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各种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四川汉源县麻家山遗址出土的陶器的元素组成、物相组成等。实验表明,四川汉源县麻家山遗址出土的夹砂陶和泥质陶,Na2O、MgO、Al2O3、SiO2、K2O、CaO、TiO2、Fe2O3等主、次量元素含量差别不大,说明它们所用原料可能是相同的。从XRD与EDXRF的测试结果分析,夹砂陶的物相主要为石英、长石和云母。从因子分析的散点图可以看出,这批陶器同其他遗址出土陶器相比,具有明显的产地特征。其中一片成分特殊的陶器很有可能是由于先民们的经济文化交流或其他原因流传至此地。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湖南攸县网岭古墓群出土的西汉时期陶器的组成结构和保存现状,利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热膨胀仪、扫描电镜-能谱仪、红外光谱仪,对陶器的胎体成分、烧制温度、表面涂层属性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陶器胎体成分相近,为高铁易熔黏土;陶胎结构较为疏松,烧成温度范围为880~960℃;确定样品表面有锡层装饰,属于锡涂陶的范畴,同时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表面黑色物质中存在胶结材料。以上分析结果为研究西汉时期锡涂陶的成分组成、制作工艺及发展等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3.
对龙山文化中出土黑陶器的几点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冰 《山东陶瓷》1995,18(2):42-44
  相似文献   

4.
<正>桂林甑皮岩遗址和上饶万年仙人洞遗址两者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环境相似,两者都是喀斯特地貌的岩洞,发现有遗迹现象的洞穴的周围必然有其他人类遗迹的洞穴存在,桂林多达百处,万年仙人洞周边800米的范围内人类活动的洞穴有3处。其二,都是红土壤,水系丰富,气候分明,动植物繁盛。甑皮岩和仙人洞两者洞穴均为背风向阳,洞里或洞外有河流或泉水,取水方便,在上古时期都是沼泽之地,洞穴在一万年以前停止滴水和自然生长发育,洞内干燥适合生存居住。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陶器     
钱小磊 《陶瓷工程》1997,31(5):45-46
  相似文献   

6.
波斯陶器     
潘春芳 《陶瓷研究》1992,7(1):43-50
  相似文献   

7.
从墓葬出土陶器的变化看商周两汉时期丧葬文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兰华 《景德镇陶瓷》1994,4(1):42-47,33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陶器     
关于陶器文化,古希腊陶器绝非最悠久的,它在历史发展时期上远滞后于东方仰韶文化以及西方爱琴文明的彩陶。而我之所以用透支生命的热情来喜爱它们,是觉得它们有着相当的成熟性和系统性,对欧洲后世的工艺美术有着莫大影响。乃至于今天你仍可以买到大行其道的古希腊赝品陶器留作旅游纪念,但你却买不到半坡的人面鱼纹盘,前者流行成了普及艺术,后者则是博物院里的考古文物。房龙的书我极喜欢,他与我一样认同埃及艺术,他用完全肯定的口气陈述没有任何其它民族能达到埃及人那样高的艺术水平,但是他不认同希腊陶器!“希腊的陶器太单调了…  相似文献   

9.
高扬  李伟 《佛山陶瓷》2008,18(4):26-30
本文从介绍陶器的起源及发展入手,通过对古代墨西哥陶器与中国原始陶器的造型、纹饰、装饰色彩的比较与论述,从中发现:两种文明虽地处不同的大洲,时间上亦有早晚.但它们共同体现了质朴的美感,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间陶器是中国陶瓷史中的重要篇章。重新审视和讨论民间陶器的审美意义,不仅使艺术创作氛围增添了来自民间的新鲜气息,同时也使现代文化观念向多维发展。  相似文献   

11.
牙舟陶器     
<正>地处西南的贵州高原,人称夜郎之地,大山大水,烈日瀑雨,巨石急流,人也豪放飘洒。所作所为,自与江淅一带的细腻多精,华北一带的平稳大方和华南一带的大红大绿有别。在这块土地上,一切创造都有点山野味,显得朴实浑厚,给人一点粗野的震动。牙舟陶器,固产于贵州平塘县牙舟区而得  相似文献   

12.
通灵的陶器     
正琼(Jean Girel)认为,陶器能与一切感官对话,陶让感官变得有智慧,有灵魂。14岁时,琼便跟随一位陶艺匠人学艺,同时接受专业的艺术培训,先在马孔美术学院上学,然后到巴黎学习造型艺术。现在琼已经是位70多岁的大师,于2000年被法国文化部授予"艺术大师"称号。Jean着迷于宋瓷,14年前曾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流连于博物馆中的瓷器珍宝。他凭土、风、火、水4大要素和故宫印象烧出一系列瓷器,被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并收藏。他喜爱建盏中的彩斑,仿烧的作品常带有多变的色彩。在日本的展览上,他展出了日光  相似文献   

13.
藏族的制陶历史源远流长,本文是考察了西藏、云南、四川等藏族生活地区九个村落的藏族居民的传统制陶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就制陶术中的成型、装饰与烧制工艺作归纳性研究,以此展示藏族制陶工艺的概貌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15.
在新石器时代末期,东南地区各文化共同体发展互动,良渚文化族群向西南扩展,到好川建立聚落并与当地土著文化结合,但它很快被好川文化借鉴吸收并融合成为自身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文化面貌。在好川出土的陶器中,既有直接受良渚文化影响出现的器物,也出现了既脱胎于良渚文化陶器原型又不同于原型的新型式,并形成自己的发展演化序列。通过两者的对比研究,对探索好川文化形成的过程,及其文化面貌和内涵特征,可以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宜兴紫砂工艺陶器,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的传统工艺品,其历史悠久,造型多样,技术精湛,色泽朴雅,著称于世,是中国陶都宜兴的一颗晶亮的明珠。二十世纪初起,宜兴紫砂曾先后参加过巴拿马赛会,巴黎博览会(1927年),百年一度的芝加哥博览会(1932年),伦敦国际艺术展览会(1935年)等国际性博览会七十余次,并先后获得奖章和金质奖章。1979年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目的是对漆器与陶器两大古老工艺在我国先秦时期相互融合、发展现状进行考述,揭示当时社会盛行用漆彩绘陶器的文化现象。研究方法以先秦时期墓葬中出土的漆绘陶器为主要依据,分析先秦时期漆器和陶器的相关文献史料,从漆绘陶器形制上的造型特点、成型手法、材质工艺与漆绘装饰的纹样类别、色彩、工艺等方面进行具体论述,通过比较的方式就不同时期漆绘陶器的艺术形式予以考证。研究结果表明,从出土的漆绘陶器状况来看,夏商周时期器物数量少且工艺形式较为简单,春秋战国时期较为集中,战国时期漆器作为日常生活器皿在社会上普遍使用,用漆盛行带来了漆绘陶器的高度发展,其数量多且造型类别、工艺形式、装饰手法等均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状况。结论是漆绘陶器作为漆器与陶器融合的产物,伴随两者一直存在且发展,兼具漆器的装饰特点与陶器的成型工艺,在视觉上具有新颖的艺术形式及独特的审美效果,虽没有作为社会主流工艺发展,但反映出了漆器与陶器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陶器装饰是当代人们对陶器美化的行为,这种装饰形式市通过装饰纹饰抒发作者的创作情感,表达精神追求.本文以跨湖桥遗址遗址出土的陶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当时陶器的概况以及装饰工艺.从而对当代的陶器装饰引发思考,起到对当代陶器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见素抱朴-浅议古代安第斯陶器与中国原始陶器中的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丹 《中国陶瓷》2004,40(1):69-71
真是美的内在本质,美是真的外在显现。真与美的和谐统一就能产生动人的魅力。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陶器能以极纯的自然形态感染人,以一种原始的粗犷、流动、奔放之美威慑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1前言我(蒋敖生)与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高级工艺师程辉一起,在轻工部陶研所及江苏省陶研所的关心和支持下,参加了制定紫砂的国家标准GB10816—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