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对米糠进行固态发酵,研究其蛋白、脂肪、灰分和总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期找到一种有效深度开发米糠资源的方法。结果表明:蛋白和灰分含量相比于发酵前明显增加,脂肪和总糖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以真蛋白含量为响应值,对固态发酵条件进行响应面辅助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7℃,时间102h,水分含量60%,初始pH 5.5,接种量20 mL/100 g,发酵米糠的真蛋白含量19.65%,比原米糠提高了41.88%。此外,对米糠的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蛋氨酸和苏氨酸占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73.92%和22.99%。 相似文献
3.
油炸过程中3种植物油脂肪酸组分含量及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油炸过程中大豆油、山茶油、棕榈油品质的变化,用国标法测定酸价和过氧化值,并利用高极性色谱柱CP-Sil 88对植物油中脂肪酸,特别是反式脂肪酸(TFA)组分和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顺式亚油酸(53.06%)、顺式油酸(82.26%)、棕榈酸(49.7%)分别是大豆油、山茶油、棕榈油中主要的脂肪酸。大豆油、棕榈油低温油炸时油脂中总TFA含量不会存在明显变化,平均为15.51mg/g和1.35mg/g。随着油炸时间延长,山茶油中反式油酸含量增加了63.82%。油炸过程中,3种植物油的酸价由高到低依次为山茶油>棕榈油>大豆油,大豆油和棕榈油的过氧化值先增大后减小。在8h连续使用时间内,酸价和过氧化值都未超过煎炸油的卫生标准。综合以上结果,棕榈油中总TFA含量最低,更适合于短时间循环使用的食品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4.
采用纳豆芽孢杆菌对米糠进行发酵,通过交互试验比较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纳豆激酶活性和饮料感官评分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4%、发酵温度35℃和发酵时间24h。在此条件下可以获得酶活性达到621.5U/mL、口感较好、兼具米糠营养成分和纳豆营养产物的新型发酵饮料。 相似文献
5.
利用米曲霉对米糠进行发酵,研究了接种量、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pH对发酵过程中蛋白酶活力和米糠多肽含量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了米糠多肽的分子量分布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米曲霉发酵米糠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为14.6%,培养时间为48.6h,培养温度为29.5℃,pH为5.5,多肽含量达到128.4mg/g。发酵米糠多肽的分子量主要集中在500~800u之间,大约占75.6%,并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达到86.2%和69.8%。 相似文献
6.
7.
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对米糠进行稳定化处理。考察米糠水分含量、微波处理时间和微波功率对米糠中过氧化物酶残余相对活力的影响和储藏30 d后酸值变化情况,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微波工艺参数,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料层厚度为1 cm时,米糠最佳微波处理工艺参数为:水分含量28%、微波时间90 s、微波功率600 W,微波处理后米糠中的过氧化物酶残余相对活力为1.9%,小于最大允许值5%,并在37 ℃的恒温培养箱中储藏30 d后,脂肪酸值为17.5 mg KOH/g,远小于空白组中212.0 mg KOH/g的脂肪酸值。同时,对微波稳定化处理前后的米糠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结果表明微波稳定化处理对米糠油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影响较小。微波处理后可明显提高米糠稳定性,有利于米糠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8.
9.
以米糠为原料提取膳食纤维后与脱脂乳混合,接种乳酸菌发酵,经调配,均质,最后制成一种新型功能性的乳酸发酵米糖膳食纤维饮料,为米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不同乳酸菌发酵对脱脂米糠中糖和酚类物质的影响。采用半干法酶解工艺提高脱脂米糠中可发酵糖的含量,向灭菌的半干法酶解后的脱脂米糠中分别接入5种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乳酸链球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肠膜明串珠菌),比较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活菌数、总糖、还原糖、可溶和不溶性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半干法酶解工艺,脱脂米糠中还原糖提高到155.08 mg/g,相比于原料中提高了6倍左右。5种乳酸菌均能在脱脂米糠中生长,但进入对数生长期后生长速率存在显著差异。5种乳酸菌中嗜酸乳杆菌降糖能力最强,其发酵72 h后脱脂米糠中总糖和还原糖分别下降了31.33%和60.76%。嗜酸乳杆菌发酵脱脂米糠24h时可溶性酚类物质含量最高,提高了33.00%,发酵72 h后不溶性酚类物质下降了20.32%,均显著优于其它四种菌。 相似文献
11.
脱臭工艺条件对米糠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米糠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米糠油中反式油酸含量的影响很小;脱臭温度对米糠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影响显著,脱臭时间对其影响的显著性次之;在一定的脱臭时间下,不同脱臭温度下米糠油中总反式脂肪酸含量最多的约为最少的30-40倍,在250℃以下米糠油中总反式脂肪酸的形成速度缓慢、相对含量低;在一定的脱臭温度下,不同脱臭时间时米糠油中总反式脂肪酸含量最多约为最少的8倍,且在250℃和270℃时,脱臭时间在40 min以下米糠油中总反式脂肪酸的形成速度缓慢、相对含量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微波方式处理米糠,通过常温贮存试验观察其油脂酸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米糠其油脂酸值上升的趋势不同,可能与米糠中酶的活性有关;第1阶段贮存试验中,米糠1#开始2 d内油脂酸值(KOH)增加了3.89 mg/g,米糠3#油脂酸值(KOH)增加了17.4 mg/g,而经微波处理后米糠1#开始5 d内油脂酸值(KOH)仅增加了0.69 mg/g;在第2阶段贮存试验中,未经处理的米糠4#在贮存98 d内油脂酸值(KOH)增加了104.56 mg/g,而经微波处理7的米糠4#油脂酸值(KOH)仅增加了11.97 mg/g,微波处理4的米糠4#油脂酸值(KOH)增加了34.85 mg/g;比较表明微波处理能较好地稳定米糠。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米糠深加工技术的分析与评价(Ⅰ)--米糠制油及脱脂米糠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米糠富含脂质、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食品资源、化工原料和药物原料.对米糠制油技术及脱脂米糠的利用技术进行了综合性评述,为米糠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完善米糠油掺伪的定量检测系统,采用恒温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建立了米糠油指纹图谱,对米糠油进行模拟掺伪,建立了米糠油中廉价油脂掺伪量与特征脂肪酸含量的一元线性模型。结果表明:掺伪棕榈油最佳线性模型为YC16∶0=16.719X+18.722(R2=0.993 7);掺伪菜籽油最佳线性模型为YC22∶1=0.158 2X+0.350 7(R2=0.991 0),菜籽油掺伪量2%以上适用;掺伪棉籽油最佳线性模型为YC14∶0=0.004X+0.316 8(R2=0.981 3),棉籽油掺伪量17%以上适用;掺伪大豆油最佳线性模型为YC18∶3=0.090 6X+2.456 4(R2=0.992 5),大豆油掺伪量24%以上适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