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文化翻译学的角度探讨了俄语比喻的的生成及翻译对策。由于俄语比喻的创制与其独特的地域环境、风俗习惯、历史典故、宗教信仰、生产劳动等五个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因此,翻译作为一种跨语际间的文化交流活动,面对着俄语比喻的传译这一课题,其传译策略则往往要在偏向于原语文化还是偏向于译语文化——即“异化”与“归化”之间作出正确的抉择。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入手,论述处理文本中文化内涵的两种方法,即: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指出从文化传真的目标看,翻译应有“异国情调”。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涉及语际翻译的种种理念和策略都可以"异化"与"归化"为分野,这种分野体现译者潜在的文化取向.如果译者操作失度,必然出现并不鲜见的失之偏颇的译作.只有把握主体,参照客体,兼顾源语与译入语文化,辅之相应翻译法,方可调适两难境界,达至真正的"化境".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之一,在以语言为工具的跨文化交际翻译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两种或多种文化间的空白地带或矛盾方面,这对跨文化交际会产生一定的障碍影响。处理此类文化问题的时候,对于"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方法的选择要求翻译者充分考虑到译出语与译入语各自以及相互之间所涉及到的文化、语言与翻译之间"三位一体"的关系,将这一关系作为在归化译法与异化译法之间进行选择的重要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异化劳动”概念.马克思以劳动异化为中心,从经济事实出发,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异化形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经济异化”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核心思想呼应“经济异化”现象而出,使“经济异化”与“以人为本”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坚持“以人为本”是消除“经济异化”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6.
如何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育,既是后教科书时代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日常哲学原理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从《哲学通论》的“反思”的思维方式出发,以对“哲学即是哲学教育”命题的讨论为切入点,以日常教学中的“物质”概念为案例,通过对其进行前提性的考察,试图展示一种不同于传统章节式教学的反思式教学模式,并进而提出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育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喜福会>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由于作者的双语能力和双重文化背景使该作品具有杂合的特点.从语言杂舍的角度分析了程乃姗译本和田青译本的特点,认为此类文学作品应以异化翻译,保留原文本特色为佳.  相似文献   

8.
孙子全胜战略和蓝海战略既有共通之处,也存在着差异。二者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战略思考的背景不同和战略实施的领域不同,以及由此导致的战略核心的不同。从战术层面看,二者还是存在着一些共通之处的。但是对于企业而言,全胜战略和蓝海战略并不是对立排斥的,而是可以整合运用,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就单个译本而言,异化和归化都不可能是唯一的翻译策略,二者往往交织在一起,互为补充,各显优势.杨宪益在翻译<红楼梦>时灵活运用了异化和归化的手法,探讨了扬译本采用归化译法的场合和条件,并对有关例句进行了分析和归类.  相似文献   

10.
章法所探讨的是用来组织内容材料的逻辑思维,此种逻辑思维亦体现在新诗中。文章从章法角度切入分析组诗《一天》以顺叙法来连结全诗,体现出循环周流的时间观;以逻辑关系组织起自然界以及人事界的各种材料,彰显出天人相应的宇宙观,从而呼应严密、浑厚悠远。  相似文献   

11.
12.
文本的唯一性和读者的多样性决定了误读是不可避免的。多元解读与误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过度”阐释将会使多元解读演变成误读。误读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防止“曲读”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并尽量做到尊重文本,尊重作者意图。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中国翻译思想史,从古代的'文'、'质'之争,到近现代的'直译'与'意译'之争,乃至当代的'归化'与'异化'之争,究其根本都是源于形式与意义的矛盾,而在这些论争中唱主调的基本上都是以译意为导向的翻译观。这种翻译观将形式与意义割裂开来,强调矛盾的对立,而忽视其统一的一面,因而失之偏颇。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形式与意义是不可...  相似文献   

14.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也是现代诗歌中的名篇,高级中学和大中专院校的相关教材中均有此诗。遗憾的是教材中的这首诗总有或多或少的差错,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文化通识方面的误读。技术上的差错在比对中可以明了,文化上的误读只有在回归文化元典的基础上才能觉悟。举例分析了教材中的差错和教学中的误读。  相似文献   

15.
北京奥运会已经胜利召开,有关奥运会的报道也随处可见。然而媒体对奥运会报道的体育术语的英文翻译有所不同,英语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对北京奥运会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的翻译进行探讨,揭示中色英语存在的必要性以及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翻译理论偏重研究语言转化过程中意义的精准传达,而后殖民翻译理论关注翻译活动的外部因素,翻译被置于更为广泛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与文化语境之中,其研究焦点是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权利差异对翻译所造成的影响以及翻译在殖民化和解殖民化或非殖民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全球化的今天从后殖民视角考察文化之间的权利关系,对翻译所造成的影响以及韦努蒂"异化"翻译策略如何捍卫弱势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乔治·穆南的代表作《翻译理论问题》是法国翻译理论研究进入新领域的里程碑,它为翻译语言学理论在法国甚至是整个欧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乔治·穆南的《翻译理论问题》一书着手,以可译和不可译为突破口,论证了母语正、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纳撒尼尔.霍桑擅长写宗教与罪恶题材小说,他的小说作品反映了他的宗教观和他对人性本质的理解。通过分析霍桑对《红字》中三位男女主人公形象的刻画以及他对小说中人物悲惨命运所持的模糊态度,阐述了霍桑复杂而矛盾的宗教情绪。  相似文献   

19.
being在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中具有断真、存在和述谓三位一体的功能,而在汉语中我们无法找到与其对应的词语,因而在being的翻译问题上存在众多的争议和困惑,至今尚未达成广泛的共识。由于中西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哲学背景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其语言形式的表征也是迥然不同的,我们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语境及其背后的哲学理据来权衡其翻译。是、有、在作为being的翻译各有其合理性和存在的依据,用一种译法代替其他译法是有失偏颇的,用确定的意义来翻译不确定的being在学理上也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对时代基本和普遍问题的研究,有着丰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蕴.作为新时代中国最重要的实践与发展,“中国之治”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两论”关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辩证统一规律的论述,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与指导意义.以“两论”的哲学视角与高度来审视“中国之治”,有利于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中国之治”,更好地抓住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