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B-型微晶淀粉为原料,经二甲亚砜溶解后,分散到热水中,随后加入一定比例的油酸的乙醇溶液中,再经过混合、结晶、离心分离、洗涤,制得淀粉-油酸复合物。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淀粉:油酸配比的增加和淀粉浓度的增大,得到的V-型淀粉的X-射线衍射峰的强度和尖锐程度都有所增加,并且结晶度也得到了提高;较高的结晶温度、以及较低的冷却温度也有利于结晶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淀粉-配体复合物的制备及结晶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B-型微晶淀粉为原料,经二甲亚砜溶解后,分散到热水中,随后加入一定比例的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脂、棕榈酸和异戊醇的乙醇溶液中,再经过混合、结晶、离心分离、洗涤,制得淀粉-配体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得到的复合物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发现在单硬脂酸甘油脂∶淀粉质量比为1∶4的和硬脂酸∶淀粉质量比为1∶5的条件下制备的V-型复合物的晶型结构最优。  相似文献   

3.
以酸解马铃薯淀粉和油酸为原料制备酸解马铃薯淀粉-油酸复合物,运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探讨了淀粉酸解时间、原料配比和淀粉浓度对复合物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酸解马铃薯淀粉-油酸复合物为V-型结构,随着酸解时间的延长和原料配比的增大,衍射峰的强度越来越大,复合物的结晶结构越来越完整,但相互之间结晶度变化不明显,当原料浓度为2%时,所形成的复合物的结晶度最高,约为82.23%.  相似文献   

4.
V型直链淀粉-正己醇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B型微晶淀粉作为原料,分别在水和醇作溶剂的情况下,与正己醇络合制备得到V型复合物。应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对两种条件下得到的V型直链淀粉-正己醇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红外光谱对水及醇溶剂法制备得到的V型直链淀粉-正己醇复合物进行测定,定性确定了V型复合物中正己醇配体的存在;进一步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及醇溶剂法制备得到V型直链淀粉-正己醇复合物的水化物和无水形式晶体。水化物形式晶体颗粒间粘连较严重,无水形式晶体的颗粒直径均为0.5~1μm,二者的结晶度均达到70%以上。V型直链淀粉-正己醇复合物的水化物与无水形式晶体的熔化温度几乎相同,且其复合物中醇类配体的含量分别为9.79%和4.3%。  相似文献   

5.
利用3种方法制备了直链淀粉-单甘酯(GMS)复合物,并对复合物结晶结构进行了研究.XRD图谱显示其均为V-型结晶结构,25℃样品会有少量的GMS杂峰出现,高温环境更利于复合物V-型结晶结构的形成,且经过121℃处理之后的样品的初始分解温度为287℃,表明经高温之后的V-型复合物的热稳定性好.红外光谱图也证实了配体GMS...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原淀粉经酸解、重结晶后形成B型微晶淀粉,将B型微晶淀粉与色氨酸混合,经过加压高温制得直链淀粉-色氨酸复合物。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淀粉色氨酸配比、复合时间和复合温度3个因素对直链淀粉-色氨酸复合物相对结晶度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和拉曼光谱(RAMAN)对复合物进行表征,研究表明,直链淀粉-色氨酸复合物最好结晶度的制备条件为:B型微晶淀粉与色氨酸配比为10∶4,复合时间为40 min,复合温度为120℃,此工艺下的复合物的结晶结构为C型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B型微晶淀粉为原料、正辛醇为配体,在Et OH/H2O体系中采用加热回流的方法制备得到了直链淀粉-正辛醇复合物。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淀粉/辛醇的配比、乙醇浓度、结晶冷却条件、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复合物形成的影响。运用X射线衍射对复合物的结晶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制备直链淀粉-正辛醇复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辛醇的配比10∶1,乙醇浓度为35%,保温温度80℃,保温时间60 min,结晶冷却速率是5℃/h。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复合物为V型结构,其结晶度可达到61.29%。   相似文献   

8.
以B-型微晶淀粉为原料,选择硬脂酰单甘脂(GMS)、硬脂酰乳酸钠(SSL)和硬脂酰蔗糖酯(SE-15)为配体,固定淀粉质量分数为5%,淀粉与配体的质量比为20∶1,原料混合后经90℃溶解,121℃和90℃两个阶段的复合,再经缓慢冷却和低温凝沉制备得到了AM-GMS,AM-SE和AM-SSL 3种复合物,应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红外光谱仪(IR)和凝胶渗透色谱对样品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AC)对3种样品的红外光谱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研究所得到的3种复合物均为V-型结晶结构,其稳定性大小顺序为AM-GMSAMSSLAM-SE;AM-GMS,AM-SE和AM-SSL 3种复合物的相对结晶度分别为70.5%,51.9%和60.1%;3种复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分别为3044,3449和3265;3种复合物中配体的含量分别为17.09%,15.45%和16.39%。  相似文献   

9.
以B-型微晶淀粉为原料,以GMS、SSL和SE作为配体物质,经过121℃的温度处理制备得到了AM-GMS复合物,AM-SSL复合物和AM-SE复合物。分别利用XRD,DSC和IR分析了3种复合物的结构及其相关性能。结果表明,3种复合物均为V-型结晶结构,3种复合物即AM-GMS复合物,AM-SSL复合物和AM-SE复合物的结晶度分别为70.5%,60.5%,51.9%。DSC图谱可以看出AM-SE复合物的吸热峰值最大,焓变最小;3种复合物中V-型AM-GMS复合物的稳定性最高,说明AM-GMS复合物的相对结晶最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微波制备淀粉-油酸复合物,降低大米淀粉消化速率,调控其消化特性。方法在微波作用下,将油酸引入淀粉体系使其与直链淀粉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分析比较复合物的短程有序度、结晶结构、晶粒大小、热稳定性与消化特性的关系。结果相比于原淀粉,油酸的引入提高了淀粉的抗消化性,淀粉与油酸形成的复合物呈典型的V型结晶结构,并显示出比原淀粉更好的热稳定性。淀粉油酸复合物的短程有序度、相对结晶度、晶粒尺寸与微波处理温度呈负相关,且较低温度下制备的复合物具有更好的抗消化性。结论淀粉和油酸复合后消化速率降低,较低微波处理温度下制备的淀粉油酸复合物结晶结构更好,因而赋予其更好的抗消化性。  相似文献   

11.
以B型微晶淀粉为原料、正己醇为配体,采用非水溶剂法制备得到了V型直链淀粉-正己醇复合物。研究了反应温度、滴加时间和冷却温度等对V型复合物结晶度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70℃、滴加速率为2mL/min、室温冷却制备条件,此时所得到的V型复合物的结晶度为70.7%,且具有优异的结晶性。  相似文献   

12.
曹世阳  李宏升 《中国油脂》2018,43(1):116-120
以大米淀粉和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为原料,通过红外光谱及分光光度分析技术探究大米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的生成,以及大米原料、脂肪酸不饱和度及复合物制备工艺对复合指数的影响规律,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复合方案。结果表明:试验所制备的大米淀粉-脂肪酸是复合物而非混合物;在试验水平范围内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升高、脂肪酸不饱和度的减少,复合指数呈增大趋势;随着硬脂酸添加量的增加、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复合指数总体呈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趋势;在硬脂酸添加量4%、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0 min条件下,大米淀粉-硬脂酸复合物的复合指数最高,为21.06%。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在乙醇水溶液中酶解V型颗粒态淀粉(V-type granular starch,VGS)得到了一种具有高吸油率的V型多孔淀粉(V-type porous starch,VPS)。以吸油率和V型结晶度为指标,优化了VGS的制备条件,在50%乙醇水溶液中,100℃下反应得到的VGS吸油率最高(176.23%);探究了在50%乙醇溶液中,酶解时间、反应温度和转速对VGS水解度以及VPS得率和吸油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得到了高吸油率VPS的制备条件:酶解时间4 h,反应温度25℃,反应转速300 r/min,VPS吸油率高达550.28%;比较了普通玉米淀粉、传统A型多孔淀粉、VGS和新型VPS的结晶结构、颗粒形态、比表面积以及堆积密度的差异,发现VPS颗粒呈现独特海绵状不规则的密集蜂窝结构,比表面积最高(39.94 m2/g),堆积密度最低(0.19 g/cm3),这是其高吸油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以B型微晶淀粉为原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别与乙醇、正丁醇、正己醇和正辛醇复合,制备得到系列的V型直链淀粉-醇类复合物。应用红外光谱对得到的V乙醇、V正丁醇、V正己醇、V正辛醇进行测定,定性确定了V型复合物中醇类配体的存在;进一步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结合SPSS13.0、DPS7.05统计软件对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V乙醇、V正丁醇、V正己醇和V正辛醇复合物中醇类配体的含量分别为:19.8%、14.1%、9.79%、8.3%。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溶剂热法合成出钐配合物Sm(SSA)(H2O)2·H2O,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配合物的光学性能,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0.88844(16)nm,b=0.89254(16)nm,c=1.4366(3)nm,a=90.00°,β-100.810(2)°,),γ=90.00°,Z=4,V=1.1190(3)nm^3(CCDCNo.:875346).中心金属离子Sm与周围的8个氧原子形成了四方反棱柱体的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