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LY12CZ应变疲劳材质参数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材料应变疲劳基本材质参数。σ_f′、ε′_f、b、c、K′和 n′的测定是低循环疲劳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为运用局部应力应变法估算构件的疲劳寿命提供了最基本的数据。本文较详细地叙述了在MTS 伺服闭环系统上以LY12CZ棒材试件测定上述参数的过程及有关技术细节,同时以该材料板材静力力学指标估算了板材的六个参数。试验结果及估算证明:该种材料在双对数坐标上循环稳定的应力幅(σ_a)和塑性应变分量(ε_(pa))之间,疲劳寿命(ZN_f)和弹性应变分量(ε_(ea))之间及疲劳寿命和塑性应变分量(ε_(pa))之间存在着线性函数关系;Muanson的四点关联法估算的材质参数比通用斜率法更逼近试验结果,是有相当精度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的应变能法是采用能量损伤观点对 Manson-Coffin的应变幅——寿命法(M-C公式)的修正,用以予测热作模具钢5Cr2NiMoVSi、5CrNiMo的热疲劳的寿命。该法指出热疲劳寿命不但是非弹性应变幅△ε_(in)的函数,而且也是平均拉应力σ的函数,即材料的热疲劳寿命是强度和塑性的综合性能指标。使用应变能法予测热疲劳寿命时,实验结果与实际模具的使用寿命相吻合,而用 M-C公式予测则有时和实际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3.
正火45钢切口件带存活率的寿命曲线表达式及寿命估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实验测定了正火45钢切口件的疲劳寿命曲线,给出了具有理论疲劳极限的能覆盖全部寿命范围的疲劳寿命表达式,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同一应力水平下的疲劳寿命遵从对数正态分布。疲劳抗力系数和理论疲劳极限亦遵从对数正态分布。依据疲劳抗力系数和理论疲劳极限的概率分布,求得了P─△σeqv─N曲线表达式,且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根据45钢的拉伸性能和疲劳极限,对45钢疲劳寿命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把常温时低周疲劳中塑性应变范围Δε_p与疲劳寿命N_f间的Coffin-Manson公式Δε_p=αN_f~β推广到含有蠕变应变范围Δε_c的非弹性应变范围Δε_(pc)(Δε_(pc)=Δε_p+Δε_c)与和时间因素有关的蠕变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式Δε_p=α(t)N_β~(f(t))。式中:α(t)=mt~n,β(t)=ht~k,其中m、n、h、k为常数,并通过一种铁基合金在轴向拉压对称、拉峰值保时控制应变条件下的疲劳试验拟合出这些常数。把其它人对其余几种材料的试验结果按同样方法处理后,发现都符合上面的关系式,且n=2k。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保时影响疲劳寿命的原因是增加了蠕变应变。借助显微组织的观察初步认为,上述关系式中的α(t)、β(t)和Δε_c都是与晶界显微空穴的生成和发展有关的物理量,这种沿晶空穴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蠕变应变并影响着疲劳寿命和断口形貌。实验还表明,进入稳定循环后对应着稳定的胞状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碳/环氧典型层合板的疲劳试验和寿命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碳纤维/环氧T300/QY8911典型层板[0]_(16)、[90]_(20)、[0/90]_(4s)和[0/±45/90]_(2s)拉-拉疲劳试验结果,应力比R=0.05,最大应力值选几种水平,加载频率f=15 Hz.试验过程中测定了试件刚度变化情况,建立了对数形式的拟合方程.针对不同层板的断口形貌和刚度消减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损伤模型和寿命估算公式.这些公式可进一步发展用来估算同种材料做成的各种层合板在拉一拉载荷作用下的寿命.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GH33A高温合金在550℃时的低周疲劳寿命和循环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应变范围△ε_l<1.2%时,采用双级时效工艺(B工艺)可获得最长的疲劳寿命;当应变范围△ε_l>1.2%时,采用标准热处理工艺可获得较长的疲劳寿命。热处埋工艺不同,合金的循环变形行为也不同。应根据具体构件的受力条件来制定合理的热处理工艺。以发挥合金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新的估算等幅载荷谱下金属疲劳寿命的方法——非局部增强梯度损伤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将非局部应变代人加载函数与损伤增长率公式中,考虑了材料的微观尺度因素和材料的损伤判据;并以含缺口的金属材料试件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精确性;结果表明非局部增强梯度损伤模型法能较准确地进行等幅疲劳寿命的可靠性估算,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设 f∈C_(2π),σ_α~β(x)及_n~β(x)分别表示 f 在点 x 的 Fourier 级数及其共轭的(C,β)平均,我们的主要结果是:(1)若0<1/p<β<1及ω(f,t)L_p≤t,则‖_n~(-β)(x)-(x)‖_C≤A_β,_pω(f′,2π/2n 1-β)_(Lp) n~(β-1) cβ,_p‖f′‖,其中 A_(β,p)[见(5)式]不能被更小的不依赖于 f 与 n 的数代替;(2)若0<β<α≤1且 f 的 Fourier 系数是 O(n~(-α)),则‖σ_n~(-β)(x)-f(x)‖_C=O[n~(β(1-α))ω_*~(1-β)(f,1/n)(1nn)~β] (n→ ∞),其中ω_*(f,t)=max[ω(f,t),t~αln 1/t].  相似文献   

9.
缺口件疲劳损伤累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疲劳方法对于缺口件疲劳寿命估算不准确的问题,引入疲劳损伤累积的概念.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了中心圆孔试件在4种疲劳载荷作用下缺口处的应力-应变响应.采用坐标变换的方法得到缺口处在4种疲劳载荷作用下任意材料平面上的应力、应变分量.选取6种损伤参量进行研究,计算得到6种损伤参量随截面位置的变化情况,进而可以确定最大疲劳损伤.为了获得6种损伤模型的累积规律,计算在不同循环内的最大累积损伤,进而获得最大疲劳累积损伤与循环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心圆孔缺口件在4种疲劳载荷作用下6种损伤模型的累积规律都为线性.以该结论为基础可估算缺口件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GH33A高温合金在550℃下的低周疲劳寿命和循环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应变范围△ε_t<1.2%时,采用双级时效工艺(B工艺)可获得最长的疲劳寿命.当应变范围△ε_t≥1.2%时,采用标准热处理工艺可获得较长的疲劳寿命.热处理工艺不同,合金的循环变形行为则不同.应根据具体构件的受力条件来制定合理的热处理工艺,以发挥合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橡胶挤出机螺旋旋转轴的断裂分析”找出了断裂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经厂方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 IntroductionSteelfiberreinforcedconcrete (SFRC) ,anewtypeofcompositewithsatisfactorypropertiesandwideapplica tions ,isakindofreinforcedconcretewithnon directionalsteelfibersscattered .Recently ,theapplicationsofSFRChavepermeatedallfieldsofcivil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3.
根据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在实际工作中已用时间不同的两组叶片的恒幅振动疲劳试验数据 ,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其疲劳破坏前应力循环次数的分布。根据 Miner疲劳损伤累积理论 ,找出叶片在实验中与在实际工作中所受疲劳损伤的当量关系 ,从而确定新叶片在实际工作中疲劳寿命的分布 ,并计算出新叶片在一定可靠度下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工效学的原理,对赛场综合疲劳因素进行分析,透视赛程中色彩、声音、气候等环境因素给与参赛者的影响,提出赛场设计及运动员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是体育比赛中教练员、赛场管理人员首先应当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疲劳寿命的概率分布拟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疲劳试验得到上下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的疲劳寿命,采用对数正态分布、两参数威布尔分布分别对疲劳寿命进行概率分布拟合,经比较得出两参数威布尔分布能更好地拟合上下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的疲劳寿命;并采用两种分布拟合出的疲劳寿命分别回归出了上下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的疲劳方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进一步强调了疲劳强度破坏率与疲劳寿命破坏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推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得到结论:在一般情况下,疲劳强度破坏率与疲劳寿命破坏率在数值上的差别很小。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高强钢筋混凝土梁在疲劳荷载作用下裂缝开展的情况,采用考虑静载作用下的裂缝宽度和混凝土应变增大系数来建立缝宽度的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由解析刚度法建立了疲劳刚度的计算方法,并对这些公式进行了合理简化和统一,使之更适合工程实际.最后用9根高强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数据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试验值和计算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在高低周复合载荷作用下,对45钢进行了5级应力水平下的疲劳寿命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P-N图和P-S-N曲线.结果表明:高低周复合疲劳寿命满足对数正态分布,每级应力水平下疲劳寿命的分散程度相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45钢为例,系统研究了高低周复中载下的复合循环应力比,高周循环次数,高周循环频此对复合疲劳寿命的影响,并建立了复合循环应力比和高周循环次数与复合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复合疲劳寿命随应力比和循环次数的增加而明显降低,高周循环频率对复合疲劳寿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