用淡墨写的字,笔路周围墨汁化开成晕,这样的青花有些鉴赏家称之为“晕青”,这一特征与元青花有些相类似。可是这种晕散情形到成化已少见,到嘉靖、万历即完全绝迹。明中后期至清代的青花特征是笔路清晰,纹色浓淡层次多,而且界线分明,画人物象的五官眉发不失真。历代青花装饰特征在外观上的显著变化,究竟与青料的选择、配制及其烧成后釉下着色的显微特征有什么内在联系?通过本工作的研究,得出了一些初步的肤浅解释,以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6.
青花装饰是陶瓷装饰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装饰形式,青花写意绘画艺术在陶瓷上的表达有其独特的表现语言,青花瓷着色淡雅清新、端庄秀丽、意境深远,让世人回味无穷,青花瓷独领风骚几千年,体现了中华文明的高雅品位.  相似文献   

7.
陈齐圆 《景德镇陶瓷》2014,(3):J0011-J0011
正青花瓷的魅力离不开其精湛的装饰手法,其中青花混水人物装饰更是与众不同。青花混水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广阔的前景。下面就让我们细细来品味一下青花混水的与众不同吧。首先,说说它那漫长的历史。一、历史悠久之青花混水混水,又称"分水",青花绘制工艺之一,它作为青花纹饰的一种技法,主要是根据画面的需要将青花料调配出多种浓淡不同的料水,在坯胎上直接作画,因此出现浓淡不同的色调。但是由于青花浓淡的不同,色彩上就形成了不同感受。即使是在同一笔中也能分出不同的浓淡笔韵,这种青花分水描绘技法层次十  相似文献   

8.
鄢美良 《景德镇陶瓷》2010,20(3):I0204-I0205
“青花”是陶瓷装饰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装饰形式。青花艺术的表达有其独特的表现语言,而这种独特的语言与中国画的水墨异曲同工,独领风骚几千年。  相似文献   

9.
"青花"是陶瓷装饰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装饰形式.青花艺术的表达有其独特的表现语言,而这种独特的语言,与中国画的水墨异曲同工,独领风骚几千年.  相似文献   

10.
青花瓷作为景德镇传统名瓷中影响最大的品种,它在中国制瓷史乃至世界陶瓷史上都闪烁着夺目的光辉.青花既具备墨色韵味,又有天然的材质美、工艺美,整体上显示出一种沉着、素雅的谦和美.青花山水瓷画讲究笔情墨韵,分水渲染,格调清雅;笔墨及窑火成就的艺术视觉是青花山水画在现代陶瓷艺术中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青花山水瓷画是大自然的写照,在创作过程中,我们把传统山水画表现技法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创造出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作为文化思想的表征,首先是进入了彩陶彩瓷的形式载体。诚如中国画类一样,陶瓷绘画中不仅有“青绿山水”、“浅绛山水”之格,也有工笔山水和写意山水之分了。就陶瓷装饰而言,则有釉上粉彩山水和釉下青花山水更具风韵。可谓“穷春夏秋冬之  相似文献   

12.
<正>景德镇四大名瓷青花釉里红装饰,是当代瓷器绘画装饰技艺的高峰,特别是青花绘画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青花的静雅与釉里红的浓艳相配,更是相映生辉,令人百看不厌。随着青花制釉的发展,各种色料的青花研发成功,投入市场,如仿古青花、现代青花,各种深浅浓淡的料色一应俱全。为弘扬千年陶瓷文化,为传承创新和发展青花和釉里红装饰技艺提供了物质材料方面的保障。青花和釉里红属两种色彩门类,是有静谧与奔放相搭配在一起的,形成一种独特的工艺艺术语言,一种景德镇所独有的陶瓷装饰技艺。  相似文献   

13.
青花艺术     
邱含  陈敏 《陶瓷研究》2009,(3):101-104
第五章青花技法 青花白唐代出现以来,就在技法上不断地进行完善,从勾线平涂到勾线揭浓淡,再到细笔画线,大笔分水的晕染,使画面由单一线描发展成具有水墨韵味的笔墨效果,逐步形成了青花特有的装饰技法。青花绘画工具,材料 一、笔 1、画笔:用来画坯上的青花线条,这种笔用精选羊毛加工而成,笔毛少而硬,笔锋整齐尖细,笔杆细长。  相似文献   

14.
历史悠久的中国陶瓷文化向来为世界友人所追捧,尤其是景德镇陶瓷。原来的陶瓷画面不论是青花,还是古彩,都是由图案装饰的,但随着历史的进步这些已满足不了人们的审美观了,从而促使艺人们逐步把中国画融入到陶瓷绘画中,更好地把陶瓷衬托得完美无缺。国画装饰在初始阶段吸取了中国工笔画的特点,用线有浓淡变化,用色自然写实,  相似文献   

15.
杜浩生先生,1931年出生,祖籍江西丰城,号“剑城老翁”,画室名“浩乐轩”。杜浩生擅长粉彩、青花、青花斗彩及综合装饰,内容多为表现人物故事。他自小得益于其父杜晓楼先生的耳提面命。杜晓楼善画人物故事、花卉、翎毛、兼及山水,与国画大师张大千过从甚密。杜浩生自小受到其父的训导,耳濡目染,铭记于心。及至抗日战争爆发,举家从上海迁往故居江西丰城,后应陶瓷美术大家陆云山之邀,又全家迁往景德镇谋生。解放后,杜浩生先后从业于一画瓷社和建国瓷厂,而后入艺术瓷厂美研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与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同仁汪大沧、王锡良、王云泉,邹…  相似文献   

16.
青花瓷是一种釉下彩绘装饰瓷,具有中国画诗、书、画有机统一的内涵。但青花陶瓷装饰艺术又不是单纯地追求诗、书、画的形式,而是借助这种文人化式的画风,使青花艺术由表现性、工艺性、走向诗化般的艺术境界,这也是青花艺术瓷的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17.
黄鹤楼  黄少华 《陶瓷工程》2012,(3):15-15,14
青花山水瓷画,是陶瓷艺术作品中的重要题材,陶瓷艺术工作者深入专研山水画的表现技艺,精心绘制的作品,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感受。"不求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青花山水瓷画与中国水墨画以笔和墨写意,表现的特点反映着中国人对于世界的感知和艺术思维方式,表明了中国人以一种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艺术方式对世界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青花山水瓷画,是陶瓷艺术作品中的重要题材,陶瓷艺术工作者深入专研山水画的表现技艺,精心绘制的作品,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感受。"不求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青花山水瓷画与中国水墨画以笔和墨写意,表现的特点反映着中国人对于世界的感知和艺术思维方式,表明了中国人以一种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艺术方式对世界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我从事青花艺术创作三十余载,很多青花都用到了分水,这是从事釉下青花创作的一门必需课。所以非常有必要在这里探讨下这种技法。分水也叫"分水皴"法,业界的说法是出现于清代康熙朝,实际上在元代和明末青花瓷上我们都能看到娴熟的分水画法,只是这种技法在康熙朝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了康熙朝青花的一个典型特征。青花分水技法,是根据画面的需要将青花料调配出多种浓淡不同的料水,在坯胎上直接作画,就出现浓淡不同的色调。由  相似文献   

20.
正文人画与十七世纪民间青花在用色方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比如:文人画对墨有严格的要求。墨分"五墨六彩",五墨即"焦、浓、重、淡、清"和六彩"黑白、干湿、浓淡"。一幅画的画中墨色要有干湿浓淡之变化,画面才显得丰富。用墨要善于变化,北宋韩拙就指出:"笔要立其行质,墨要分其阴阳,"由此可见,墨是国画之血肉。十七世纪民间青花和文人画一样注重色的运用,其用色在工艺上,一般把料分成"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五种。以此达到"料分五色"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