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运行与控制模式设计,结合核电厂的运行需求,针对国内压水堆核电厂以基负荷运行方式为主、负荷跟踪运行需求较少的特点,首次开展了与之适应的Mode-C运行与控制模式设计.通过控制策略设计、控制棒设置设计、核电厂运行方式设计、核电厂运行范围设计等设计步骤,研究Mode-C运行与控制模式的设计技术.结果表明:采用Mode...  相似文献   

2.
秦山核电厂保护系统数字化改造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秦山核电厂反应堆保护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保护系统数字化改造的必要性,介绍了数字化改造的背景和范围。通过秦山核电厂保护系统数字化改造的设计,探讨了数字化保护系统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设计流程以及数字化保护系统的框架结构设计、设计特点和设计改进。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带轴向预热器的高效蒸汽发生器设计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主要包括轴向预热器的强化传热机理、因轴向预热器的引入导致蒸汽发生器局部结构变化的设计原则,包括:给水环设计、双层套筒设计、管束纵隔板设计、管子支承板设计、排污管设计以及阻力件设计等。同时对带轴向预热器的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计算流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压水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设计中的质量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蒸汽发生器设计质量保证中的质量保证大纲制定、设计输入、设计过程、设计接口管理和设计验证等主要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辐射防护最优化是核电厂辐射防护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结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出的辐射防护最优化设计策略,围绕核电厂辐射防护最优化设计过程中的设计目标、设计内容与评估、确保持续改进等几个方面对华龙一号核电厂的辐射防护优化设计进行了概述,对华龙一号设计中涉及的辐射源项优化、辐射分区优化、事故后辐射防护设计优化、职业照射剂量评价、环境排放设计优化等方面开展的工作进行了介绍。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在 “华龙一号”(HPR1000)的设计工作中得到了有效的贯彻与执行。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设计质量构成、设计过程控制流程、设计产品的寿命周期和转换条件、核动力装置的设计过程,对核动力装置设计质量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薄弱环节的识别,并对设计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核动力装置设计过程优化方法,并提出了改进和优化设计方法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建设单位在供水系统取水设施工程设计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对设计单位的选择、设计输入管理、设计分析活动的监督、接口管理、设计输出管理、设计变更的控制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核电技术发展,核电厂的安全目标向扩展、深化的层次变化,新的核安全法规标准进一步提高了对核电厂安全的要求。设计扩展工况概念就是核电安全发展的重要内容。相对于设计基准工况,新核安全法规明确要求核电厂应设计具有用于设计扩展工况的安全设施。作为设计扩展工况安全设施的动力源,设计扩展工况电源的设计在核电厂电源系统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压水堆核电厂电源系统组成及设计,分析了新法规标准下设计扩展工况及其应对基本要求,并对设计扩展工况电源设计依据、要求和应用进行研究,提出了三代核电的设计扩展工况电源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9.
“华龙一号”反应堆堆芯与安全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本文介绍了“华龙一号”的产生历程,系统论述了“华龙一号”反应堆堆芯与安全设计特点,包括“华龙一号”研发过程中开展的堆芯核设计、热工水力设计、安全设计、设计验证及“华龙一号”持续开展的设计改进与优化等内容,通过采用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技术,全面提高了“华龙一号”作为三代核电技术的经济性、灵活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运行与控制模式设计,结合核电厂的运行需求,针对国内压水堆核电厂以基负荷运行方式为主、负荷跟踪运行需求较少的特点,首次开展了与之适应的Mode-C运行与控制模式设计。通过控制策略设计、控制棒设置设计、核电厂运行方式设计、核电厂运行范围设计等设计步骤,研究Mode-C运行与控制模式的设计技术。结果表明:采用Mode-C模式的压水堆核电厂能根据负荷变化需求选择执行单变量自动控制模式或双变量自动控制模式,实现了设定的控制策略,Mode-C运行与控制模式的设计技术在反应堆物理专业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模块式小型反应堆(SMR)是一种新型的核能系统。“玲龙一号”反应堆(ACP100)是我国完全自主创新的多用途模块化小型压水反应堆。本文介绍了ACP100的研发过程、堆芯设计和安全设计的主要特点,主要包括堆芯核设计、热工水力设计、安全设计理念、固有安全设计、事故应对策略等关键技术。ACP100反应堆通过基于全非能动的设计理念以及确定论与概率安全评价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超过了三代核电安全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秦山核电厂控制棒驱动线的设计依据、设计要求以及试验研究。在驱动线设计中必须考虑控制棒导向、部件间的定位和对中、水力学设计、落棒缓冲以及驱动轴与压紧部件的整体吊装等。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驱动线满足各项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3.
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压水堆燃料开发一直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以它的设计为基础形成西方国家压水堆燃料发展体系.继第六代设计之后,该公司发展了17×17最佳化燃料设计.目前该公司又以最佳化设计为基础大力发展最新一代17×17燃料组件设计——五优设计(VANTAGE_5设计).该设计具有五个特点,即一体化燃料-可燃毒物棒、中间混流格架、轴向屏蔽段、增加卸料燃耗和可拆式上管座,从而明显地提高了经济效益,改善了燃料性能.最新设计的研制计划即将完成.该公司在燃料设计、研制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4.
矩形窄缝通道有着比常规通道更高的功率比和更大的换热面积,被广泛应用在中小型反应堆等对体积较敏感的区域.临界热流密度作为反应堆安全限值之一,如何科学设计模拟体并通过实验给出临界热流密度预测经验关系式尤为重要.文章从模拟准则、承压设计、绝缘设计、密封设计、临界监测设计等多方面对现有矩形窄缝通道临界热流密度试验模拟体设计进行...  相似文献   

15.
冀丽  刘勇  岳为民  冉小兵  秦戈 《核动力工程》2003,24(Z1):190-192
简要介绍了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主设备支承的设计(包括设计准则、设计输入、结构特点与安装布置)、制造要求以及安装调试等.秦山核电二期工程一号机组主设备支承的制造、安装调试结果表明,主设备支承的设计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将虚拟仪器和蓝牙通讯技术运用到伽玛能谱仪的设计中,硬件由便携式伽玛能谱仪,蓝牙模块和PC机组成,软件由单片机采集系统和PC机处理系统组成。单片机采集系统包括主程序设计,液晶显示模块设计,键盘模块设计,蓝牙通讯模块设计,数据采集模块设计。PC机处理系统包括串口通信模块设计,数据存贮模块设计,数据处理模块设计。实践表明,系统具有界面友好、使用灵活、成本低、易于扩充等优点,可以大大地提高能谱的分析能力,是伽玛能谱测试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浮动核电站作为船海工程与核电工程的结合,属于核能工程的新领域,国内尚缺少相应的安全设计准则。结合海洋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实际设计需求,基于对陆上压水堆核电厂、海上移动式平台、核动力舰船规范的分析,从浮动核电站总体设计、平台设计以及核安全3个层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安全设计准则。研究表明,浮动核电站的安全设计应围绕3项基本安全功能进行;平台设计应考虑布置、结构、辅助系统、电力、通信、消防6个因素;核安全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孤岛运行和海洋应用场景对核动力装置系统设备设计、运行的制约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低放废物处置场辐射防护设计一般主要涉及废物处置单元和废物接收厂房。废物处置单元根据处置场接收准则、废物码放处置方案等进行辐射防护设计,废物接收厂房的辐射防护设计主要关注废物装卸区、开箱倒装区、无损检测区等。本文主要介绍了低放废物处置场辐射分区准则的制定,辐射防护设计原则的考虑,废物处置单元及废物接收厂房辐射防护设计等方面的内容。重点关注了废物处置单元废物分层、分隔断码放处置情景,不同分隔码放方式所允许码放处置的放射性废物表面剂量率限值,码放层数限制,处置单元侧墙直接照射、处置单元天空散射、水泥砂浆及封顶的辐射防护设计考虑,以及废物接收厂房开箱倒装区的辐射防护设计关键问题。介绍了低放废物近地表处置场辐射防护设计相关的问题处理及经验,为相关设施辐射防护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周志军 《中国核电》2017,(2):288-293
世界核电持续发展,各大核电供应商推广各自拳头产品争夺国际市场,中国核电企业已经初步具备"走出去"的竞争能力。结合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国际合作建设核电机组的经验,讲述了设计管理工作需重点注意的几方面:组织机构搭建,以及设计改进、设计输入、设计接口、设计验证、设计变更管理和设计进度计划控制。并对参与国际合作提出三点建议:结合自身优势选定一个机型循序渐进,走系列化发展之路占领市场;提高设计标准化程度,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项目管理能力争取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全长棒束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实验研究用非均匀加热管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按照这一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设计了55全长棒束非均匀加热管。非均匀加热管的设计过程实际上是在满足实验设备要求、实验技术要求、加工条件及焊接技术等诸多限制条件下的一个优化设计过程。最终的设计结果既要能满足实验要求,又可以在工艺上实现。依据该设计原则设计的55全长棒束非均匀加热管已成功应用于高性能燃料组件临界热流密度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