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己二酸交联碎米淀粉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碎米淀粉为原料,己二酸为交联剂,通过单因素与正交实验确定己二酸交联碎米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显示,制备己二酸交联碎米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己二酸的添加量为0.5%(m/m,相对于淀粉干基),pH值为9,反应时间为1.0 h,反应温度为60℃。在该条件下,制备的己二酸交联淀粉的交联度为0.75 mL。  相似文献   

2.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六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微波法制备了低交联度的马铃薯交联淀粉。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微波功率420 W,对其他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优化,得到了微波法制备马铃薯交联淀粉的较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交联淀粉交联度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马铃薯淀粉质量分数、pH值、六偏磷酸钠质量分数、微波时间;最优工艺条件为马铃薯淀粉质量分数30%,pH11,六偏磷酸钠质量分数0.6%,微波时间40 s,在此条件下可制得沉降积为4.18 ml的马铃薯交联淀粉。  相似文献   

3.
以碎米为原料,分别采用酶法、酸法制备多孔淀粉,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两种方法制备碎米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酶法制备碎米多孔淀粉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1(mL/g)、加酶量23.0U/g、pH7.0、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7h;酸法制备碎米多孔淀粉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1(mL/g)、盐酸浓度0.4mol/L、酸解温度35℃、酸解时间6h。经比较酶法比酸法制得的多孔淀粉吸油率高13.3%。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多孔淀粉的颗粒形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酶法比酸法制得的多孔淀粉出孔率高、孔径大、孔穴深。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经过三偏磷酸钠交联及高温溶胀活化处理制备交联活性玉米,再采用酶水解法制备新型交联活性玉米多孔淀粉。通过粒径及BET分析,发现淀粉颗粒明显膨胀,比表面积增大。以吸水、吸油率的大小为指标衡量多孔淀粉的吸附性能,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了淀粉乳浓度、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pH、酶解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酶解工艺为淀粉乳浓度15%,加酶量2.0%,酶解温度45℃,酶解pH 4.4。此时所得交联活性多孔淀粉的吸水率为172.8%,吸油率为144.8%。  相似文献   

5.
多孔淀粉改性和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粳米多孔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交联多孔淀粉.通过对三偏磷酸钠交联处理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缩小单个因素变化对制备的影响范围,正交试验测定多因素综合条件下交联多孔淀粉制备的最佳条件.与普通多孔淀粉相比,交联后的多孔淀粉结构得到强化,对吸附物的承载能力得到了加强.  相似文献   

6.
以碎米为原料,通过中性蛋白酶和复合酶水解制备碎米多孔淀粉,探讨了碎米淀粉的制备工艺和多孔淀粉的转化工艺。碎米淀粉的制备工艺条件为:中性蛋白酶加入量(占碎米质量)4%,酶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20 h;碎米多孔淀粉转化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加入量(占碎米淀粉质量)40%,在45℃条件下处理20 h左右,得到的碎米淀粉吸油率达到76.4%。  相似文献   

7.
以天然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高静压与α-淀粉酶、糖化酶复合处理制备高压多孔淀粉。采用三偏磷酸钠进行交联,改性、优化多孔淀粉,并研究交联多孔淀粉的性质。结果表明:当压力200 MPa时,高压多孔淀粉与高压交联多孔淀粉均具有良好的多孔淀粉形态。高压交联多孔淀粉颗粒孔道结构更均匀,比表面积、孔径均有明显增加,近程有序结构被破坏,结晶度降低,同时,吸附作用提高,吸油率和吸水率分别从68%和120%提高到75%和124%。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中对沉降积的测定,确定多孔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温度40℃,反应pH11,交联剂用量为淀粉基的3%,压强200 MPa。用此工艺制备的高压交联多孔淀粉透光率较多孔淀粉和高压多孔淀粉分别下降了3.26%和5.06%;析水率较多孔淀粉和高压多孔淀粉分别下降了24.7%和28.5%;不同处理条件下形成的多孔淀粉溶解度和膨胀度都较原淀粉有明显提高,利于多孔淀粉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交联淀粉的生产效率,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机械活化辅助干法制备了交联木薯淀粉。以沉降积为评价指标,考察了三偏磷酸钠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球磨介质堆体积、转速对交联反应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并对交联木薯淀粉的理化特性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干法制备交联木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偏磷酸钠用量4%,氢氧化钠用量2.5%,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60 min,转速380 r·min-1,球磨介质堆体积500 m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交联木薯淀粉沉降积为1.52 mL;FTIR、XRD、SEM进一步证实木薯淀粉发生了交联反应。随着木薯淀粉交联度的增大,木薯交联淀粉较原淀粉透光率、膨胀度、溶解度下降,凝沉性增强,更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以柠檬酸和乙酸酐为交联剂制取交联淀粉,通过反复试验研究了不同混合酸的用量、不同混合酸比例、不同反应时间、不同反应温度条件对交联淀粉交联效果的影响,最后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制备交联淀粉的工艺条件,为制备交联淀粉提出了新工艺。  相似文献   

10.
小麦交联淀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以小麦淀粉为原料制备小麦交联淀粉。探讨了环氧氯丙烷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交联度的影响并利用design-expert6.0.3软件响应面中心组合实验优化得出制备不同交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了双因素间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1.
籼米多孔淀粉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籼米淀粉为原料,通过α-淀粉酶水解籼米淀粉制备籼米多孔淀粉,探讨并获得了酶水解法制备籼米多孔淀粉的较优工艺:酶解反应温度为35℃,酶解反应时间为12 h,加酶量为酶解40%淀粉量,酶解体系pH值为4.0。并利用砂芯漏斗测定淀粉对液体的吸附能力,观察到大米多孔淀粉对液体的吸附能力大大强于大米原淀粉。  相似文献   

12.
微射流均质处理对碎米淀粉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宁  龚倩  王金梅  杨晓泉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0):151-153,156
采用高压微射流均质处理碎米制备低蛋白含量的大米淀粉产品,并对淀粉颗粒形貌学、大小、淀粉破损率以及热学性质进行观察与测定。研究表明:高压微射流均质压力达到100MPa,均质次数为2次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最低蛋白回收率与纯度的淀粉样品,分别为15.30%和1.29%。淀粉颗粒表面积平均粒径(d32)与体积平均粒径(d43)分别从19.70μm与121.04μm降低到9.30μm与65.13μm。破损淀粉的比例从46.72%显著提高到64.66%,且对大米淀粉的热性质影响并不显著。该处理能有效解聚大米淀粉-蛋白质复合体结构,制备出结构和性质更接近天然大米淀粉的产品,有利于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大米多孔淀粉和大米多孔酯化淀粉对次甲基蓝的吸附特性,分析酶解时间和取代度对淀粉吸附次甲基蓝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米多孔淀粉和大米多孔酯化淀粉的吸附速率方程。结果表明,大米多孔淀粉吸附次甲基蓝的最佳浓度为25×10-5mol/L,大米多孔淀粉和大米多孔酯化淀粉对次甲基蓝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4.88mg/g和5.97mg/g。与大米原淀粉相比,大米多孔淀粉和大米多孔酯化淀粉对次甲基蓝的吸附量得到明显提升,其中大米多孔酯化淀粉的吸附量更大。  相似文献   

14.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高交联淀粉,分别考察环氧氯丙烷用量、氢氧化钠和硫酸钠总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的最佳条件是:环氧氯丙烷用量为0.7mL、反应时间5h、氢氧化钠和硫酸钠总量15.6g、反应温度45℃。其透明度随着交联度的增大而减小,在高温及酸碱环境中不易糊化,有良好的抗膨胀性。  相似文献   

15.
以碎米淀粉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复合酶法制备多孔淀粉。通过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实验,得到多孔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25 min、超声功率450 W、温度40℃、pH=4.0、复合酶配比1∶5(α-淀粉酶:糖化酶)、加酶量1.4%、酶解时间14 h。最优条件下的吸油率为(105.33±2.49)%,比原淀粉的吸油率提高了59.33%。采用高倍场发射扫描电镜、X-晶体射线衍射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对多孔淀粉的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多孔淀粉表面孔洞分布相对均匀,多孔淀粉的结晶度微高于原淀粉的结晶度,淀粉的晶型结构及特征官能团仍较好保留。  相似文献   

16.
以大米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辛烯基琥珀酸酐(OSA)为酯化剂,制备了交联辛烯基琥珀酸大米淀粉酯(CLOSRS)。结果表明,制备CLOSRS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酯化温度85℃、pH9.5、OSA用量4.0%、酯化时间2.5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CLOSRS取代度为0.0198。大米淀粉经交联、酯化后,理化性质和糊化性能得到改善。其溶解度由2.73%升至15.88%,透光率由7.57%升至14.73%,冻融稳定性也得到提升;糊化性能中的峰值黏度由2246 cp升至5326 cp,回生值由1276 cp降至273 cp,糊化温度由82.45℃降至76.32℃。   相似文献   

17.
《食品工业科技》2013,(01):92-96
研究了挤压处理对碎米结构及特性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法、扫描电镜法分别对淀粉颗粒的晶体结构及外表特征进行观察,结果发现挤压处理后的碎米淀粉颗粒的结晶度明显减少;碎米淀粉颗粒外表面呈现不规则形状,并有聚集的现象出现。并对碎米淀粉的溶解性、膨胀力、糊化特性及α-淀粉酶敏感度的测定。挤压处理后碎米淀粉的溶解度增加,膨胀力减小;终值粘度、回生值、衰减值、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分别从2343、1209、446cP、78.8℃、5.82min降低到114、49、94cP、55.0℃、1.85min;对α-淀粉酶的敏感性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多孔淀粉制备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孔淀粉是一种新型变性淀粉,作为吸附材料,其高效、无毒、安全等优点,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被广泛研究开发应用于食品、医药卫生、农业、日用化工等行业。该文综述近年来多孔淀粉在制备、改性和应用等方面成果及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9.
淀粉预处理方法对多孔淀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孔淀粉的制备原料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等。在制备过程中,淀粉原料某些性质的变化对多孔淀粉性质有一定影响,不同原料、或同一原料的不同处理方式都会影响多孔淀粉的形成。有效的预处理方法对改变淀粉原料的性质,提高多孔淀粉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多孔淀粉的性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以稻谷加工副产物碎米为原料提取淀粉,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碎米淀粉提取率和纯度为指标,用碱法浸提、超声波协同碱性蛋白酶法提取碎米淀粉,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处理25min,加酶量5mg/g,酶解时间2h,酶解温度45℃,固液比1:4(g/mL),该条件下淀粉提取率达98.56%,纯度达99.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