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CO2浓度和施氮量对麦田CO2净通量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OTC)组成的CO2浓度自动调控平台模拟CO2浓度升高环境.以冬小麦为试验材料,设置CK (对照,环境大气CO2浓度)、C1(CO2浓度比CK增加120 μmol·mol-1)和C2(CO2浓度比CK增加200 μmol·mol-1)3个CO2浓度水平;施氮量设置常规施氮量(N1,25 g·m-2)和低氮(N2,15 g·m-2)2个水平.采用静态箱-高精度气体分析仪观测麦田CO2净通量.结果表明:各处理的麦田CO2净通量变化特征一致,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拔节期和抽穗期达到峰值.N1处理下,在整个生育期,CK、C1和C2处理的CO2累积量分别为-105.8±12.6、-123.1±11.5和-120.2±4.1 kg·hm-2.N2处理下,在整个生育期,CK、C1和C2处理的CO2累积量分别为-82.3±9.2、-95.4±7.6和-96.7±2.8 kg·hm-2;拔节期C2处理的CO2累积量比CK显著增加了31.8%(P=0.024).C1处理下,拔节期N1处理的CO2累积量显著高于N2处理55.0%(P=0.009);C2处理下,N1处理的整个生育期CO2累积量显著高于N2处理23.6%(P=0.010).各处理CO2净通量跟土壤湿度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显著;N1处理下,C1和C2处理的CO2净通量跟光合有效辐射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N2处理下,CK和C1处理的CO2净通量跟光合有效辐射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N1处理下,C1处理的CO2净通量跟空气温度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其余处理未达到显著.本研究表明:在小麦的拔节期和抽穗期,相比于CO2浓度升高,施氮量对麦田CO2净通量的影响更为显著;CO2浓度升高与施氮量对麦田CO2净通量的影响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二氧化氯(ClO2)氧化时产生的毒害性副产物亚氯酸盐(ClO2-),采用氯(NaOCl)/氨胺(NH2Cl)和ClO2联用的方法,以超纯水为实验水质,考察NaOCl、NH2Cl和ClO2-、ClO2联用时ClO2和ClO2-的变化.结果表明:NaOCl/NH2Cl水解产生的次氯酸(HOCl)和ClO2-反应是NaOCl/NH2Cl和ClO2联用时ClO2-减少、ClO2增加的原因,而且ClO2的增加量多于ClO2-的减少量;NaOCl和ClO2以3∶1联用、NH2Cl和ClO2以1∶1联用时反应速率最大;水中NaOCl和ClO2-、NH2Cl和ClO2-存在比例为1∶1、1∶2时,ClO2-能全部转化为ClO2;相比NaOCl和ClO2联用,等量的NH2Cl和ClO2联用能够更有效地增加ClO2余量,且均具有较高的反应速率.NaOCl/NH2Cl和ClO2联用可以减少ClO2-生成量、增加ClO2余量,NaOCl和ClO2、NH2Cl和ClO2应用于微污染水的氧化时,3∶1、1∶1分别是两种氧化方式减少ClO2-生成量、增加ClO2余量的最小投加比例.  相似文献   

3.
卸载是引起岩土材料破坏的常见工况,为了研究粗粒土在不同中主应力系数b情况下三向卸载时的强度特性,使用真三轴仪对粗粒土进行偏应力q保持300 kPa不变,球应力p不断减小的等q、等b三向等量卸载试验,分析三向卸载条件下粗粒土的强度特性,研究常用强度准则对卸载条件粗粒土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三向等量卸载条件下,粗粒土的强度参数与中主应力系数b有关;对于不同的b值,b=0时的内摩擦角φb最小,破坏应力比Mb最大;破坏应力比Mb随着b的增大而减小,且随着b的增大,减小的梯度在逐渐减小;内摩擦角φbb值较小时随着b的增大而增大,在b值较大时随着b的增大而减小,3个方向剪切的共同影响可以解释这一变化规律;Matsuoka-Nakai强度准则、粗粒土应力不变量强度准则和Lade-Duncan强度准则这3个强度准则都能反映内摩擦角φbb之间的这一规律,其中,Matsuoka-Nakai强度准则在b值较小时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粗粒土应力不变量强度准则在b值较大时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粗粒土角隅函数强度准则与等q、等b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4.
从<我的兄弟>和<风筝>的文本异同中可探究<风筝>的创作真意,并联系兄弟失和一事以及厨川白村理论对鲁迅的影响,可以看出<风筝>的真意其实并非如李天明所说鲁迅对兄弟的“忏悔“,而是曲折表达了他对周作人的怨恨之情.  相似文献   

5.
针对代表粒径法难以准确量化床面总体粗糙特性的问题,引入统计学理论研究卵砾石床面的粗糙特性,采用不同粒径组成的天然卵砾石颗粒人工铺制了多种散叠型床面,基于床面激光扫描试验资料并结合他人试验成果,探讨床面粗糙统计参数随颗粒组成的变化关系,分析剖面轮廓及粗糙床面的高程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床面高程频率分布呈负偏态,形态较正态分布陡峭,为峰度Ku>3的高狭峰;高程标准差σz随中值粒径d50的增大而增大,偏度Skd50的增大而减小;在d50相同的情况下,人工铺制床面的σzSk值均小于清水冲刷粗化床面,而Ku值并无明显差异。剖面轮廓的1维结构函数满足变异函数球状模型,模型参数包括变程、块金值和基台值,变程随d50σz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变化,块金值、基台值随d50σz均呈单调递增变化,变化趋势可用2次多项式曲线拟合。床面2维结构函数的分布形态与抽样尺度hxhy密切相关,hxhyd50相当时,2维结构函数分布形态接近圆形,床面粗糙具有各向同性,与清水冲刷粗化床面的结构函数分布规律一致;随着hxhy的增大,2维结构函数分布形态复杂性明显增加,不同象限的结构函数值差异较大,且不再具有清水冲刷粗化床面结构函数的分布规律,床面粗糙出现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载荷增量法和扰动压力法,研究液体液压主轴系统的动态性能。通过有限差分法求解计入微尺度速度滑移效应的不定常油膜压力分布的雷诺方程,并得出非线性油膜力。应用载荷增量法和扰动压力法求解反映油膜动态特性的4个动态刚度和阻尼系数,并用于转子轴心轨迹的动力学描述,求解存在偏心质量下的转子轴心轨迹,实现液压主轴系统的流-固耦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速度滑移对液压主轴的动态刚度和阻尼性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动刚度系数KxxKxyKyxKyy受滑移影响降低的最大比率分别为4.85%、4.85%、7.20%、7.16%,速度滑移降低了油膜阻尼系数CyxCxyCyy,阻尼系数Cxx受滑移影响比较复杂;随着转子偏心质量距的不断增加,主轴轴心运行轨迹在不断扩大,系统的稳定性不断降低。最后,通过液压主轴回转精度实验验证了轴心轨迹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以硝酸铟(In(NO3)3·xH2O)、对苯二甲酸(H2BDC)、六水合硝酸钴(Co(NO3)· 6H2O) 为原料, 首先采用一锅油浴法合成了含有Co2+ 的铟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 Co2+/CPP-3(In) 材料, 然后在450 ℃ 下焙烧制备Co3O4/In2O3 复合物气敏材料, 将Co3O4/In2O3 复合物的粉体制作成传感器, 并对其气敏性能进行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 射线衍射仪(XRD) 对双金属MOFs Co2+/CPP-3(In) 材料和Co3O4/In2O3 复合物进行表征, 采用静态配气法测试其气敏性能。结果表明, Co3O4/In2O3(nCo : nIn = 0.4 : 1) 样品的形貌保留了其MOFs 前驱体的棒状结构, 棱柱形框架更为突出, 表面呈凹陷状, 棒体中间粗两边细, 六角截面和棒体均布满了孔洞。结合EDX 和XRD 表征结果, Co2+/CPP-3(In) MOFs 前驱体完全转化成Co3O4/In2O3 复合物; Co3O4/In2O3(nCo : nIn = 0.4 : 1) 复合物在 70 ℃ 下对5×10-6 H2S 的气敏性能最优, 响应值达到153, 是同条件下纯备In2O3对H2S 响应值的5 倍, 并且有较好的重复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副产物连二硫酸锰(MnS2O6)生成是限制废气二氧化硫还原浸出软锰矿副产硫酸锰工艺工业化应用的技术瓶颈和关键科学问题。迄今,MnS2O6的生成机制尚未明确,难以为探究其工艺控制措施提供有效理论依据。基于此,本文研究了SO2浸出软锰矿体系MnS2O6的生成机制,阐明了MnS2O6生成速率控制步骤和动力学过程。首先基于反应体系理论分析,提出基于表面吸附和电化学模型的自由基生成机制可用于解释MnS2O6的生成机制,其生成速率微观上取决于自由基HSO3形成速率,宏观上主要取决于体系H+和HSO- 3浓度,两者的反应级数均为1,推导的理论生成速率方程为 。随后通过动力学实验考察了体系SO2浓度、pH和温度对MnS2O6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nS2O6生成速率随体系酸度和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快速减小后趋势趋缓,随体系SO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H+和SO2浓度对MnS2O6生成速率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057和0.9954,反应的活化能为6894.05 J/mol。最后基于液相SO2解离平衡关系,推导得到H+浓度和HSO- 3浓度对MnS2O6生成速率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943和0.996,与理论速率方程的级数非常接近。研究结果验证了对MnS2O6生成机制的解释和动力学推导过程, 可为该工艺工业化应用时MnS2O6生成特性及抑制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前降低NOx生成与排放技术中,再燃技术具有改造费用低、锅炉运行效率高、降低NOx排放效率显著等特点。通过分析超细粉、生物质气、天然气和H2作为再燃燃料的机理、影响因素、优缺点和实际应用情况,比较了不同再燃技术降低NOx排放的技术参数和经济性,发现H2再燃技术降低燃煤锅炉NOx排放具有较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钢筋混凝土柱受力后期的重要非弹性特征之一是纵向钢筋受压屈曲,以及反复拉压之后断裂,但可考虑钢筋屈曲的低周疲劳损伤模型很少,且少数考虑屈曲的疲劳损伤模型无法直接用于不同强度钢筋的疲劳损伤计算和断裂分析。对长径比为6.25、9.375、12.0、15.0的HRB400钢筋、HRB500钢筋试件分别进行考虑屈曲的拉压相等循环加载、拉压不等循环加载试验,测量平均应力-平均应变(σˉs-εˉs)曲线和跨中横向屈曲位移。与HRB600钢筋的相应试验结果结合,形成系统性试验数据。基于试验数据分析屈服强度、长径比对屈曲钢筋极限变形能力的影响,考察传统C-M疲劳寿命模型、基于总平均应变幅εˉsa的修正C-M模型对屈曲钢筋的适用性,并分析误差原因;提出适用性较好的基于循环总平均应变幅εˉsa-cyc的修正C-M疲劳模型。结果表明:由于钢筋的εsuεsultfu等力学性能参数不同,不同强度钢筋试件屈曲后的低周疲劳受力性能存在差异;屈曲钢筋循环受力时的极限变形能力与低周疲劳损伤有关,仅根据单调受拉的极限拉应变εsu不能正确判断钢筋的断裂状态;基于总平均应变幅εˉsa的修正C-M模型无法合理考虑不同加载方式对屈曲钢筋低周疲劳寿命的影响,存在系统误差;基于εˉsa-cyc的修正C-M模型可合理考虑不同加载方式的影响,能直接用于不同强度、不同长径比钢筋,且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