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立平 《食品科技》2012,(4):270-273
目的:建立发酵乳中双歧杆菌数量计数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果糖为碳源的鉴别培养基,基于乳酸菌同型发酵和异型菌落形态的差异,借助pH指示剂确定样品中双歧杆菌数量。结果:该培养基所计双歧杆菌数量与对照培养基所计数量在同一数量级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该培养基可用于发酵乳中双歧杆菌的准确计数。  相似文献   

2.
果糖-6-磷酸磷酸酮解酶(F6PPK)是双歧杆菌属细菌所特有的糖类代谢的酶。对不同菌株F6PPK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F6PPK酶活力可作为双歧杆菌存在的标识物。通过测定不同培养时间的双歧杆菌培养物的F6PPK酶活力及双歧杆菌活菌数,表明在两歧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中,F6PPK酶活力与双歧杆菌活菌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建立这两种双歧杆菌的F6PPK酶活力-双歧杆菌活菌数之间的工作曲线。以金双歧片剂和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产品为例,根据该工作曲线,测定产品的F6PPK酶活力,即可计算得到产品所含双歧杆菌数量。本研究建立的F6PPK酶法分析双歧杆菌数量的方法不依赖于厌氧箱平板培养,具有快速、方便的特点,特别适用于仅含1种双歧杆菌的混合菌制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利用大多数双歧杆菌具有半乳糖苷酶且活性较高的特性,在NPNL培养基中加入X—Gal(5-溴-4-氯-3-吲哚-8-D-半乳糖苷)作为底物,双歧杆菌水解底物释放出吲哚,产生颜色反应。双歧杆菌菌落呈深蓝色,乳酸菌和其它细菌一般为白色或淡蓝色。将X—Gal应用于不同样品中双歧杆菌分离和活菌计数进行对比。这种方法能比较准确的反映双歧制品和婴儿粪便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并且大大减少了分离鉴别双歧杆菌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9株乳杆菌、6株双歧杆菌、3株球菌、1株凝结芽孢杆菌菌粉为研究对象,在国标GB 4789.35-2016的基础上,对稀释倍数、稀释液成分、培养基成分进行比较研究,考察对乳酸菌菌粉计数活菌数的影响。方法:采用稀释平板计数的方法,对不同的乳酸菌菌粉进行活菌计数。结果:初始乳酸菌菌粉样品稀释倍数对最终计数活菌数无明显影响,ISO稀释液对部分乳杆菌、双歧杆菌菌粉的活菌计数结果有显著提高(P<0.05);双歧杆菌菌粉采用TOS琼脂培养基的计数结果显著优于国标培养基(P<0.05);凝结芽孢杆菌菌粉采用改良芽孢计数培养基计数结果优于PCA和NA计数培养基。结论:平板计数方法中,稀释液中含有酪蛋白胨能提升双歧杆菌菌粉的活菌计数数量;TOS琼脂培养基更有利于双歧杆菌的增殖培养;改良芽孢计数培养基更有利于凝结芽孢杆菌的芽孢萌发增殖。  相似文献   

5.
X-Gal在双歧杆菌分离与活菌计数方面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多教双歧杆菌具有半孔糖苷酶且活性较高的特性,在NPNL培养基中加入X-C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作为底物,双歧杆菌水解底物释放出吲哚,产生颜色反应。双歧杆菌菌落呈深蓝色,乳酸菌和其它细菌一般为白色或淡蓝色。将X-Gal应用于不同样品中双歧杆菌分离和活菌计数进行对比。这种方法能比较准确的反映双歧制品和婴儿粪便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并且大大减少了分离鉴别双歧杆菌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对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发酵乳中双歧杆菌的DNA提取方法、PCR扩增效率、标准曲线绘制进行探讨,通过比较分析碱式提取法、玻璃珠破碎法和酶解法3种提取方法对发酵乳中总DNA提取效率、4种不同参考菌株的PCR扩增效率以及单一菌株标准曲线与混合菌株标准曲线的计数结果,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测定发酵乳制品中双歧杆菌数量方法。结果表明:酶解法提取发酵乳中总DNA效果最好,OD260/280比值基本接近1.80,且提取的质量浓度含量最高;不同菌株的PCR扩增效率不同,其中参考菌株1.2213的Ct值与其他3菌株的Ct值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单一菌株绘制标准曲线与混合菌株绘制标准曲线计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后者计数结果更客观、准确。采用酶解法获取样品中的菌体细胞,基于混合菌液绘制标准曲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确定发酵乳中双歧杆菌种属数量,可快速、准确地测定发酵乳中双歧杆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定婴儿配方奶粉中双歧杆菌计数的不确定度,减少检测结果误差。方法按照GB 4789.35-2010中双歧杆菌计数的方法检测婴儿配方奶粉中双歧杆菌含量,依据JJF 1059.1-2012和CNAS-CL07-2011的要求,计算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结果本实验采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A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为0.011 99,扩展不确定度为0.023 98(P=95%,k=2)。此方法适合于双歧杆菌计数检验结果的评定。结论婴儿配方奶粉中双歧杆菌计数检测的不确定度的分析能有效掌握检测结果的可信程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分析动物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对万古霉素和莫匹罗星锂盐的抗性研究,确定了乳粉内含有动物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对万古霉素而言,鼠李糖乳杆菌具有较高的耐性,动物双歧杆菌具有极低的耐受性;对莫匹罗星锂盐而言,鼠李糖乳杆菌耐受性低,动物双歧杆菌耐受性高。在遇到样品中既含有动物双歧杆菌,又含有鼠李糖乳杆菌,需要分别对两种菌单独计数时,抗生素抑制法检测结果比不同需氧条件法和GB/T4789.35-2010检测法结果更准确,更能反应样品中动物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的实际数量。  相似文献   

9.
在EMA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组装检测乳制品中活双歧杆菌的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建立了EMAReal-Time PCR检测乳制品中活双歧杆菌的标准曲线。组装出检测乳制品中活双歧杆菌的荧光定量PCR试剂盒。该试剂盒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CV)均小于5%;对乳制品中常见乳酸菌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为2×104CFU/mL。该试剂盒在-20℃下,至少可保存6个月,4℃可保存3个月。分别采用研究所获得的试剂盒和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12份市售酸乳中的活双歧杆菌的数量,2种检测方法计数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该方法所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大于98%。所研制的试剂盒重复性较好、特异性较强、灵敏度较高,可以准确地定量检测乳制品中的活双歧杆菌。  相似文献   

10.
建立发酵乳制品中双歧杆菌快速识别方法。采用酶解前处理法获取样品中菌体细胞,基于PCR-DGGE技术确定发酵乳中双歧杆菌种属。该方法能准确、快速鉴别双歧杆菌,检出限为105cfu/mL。该方法可用于发酵乳中双歧杆菌的准确识别。  相似文献   

11.
本文建立了发酵乳制品中双歧杆菌种类和数量快速测定方法。以发酵乳中双歧杆菌为靶标,采用PCR-DGGE技术快速识别双歧杆菌种类;采用Real-Tine PCR手段测定双歧杆菌数量。研究结果表明,PCR-DGGE能准确、快速鉴别双歧杆菌种类,检出限为105 CFU/g;Real-Tine PCR能准确、快速定量双歧杆菌,检出限为104 CFU/g。该方法可用于发酵乳中双歧杆菌的快速识别和定量。  相似文献   

12.
胡萝卜汁双歧杆菌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剑芳 《食品科学》1997,18(6):27-30
采用已耐氧驯化的两歧双歧杆菌,与普通乳酸菌共同发酵含胡萝卜汁的牛奶制品。试验选定了胡萝卜汁的最佳添加量,并确定生产工艺为:双歧杆菌与乳酸菌以5:3比例添加到含25%胡萝卜汁的牛乳中,于39℃发酵4.5h。制品中双歧杆菌活菌含量达107个/ml以上,风味与普通酸奶类似,营养保健价值远高于普通酸奶。  相似文献   

13.
乳制品是人体重要的营养来源,其品质和安全关乎公众健康。由于乳制品基质效应明显,使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更具挑战性,亟需发展简便、高效、绿色的前处理方法改善基质干扰。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 DLLME)是一种新型样品前处理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溶剂消耗低和萃取效率高的特点,已广泛用于复杂基质样品中痕量无机/有机分析物的前处理。本文阐述了不同类型DLLME的原理特点,就DLLME技术在乳制品检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展开文献调研,展望了该技术在乳制品提取中的优化方向和应用前景,为乳制品分析提供新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14.
根据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最适发酵温度存在差异的特点,进行变温发酵试验,生产双歧杆菌大豆酸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配方及发酵工艺条件,并测定其双歧杆菌活菌数.试验结果表明,在40℃下发酵4 h,然后降温到37℃发酵2.5 h,主发酵完成后在4℃条件下后发酵24 h.最终产品双歧杆菌活菌数达107个/mL,较同一配方恒温发酵产品增加了100倍.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为研究体外检测低聚异麦芽糖对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生长的影响及低聚异麦芽糖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影响以及对便秘小鼠润肠通便的作用。采用不同浓度低聚异麦芽糖与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碳源,与碳源为葡萄糖比较,检测不同浓度低聚异麦芽糖条件下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生长情况。体内实验以BALB/c雌性小鼠为实验对象,连续给予小鼠高剂量(1.0 g/(kg·bw))、低剂量(0.5 g/(kg·bw))的低聚异麦芽糖14 d后,测定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的含量;连续给予小鼠高、低剂量的低聚异麦芽糖21 d后,以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测定给予低聚异麦芽糖后便秘小鼠的排首黑便时间、6 h内黑便重量及小肠推进率。得到在体外实验中,与碳源为葡萄糖相比,碳源为不同浓度低聚异麦芽糖与葡萄糖时,长双歧杆菌与嗜酸乳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体内实验中,实验组小鼠灌胃低聚异麦芽糖14 d后,与正常组相比,粪便中乳杆菌与双歧杆菌都极显著增加,B/E值也明显提高,且低剂量组中肠杆菌显著减少;灌胃前后自身相比,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也显著增加。灌胃便秘小鼠低聚异麦芽糖后,其首粒排黑便时间明显缩短,排黑便总量明显增加,小肠推进率明显提高。体外培养条件下,低聚异麦芽糖可以增加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数量;低聚异麦芽糖具有改善小鼠胃肠道菌群及润肠通便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物流运输前后液态乳质量。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和吹扫捕集法分析液态乳制品中挥发性成分,检测牛奶中的氯仿和脂质降解程度。结果液态乳制品样品中有7种挥发性成分具有指示作用,主要是醛和酮;使用顶空分析能够量化氯仿污染物,脂肪分解的程度可以通过测量游离脂肪酸来量化。结论脂肪酸酶解产物可作为液态乳制品物流过程质量控制的生物标志物,固相微萃取的灵敏度和重现性满足液态乳制品物流过程的质量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