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铁素体加马氏体及奥氏体加马氏体两类双相钢中软相(铁素体、奥氏体)的相硬化及硬相(马氏体)的相软化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软相的硬化及硬相的软化是双相钢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中,铁素体的相硬化原因是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由于体积效应致使铁素体产生塑性变形,造成较高的位错密度,从而提高了硬度。马氏体相软化的原因较为复杂:①双相钢中马氏体内孪晶数量较相同含碳量的单相马氏体为少;②马氏体内靠近铁素体处位错密度偏低。在马氏体岛内存在一些不规则形状的铁素体微区,也是造成马氏体实测硬度偏低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2205双相不锈钢热轧板边裂缺陷,通过夹杂物和微观组织分析,研究了边裂缺陷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2205双相不锈钢热轧边裂缺陷是由于边部奥氏体晶粒粗大、铁素体和奥氏体两相比例不协调引起的.根据上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了AT25-6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的开发结果。AT25-6双相不锈钢的化成分合理,生产工艺简单可行,材料耐晶间腐蚀,点腐蚀以及全面腐蚀性能优良,洛氏硬度可达HRC35-47,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能,是要求高耐蚀性能,高耐磨性能环境中较理想的选材之一。  相似文献   

4.
从组织稳定性角度研究了热处理对26-5型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指出,不同固溶处理温度对钢中两相比例及作为第二相的奥氏体的形态有显著影响,选择合适的固溶处理制度,对双相不锈钢的性能有决定性意义。固溶处理后,再在较低温度下加热时,由于铁素体相不够稳定而将发生变化,从而在两个温度范围内导致脆化。为了使双相不锈钢具有满意的工程性能,在生产和加工制造过程中,应避免在易产生脆化的温度范围内长时间停留。  相似文献   

5.
肖广林  李军业 《天津冶金》2006,(6):17-18,21
研究了铁素体和奥氏体双相区热变形过程中铁索体相中的亚组织的形成过程,通过15号钢的轧制变形试验及金相、透射电镜组织分析,指明原始晶粒大小对铁素体亚组织发展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热处理工艺对超级双相不锈钢00Cr25Ni7Mo4N中两相的比例有影响,进而对该钢的耐腐蚀性能也造成影响的试验分析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超级双相不锈钢00Cr25Ni7Mo4N中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比例可因热处理工艺不同而差别较大,表现在耐腐蚀性能上也出现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采用Gleeble 2000高温力学性能模拟实验机对不同冷却速率及不同拉伸速率下600 MPa级Al Mo系冷轧双相钢高温热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拉伸应变速率增大,双相钢的高温热塑性明显提高;降低冷却速率,能显著提高双相钢高温区(t>1 100 ℃)的塑性性能。为了避免铸坯在连铸过程中产生表面裂纹,矫直温度应保证在1 050~1 150 ℃范围内,同时二次冷却应采用弱冷水制度,以降低冷却速率。金相观察发现,沿奥氏体晶界呈网状分布的铁素体薄膜是造成两相区塑性低谷的主要原因,而AlN、FeO等析出相致使奥氏体单相区脆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含碳和氮分别为930和1418ppm的1Cr25钢(成分近似于美国的AISI446钢),研究了在铁素体不锈钢中出现奥氏体时对脆化的影响。此材料的脆化除了由于晶内析出外,还由于奥氏体的出现。本文确定了奥氏体形成的温度范围和间隙元素的含量—在此温度范围内快速冷却后存在奥氏体和导致韧性的严重丧失。本文给出了改善此材料性能的合理热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1Cr21Ni5Ti双相不锈钢的脆化本质及相应的韧化措施。生产和应用跟踪分析表明:只要经过脆化处理,所有1Cr21Ni5Ti钢都会发生程度不同的脆化,铁素体的准解理断裂是其脆化的本质。高的Ti/C比、尤其是高的残铝使奥氏体相比例明显减少、降低了阻止准解理裂纹扩展的能力,因此高钛、铝含量的钢具有显著的脆化倾向。实验证实,增加锻造比可明显改善奥氏体相的分布和形态,显著改善含高钛、铝钢的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0.
铬对超高强冷轧双相钢相变和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成功试制C-Si-Mn-Cr-Nb系和C-Si-Mn-Nb系超高强双相钢,利用热膨胀仪研究了铬对超高强双相钢相变规律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SEM以及拉伸试验对双相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铬使实验用钢的CCT曲线整体右移,抑制铁素体和珠光体的生成,对铁素体开始转变温度影响不大,升高铁素体的终止转变温度,降低贝氏体转变温度,提高奥氏体的淬透性,在相同的冷速条件下,铬的加入更容易得到铁素体+马氏体的双相组织;合金元素铬显著改善双相钢的显微组织,细化晶粒,双相钢的屈服强度从510 MPa升高到535 MPa,抗拉强度从1 080 MPa升高到1 145 MPa,抗拉强度的增幅高于屈服强度,在抗拉强度提高的同时,伸长率升高。  相似文献   

11.
摘要:分别通过SEM、XRD、单轴拉伸试验和FLD等方法对比研究了中锰钢(MMnS780钢)与DP780钢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成形极限。结果表明,DP780钢获得铁素体和马氏体双相组织,具有连续屈服及较大的加工硬化能力,而MMnS780钢由细小的铁素体和奥氏体构成,具有明显屈服、相对较小的加工硬化能力和较大的均匀伸长率;不同应变状态下MMnS780钢较DP780钢具有更高的极限应变。退火组织以及细小的晶粒尺寸使MMnS780钢产生明显的屈服现象,细小组织以及亚稳奥氏体的TRIP效应使其具有较高的塑性和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成分工艺优化,在传统冷轧铁素体和马氏体双相钢DP780的显微组织上引入了一定体积分数的残余奥氏体,研究了冷轧退火工艺参数对双相钢DP780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调整连续退火工艺来控制显微组织中一次铁素体、二次铁素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的比例、尺寸、形貌、分布,同时获得了连退工艺参数-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的本质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在传统冷轧铁素体和马氏体双相钢的组织上引入了体积分数为5%~7%的残余奥氏体,不仅可以获得[ReL/Rm≤0.5]的超低屈强比型冷轧DP780,也改善了成型性能。  相似文献   

13.
TRIP-相变诱发塑性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相变诱发塑性钢是一种汽车用钢,通过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使钢板中残余奥氏体在塑性变形作用下诱发马氏体生核和形成,并产生局部硬化,继而变形不再集中在局部,使相变均匀扩散到整个材料以提高钢板的强度和塑性。典型TRIP钢c含量为0.2%,Mn 1%~2%,Si 1%~2%,通过热轧变形热处理或冷轧 热处理,TRIP钢的组织由50%~60%铁素体,25%~40%贝氏体或少量马氏体和5%-15%残余奥氏体组成。TRIP钢的强度和韧性高于双相钢和微合金钢。介绍了TRIP钢的生产工艺和性能,残余奥氏体、合金元素、热处理对TRIP效应的影响和TRIP钢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4.
《特殊钢》1991,(5)
据《美国金属市场报》报道100多年来,镍一直应用于冶金和电镀等工业,以增加钢和合金的强度及材料的抗腐蚀性。今后,镍在下例特殊应用中的使用将可望进一步增加: 1、双相钢和高性能不锈钢; 2、冶金稳定性好和耐腐蚀性高的新型镍基合金; 3、电子工业用材料。从目前发展看,具有最佳铁素体—奥氏体组织的双相不锈钢将代替目前会因氯化物点蚀和应力腐蚀裂  相似文献   

15.
高氮不锈钢在试制生产过程中常出现边裂问题,通过对边裂部位的断裂形貌的观察,断裂部位夹杂物、组织特点及相成分分析,逐步确定该钢边裂的原因:高温区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变形不协调,钢中存在大量的碳氮化物、夹杂物,高温塑性低,道次变形量过大时产生相界裂纹并扩展。通过控制热轧过程道次变形量、钢中氧含量、硫含量,控制热轧边裂。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冷轧双相钢的生产工艺,采用ULAVC-CCT-AY-II连续退火模拟器对其进行退火,通过拉伸试验测试退火后的力学性能,并利用OLYMPUS-BX51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在760~780℃之间进行保温,缓冷温度设定为670℃,可获得铁素体加马氏体组织;添加Cr可以提高奥氏体的淬透性;预先再结晶处理改变了双相钢淬火后马氏体的形态和分布,得到较为均匀的F+M双相组织。  相似文献   

17.
奥氏体不锈钢、尤其是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中α—相含量测定是产品标准中一项必检项目。在中国标准中只有金相法的测定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国外先进的α—相(铁素体)测定仪已进入国内检测领域。本文通过对比试验来比较国内标准金相法与进口铁素体测定仪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金相组织观察和热力学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对309L奥氏体不锈钢板热轧边裂缺陷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09L钢(0.012% C,0.034% N)板坯热轧加热温度1260 ℃边部三角区存在大量网状铁素体,在后续加热过程中高温铁素体含量进一步升高,达到24%左右,导致塑性降低,轧制过程中产生边裂缺陷。通过控制钢中C含量0.015%~0.025%,N含量0.04%~0.05%,热轧板加热温度1150 ℃,使钢中铁素体含量降至10.7%,有效避免309L钢板边裂,板卷合格率达100%。  相似文献   

19.
0.03C-4.5Si-14Cr-8Ni双相铸造不锈钢的组织和耐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所设计的0.03C-4.5Si-14Cr-8Ni(DLNGG)双相铸造不锈钢进行了组织和耐蚀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钢经1050℃1.5h水冷固溶处理后,得到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在浓硫酸介质中有良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不锈钢焊接     
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受焊接热循环的作用,引起焊缝增碳和元素的偏析,焊缝和 HAZ 的Cr_(23)C_6析出及δ→γ′+σ的转变。减少钢中和焊缝的含碳量(≤0.03%)能大幅度改善耐蚀性。奥氏体不锈钢对热裂纹有很高的敏感性,通过控制钢中和焊缝中的杂质和合金元素的含量以及使用含有少量铁素体的不锈钢焊条或焊丝,可以防止热裂纹。焊接接头的脆化是纯铁素体不锈钢的主要问题,减少钢中和焊缝中的 C、N(C+N≤150ppm)可以改善焊接接头的塑韧性。如果使用超低碳奥氏体焊条,焊缝将不发生脆化。α+γ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有优良的耐应力腐蚀破裂,点蚀等性能,这取决于钢材和焊缝的原始奥氏体数量,采用某些含少量δ-铁素体的奥氏体钢焊条或焊丝,焊缝有优良的性能,当[Ni]和[Cr]的当量值之比约为0.42时,在 HAZ 的性能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