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流域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入湖污染物增加,加之围湖造田、最低水位升高和水生植被覆盖率减少等因素,富营养化加重,至1990年开始出现蓝藻爆发且日益严重,直至2007年发生严重"湖泛"引发太湖严重供水危机;随后,采用五项技术集成综合措施治理,取得较好阶段性成果,富营养化程度大幅度减轻,蓝藻爆发有一定程度减轻,但效果不明显。本研究在对太湖蓝藻爆发过程演变及治理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太湖治理措施及经验教训,提出必须有明确的消除蓝藻爆发目标和责任制,才能加快消除蓝藻爆发步伐、真正保护好太湖,与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提出太湖继续治理的技术集成综合措施:控源截污,分片治理,深度彻底打捞削减蓝藻、生态修复、生态调水、规模清淤和分区域治理;提出仅依靠治理富营养难以消除蓝藻爆发,且N/P比学说是理论,难以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太湖蓝藻爆发的发生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2008~2013年太湖蓝藻MODIS遥感监测成果,分析了太湖蓝藻爆发与同期气象、水质和人类活动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近6 a来太湖蓝藻暴发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蓝藻水华主要集中在太湖的西部和北部;2太湖蓝藻年度暴发总面积与年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相关性显著,降水增加和光照减少可能是促使蓝藻水华减弱的气象因素;3蓝藻的暴发通常伴随着水质的恶化,近几年太湖水质不断改善的事实说明遥感监测得到同期蓝藻水华减弱的趋势是可信的;4通过蓝藻打捞、生态清淤、引江济太调水工程等措施,对蓝藻水华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分析结论对于今后太湖蓝藻的进一步治理和太湖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始于2008年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至2012年已经投入近千亿元,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太湖水质逐步得到改善。但是水华,特别是大面积的蓝藻爆发仍然是困扰太湖的严重问题。在长期的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实践中,荷兰人积累了大量蓝藻处理的有效技术方法。本文分析了这些水华治理实用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在太湖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楼锋  侯立新  楼锋 《江苏水利》2012,(8):I0003-I0003
7月下旬,盛夏酷暑,太湖水生态环境应急防控进入关键期。为防止大规模蓝藻爆发和湖泛发生,我省高度重视,开展系列工作,部署太湖治理。28日,省长李学勇、副省长许津荣到无锡检查太湖治理工作。李学勇实地查看了水质状况,听取情况汇报,研析水质趋势并对治理太湖提出要求。31日,吕振霖厅长到无锡检查蓝藻打捞和水源地保护,会商太湖蓝藻治理和湖泛防控工作。当日,省水利厅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重点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座谈会在苏州召开。  相似文献   

5.
陈立新 《江苏水利》2012,(10):33-34
太湖蓝藻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的自然现象,然而,2007年5月29日太湖无锡水域的蓝藻大暴发却令人们对其关注度大幅提升。为了重现往日的“太湖美”,无锡市滨湖区水利局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市区党委、政府“治理太湖保护水源”的号召,举全区之力,重拳出击,铁腕治太,大力推进蓝藻防治攻坚战。  相似文献   

6.
太湖蓝藻打捞和资源化利用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惠  朱喜 《江苏水利》2009,(7):35-35,37
蓝藻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35亿年以上,但近期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是由于严重的水污染和富营养化引起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污染日渐严重,1990年太湖以蓝藻为主的藻类(以下简称蓝藻)第一次爆发后便年年爆发,而2007年在贡湖(太湖北部的湖湾)取水口附近产生大规模的蓝藻爆发和"湖泛"(严重污染的底泥在厌氧状态下发生强烈生化反应的俗称)的联合作用使湖水发臭,形成供水危机.  相似文献   

7.
通过生态调水、生态清淤、打捞蓝藻、控源截污和生态修复五大综合措施和相应的保障措施,江苏省梅梁湖的水质和蓝藻爆发程度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得到较大改善。但梅梁湖存在入湖湾污染负荷仍超标、蓝藻爆发仍较严重、水生态修复不到位等问题。对此,主要治理措施:全面改善太湖和武进港水质;持续调水出湖,建设集藻围隔系统,增加蓝藻打捞量和提高打捞效率;全面实施生态修复;适当清淤;实施分片分区域治理。  相似文献   

8.
针对太湖2007—2017年蓝藻暴发治理效果欠佳,每年蓝藻暴发面积仍然很大,2017年的最大暴发面积超过2007年最大暴发面积43%,藻密度全湖普遍增加的现状,分析了太湖蓝藻暴发治理效果和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消除富营养化和在2049年之前分水域消除蓝藻暴发的目标及实现此目标的技术集成综合对策,包括消除富营养化、消除蓝藻暴发和恢复湿地三大措施,建议再次修编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方案等,使太湖治理由目前的治理富营养化转入治理富营养化与消除蓝藻暴发并重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太湖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分析了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发生水危机后,实施调水引流、蓝藻打捞、湖泛监控、河湖清淤等水利项目所取得的明显成效和经验;针对目前太湖水环境治理中面临的新问题和贯彻新时期治水方针的要求,提出了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新一轮治太水利工程建设,从加强河湖连通、河湖疏浚整治和城市"活水"工程建设的实践,阐述了这一方法论的科学性、有效性;系统思考了完善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太湖蓝藻监测及暴发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及时掌握太湖蓝藻发生和暴发状况,为保障流域供水安全和太湖富营养化治理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以1996-2008年太湖各湖区藻类监测资料为基础,结合蓝藻历史变化状况,对太湖13 a的藻类群落组成、优势种的构成、数量和季节变化,以及蓝藻暴发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太湖9个湖区分区进行蓝藻暴发特征分析,探讨治理蓝藻水华的措施.结...  相似文献   

11.
太湖污染治理涉及很多不确定的科学问题,同时涉及流域社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如何使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形成恰当的水污染合作治理的集体行动模式,是解决太湖水污染问题的管理基础.本研究从太湖治理的组织模式出发,将太湖水污染治理历程分为单项目治理、蓝藻大规模暴发前项目群治理以及蓝藻大规模暴发后项目群治理三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行动者网络关系进行分析.在总结实践经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重构了近期和未来太湖治理的行动者网络结构,并提出构建新型太湖治理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太湖消除蓝藻暴发的步伐,设计出水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本文介绍了利用太湖大数据数模治理太湖蓝藻暴发整体思路。提出用水量水质数模分析各阶段水质改善趋势和能够达到的最终水质目标;结合修复湿地的实践建立完善湿地数模;在水量水质、湿地数模的基础上建立蓝藻数模消除蓝藻暴发。以梅梁湖为例进行消除富营养化和蓝藻暴发试验,结合梅梁湖治理实践建立梅梁湖蓝藻数模试点,并为太湖其他水域建立数模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太湖蓝藻水华特别是太湖湖泛已成为全社会广为关注的一个热点水环境问题。研究表明,蓝藻爆发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通过采用恰当的预警监测技术,并开展行之有效的防范治理,可对蓝藻水华现象进行控制,甚至消除。本文主要介绍了蓝藻水华预警监测技术,并结合太湖实际情况建立了一个太湖湖泛预警监测系统,并提出了相应的蓝藻水华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考察、访问、查询等方式收集资料,综合分析治理巢湖消除蓝藻爆发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治理巢湖的目标和相应的技术集成措施。在治理成效方面:通过控制外源和清除内源污染,使入湖河道水质改善,巢湖水质提升,由劣Ⅴ类提升为Ⅴ类;水面蓝藻的堆积程度有所减轻。在存在问题方面:控制外源和内源污染的力度不够;巢湖现状水质距目标Ⅲ类要求仍有相当距离,蓝藻爆发仍很严重。治理目标:建议2025—2035年期间分水域消除巢湖蓝藻爆发。保障措施: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把治理巢湖融入长江大保护战略中,加大科研力度,重新修编巢湖治理方案。创新治理巢湖技术集成思路:(1)治理富营养化:控源截污,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污水厂处理标准,积极治理工业、生活、规模畜禽养殖等点源污染和农业农村等面源污染;减少内源,主要是清除蓝藻和湖底淤泥。(2)除藻:全面打捞清除水面水体和水底的蓝藻。(3)恢复湿地:大规模恢复沿岸等水域湿地,以人工修复促进自然修复,使巢湖植被覆盖率由5%恢复至原来的25%~30%。研究分析表明,只有建立消除蓝藻爆发的目标,在分水域治理基础上将现有的控源、除藻、生态修复等各类技术进行集成创新,才能消除巢湖蓝藻爆发。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1-2018年太湖湖体水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主要污染物浓度指标,以及1980-2010年环太湖气象观测站累年日均气象要素观测值,利用区域相关指标分析水质和气象两方面对太湖蓝藻水华的影响情况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近二十年太湖湖体各污染物浓度指标在不同程度上都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总氮、氨氮浓度变化最为明显,分别下降54.4%、 25.1%。2008-2017年,经过十年治理,太湖已完全消除重度富营养状态,平均营养指数在60.5-63.5之间波动,且占比稳定,部分湖区已达到轻度富营养化。②叶绿素a与总氮和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相关系数绝对值呈现出变化同步性,说明二者共同作用于蓝藻生长。其中,总氮和叶绿素a的相关系数在0.237-0.752之间,呈现低度相关;高锰酸盐指数与叶绿素a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85。③环太湖地区在蓝藻爆发期(即7-8月)气温接近30℃时,风速主要分布在2.5-3m/s,在蓝藻复苏、生长期(即4-5月)气温小于20℃、风速介于2-3m/s的发生概率最大,为39.3%,为蓝藻提供了极其适宜的生长条件,使得夏季更容易出现大面积水华爆发。  相似文献   

16.
河长制由来     
正2007年夏季,由于太湖水质恶化,加上不利的气象条件,导致太湖大面积蓝藻爆发,引发了江苏省无锡市的水危机。痛定思痛,当地政府认识到,水质恶化导致的蓝藻爆发,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是在岸上。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在水上下功夫,更要在岸上下功夫;不仅要本地区治污,更要统筹河流上下游、左右岸联防联  相似文献   

17.
2007年5月底,无锡地区因蓝藻暴发导致供水危机,太湖一度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无锡市委、市政府立即行动起来,举全市之力,打响了截污、清淤、抗击蓝藻的持久战。  相似文献   

18.
太湖应急治理的初步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振霖 《中国水利》2007,(22):19-21
分析了2007年5月底太湖蓝藻暴发的成因,从与历史同期对比的角度分析了2007年夏季太湖应急治理的成效,指出了落实国务院太湖治理目标水利部门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由此对加强江苏湖泊保护工作提出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河长制由来     
正2007年夏季,由于太湖水质恶化,加上不利的气象条件,导致太湖大面积蓝藻爆发,引发了江苏省无锡市的水危机。痛定思痛,当地政府认识到,水质恶化导致的蓝藻爆发,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是在岸上。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在水上下功夫,更要在岸上下功夫;不仅要本地区治污,更要统筹河流上下游、左右岸联防联治;不仅要靠水利、环保、城建等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更需要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2007年8月,无  相似文献   

20.
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推进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进程,从外源控制、内源治理以及调水引流3个方面总结了自2007年太湖发生无锡供水危机事件以来,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途径与阶段性成效。针对未来水环境改善面临的关键问题:①入湖污染物总量仍远超湖体的纳污能力,②蓝藻生物量仍居高不下,③沿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难度很大;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技创新与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下一阶段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