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涡旋齿端型线的三角函数类修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刘振全 《制冷学报》2004,25(1):39-43
在深入研究涡旋压缩机型线包络啮合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涡旋齿端型线的三角函数类修正几何理论,给出了齿端型线的通用修正方程并探讨了各种可能的修正形式.采用等距线法导出了任意封闭压缩腔容积的通用解析表达式和内容积比计算公式.系统地分析了各修正参数对涡旋齿端形状、压缩机内容积比和气体载荷特性的影响,精确地给出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总结了修正参数变化与容积效率、摩擦泄漏损失变化之间的规律,指出了三角函数类修正与圆弧类修正的转化条件.上述结论同样适用于其他涡旋型机械的型线修正.  相似文献   

2.
对称圆弧加直线修正型线涡旋压缩机脱啮角与排气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采用对称圆弧加直线修正型线涡旋压缩机设计计算中,形成中心压缩腔时的转角与压缩机排气时主轴的转角完全不同.针对这两种情形下的主轴转角,由于没有完整而清晰的阐述,导致计算涡旋压缩机各压缩腔容积时容易产生较大误差.对此,通过研究采用对称圆弧加直线修正涡旋压缩机涡盘始端型线的几何特性,定义了脱啮角与实际排气角,阐明了二者之间相互区别,详细推导了脱啮角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影响脱啮角的因素,且根据涡盘始端壁厚增加造成修正后中心压缩腔容积减少的本质特点,提供了修正后涡盘始端壁厚增加容积和实际排气角的计算方法.通过运算实例验证了脱啮角与实际排气角相差很大的结论,指出实际排气角将影响排气孔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针对涡旋压缩机涡旋型线齿端部分壁厚较小,强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型线加强方法,替代了传统的圆渐开线与直线和多段圆弧相连的齿端形式,对齿端圆弧部分和圆渐开线啮合部分的平滑过渡条件C_0、C_1、C_2连续进行了分析,采用一条贝塞尔曲线连接圆渐开线与圆弧的新型齿端加强方法,此方法有效地改善了涡旋线齿端强度较低的问题,提高了涡旋压缩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驱动轴承内嵌式涡旋压缩机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驱动轴承内嵌于动涡旋齿中的涡旋式压缩机的几何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引入了涡旋型线始端展角和终端展角,使吸气容积、吸气角、排气容积、排气角、内容积比等几何参数计算式的应用更为方便,它不仅适用于涡旋型线为整数圈的情况,而且也适用于涡旋型线为非整数圈的情况。将动涡旋的驱动轴承安置于涡旋齿中,可以在结构设计上达到减少气体力和动涡旋离心惯性力对动涡旋产生的倾覆力矩的目的,从而改善了驱动轴承的受力状况。延长了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涡旋压缩机作为第三代容积式压缩机,具有效率高、能耗低、噪声低、结构紧凑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制冷空调与气体压缩等方面。由于涡旋压缩机的寿命、加工性能、效率和功耗等都受到涡旋型线的制约,所以涡旋型线的研究是开展涡旋压缩机其他研究的基础和关键。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从型线类型和型线修正两个方面出发,对现有涡旋型线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并对未来涡旋型线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对于今后涡旋压缩机型线的研究与工程应用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涡旋真空泵具有简单,密封性有好,极限真空高(可达5×10^-1Pa)等优点。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品,它不易仿制,目前在国外,仅有少数几个公司有产品问世。本从涡旋真空泵工作原理出发,研究了型线与密封机构,在型结构及特点进行分析,可以预言,涡旋真空泵的应用将会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聂志平  陈银荣 《制冷》1997,(1):67-70
本文引入了一种类似于PMP(PerfectMeshProfile)的型线,推导出型线方程以及工作腔容积,并与具有普通型线及PMP型线的涡旋压缩机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涡旋型线测量误差大、时间长的现象,基于圆柱坐标系提出了3种涡旋体侧面轮廓测量方案.由测头在测量过程中与涡旋体轮廓的相对位置,分析各方案的测量接触角状态,得到测量头全程沿型线法线方向,完成涡旋体整体轮廓测量的方案,为涡旋型线测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需要搭载大排量的涡旋压缩机以适应多工况高负载的设计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大排量涡旋压缩机的型线设计方法,通过经实验校正的仿真模型研究了梯形截面涡旋压缩机的几何特性及泄漏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梯形截面涡旋压缩机在保证齿根强度校核的前提下,平均壁厚降低29.9%,排量提升19.5%。研究型线设计参数对泄漏特性的影响,发现梯形截面涡旋压缩机的内泄漏率与等壁厚涡旋压缩机相差不足2%,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基于涡旋型线的精密加工,设计了一套涡旋盘的检测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测得涡旋体的线轮廓度误差,该系统不存在二次装夹误差,检测结果直接反映加工误差,可直接用于生产现场中对涡旋型线进行检测,对防止出现废品起到主动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涡旋真空泵型线主要有圆渐开线、线段渐开线、正多边形渐开线、螺旋线、包络型线以及通用集成型线等.由于圆渐开线理论成熟且易于加工,一般用圆渐开线作为涡旋齿壁型线.但单一型线涡旋齿难以实现完全啮合,需对涡旋机械性能影响较大的涡旋齿齿头型线进行修正,以确保涡旋型线光滑连续,从而实现涡旋齿的正确啮合.介绍了基于圆渐开线参数方程和刘振全教授的图解修正法,通过UG软件平台对涡旋真空泵零部件进行参数化建模仿真,为涡旋真空泵涡旋盘的设计和生产提供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2.
李心伟  江波等 《流体工程》2001,29(8):23-26,29
提出了SMPMP修正型线,分析了排气孔口因动盘型线运动干涉而产生的连通范围和通流面积的变化规律。提出了SMPMP型线孔口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机械真空泵型线的计算机演示与计算机绘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玉岱 《真空》1990,9(6):1-6
某些机械真空泵的关键是其型线.计算机可在屏幕上演示出某些泵型线的创成原理及不同参数下型线的形状,并可模拟转子在工作中的运动过程,因而是新型线研究的有力工具。计算机以彩色图象演示泵型线于其荧屏上,将其演示运动过程中某一画面输出,即为计算机型线绘图.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型干式螺杆真空泵转子端面型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干式螺杆真空泵的转子端面型线——双边对称圆弧型线,给出其端面型线方程。介绍了推导方法及参数计算方法,开发了计算程序并给出实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针对大型冷库系统用螺杆压缩机的型线设计与优化问题,建立型线几何特征计算数学模型,为螺杆压缩机型线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目前广泛采用的GHH型线为研究对象,基于本文采用的型线几何特征计算方法,发现GHH型线的接触线不连续。采用圆弧-圆弧包络线共轭曲线对代替原始GHH型线中的圆弧-圆弧共轭曲线对,实现接触线的连续,提出修正的GHH型线。进而以修正的GHH型线为研究对象,分析节圆半径、齿高、双边长度等型线参数对接触线、啮合线、泄漏三角形等型线几何特征的影响。结果 研究发现,泄漏三角形的面积与节圆半径、导程呈线性正相关,与齿高、双边长度呈线性负相关,其中双边长度对泄漏三角形的面积影响最大。具体地,当节圆半径由48mm增大至60 mm时,面积利用系数由0.462减小为0.427,接触线长度由174.5 mm增大至182.2 mm,泄漏三角形面积由1.7mm2增大至8.2mm2。结论 本文建立了转子型线几何特征快速计算数学模型,对GHH型线进行了优化,实现了螺杆转子接触线的连续,揭示了型线参数对型线几何特征的影响规律,为转子型线优化提供了...  相似文献   

16.
罗茨泵转子型线的研究是罗茨泵设计的核心部分,圆弧型转子型线为广泛应用的罗茨泵转子型线之一。圆弧转子型线的设计中,首先实现转子理论型线的设计,然后基于理论型线,设计转子的实际型线和铸造毛坯型线。本文在实际型线和铸件毛坯型线的设计过程中,提出基于共轭特性的圆弧线实际型线和铸件毛坯型线设计方法,大幅简化了分析设计过程,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70L/s罗茨泵圆弧转子型线及其粗加工和精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数控磨削叶片叶型纵向波纹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型线拟合的保凸判别与修正的算法,依据的理论及实例,加工实际表明,所提方法实用,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罗茨泵主要性能指标-零流量压缩比和最大允许压差与罗茨泵转子型线加工误差的关系,分析了机械仿形刨削加工中各种主要误差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涡旋型线在涡旋膨胀机的优化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对变基圆半径涡旋型线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几何、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推导,缺乏对型线参数选取的深入研究。为了弥补上述不足,采用粒子群算法对变基圆半径涡旋型线的参数进行优化选取。首先,建立了变基圆半径涡旋型线的啮合盘径和变基圆半径涡旋膨胀机膨胀比的数学模型;其次,分析了基圆变化系数对变基圆半径涡旋膨胀机性能的影响;最后,对变基圆半径涡旋型线的参数进行了单目标和多目标优化。优化后得到在啮合盘径和膨胀比各自取得极值时基圆半径和基圆变化系数的取值,以及以啮合盘径和膨胀比为共同优化目标时基圆半径和基圆变化系数的非劣解集。研究结果可为涡旋膨胀机的型线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涡旋齿型线双圆弧修正的图解法和解析法,并在此基础上作者研究了一种基于PTC Creo参数化造型方法。做了相应的过程验证和最终模拟,最终结果可以完全啮合,并对相应的过程做了说明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