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信息技术》2016,(8):81-84
信息时代的发展,微信作为通信工具的同时也可以作为网络舆情传播的主要载体和平台,使信息传播更迅速,也使舆情事件的影响力增加。针对微信舆情热度的波动范围较大,并会呈现某种趋势的特点,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可夫链的微信舆情热度趋势预测模型。该模型采集相关舆情的指标数据,得到热度的时间序列值;划分舆情热度趋势的状态空间;构建状态转移矩阵;预测热度的趋势变化区间。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预测微信舆情的走势,从而为进行网络舆情管理和管理效果评估提供更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崔亚娟 《科普研究》2023,(6):14-23+94-95
融媒体视域下视频传播已成为当下科普的主流形态之一。本文从科普叙事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视频时长的角度对科普视频进行分类,并对其叙事特点进行分析,提出融媒体时代科普视频跨媒介叙事的主要形态,即融合叙事和交互叙事,并进行详细解读。同时对融媒体环境下如何通过跨媒介叙事讲好科普叙事提出对策建议,即构建跨媒介叙事的故事序列,创新科普IP,在新旧媒体的融合文化之间建立科普的互动叙事形态。研究结论表明,通过跨媒介叙事,科普视频能够更好地融入新技术时代的融合文化,提高科普效能。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让社交网络平台成为人们交流工作、发表意见、联络感情的第二世界。为了准确地在大量网络舆情数据中发现热点并分析其热度,提出了基于社区发现的舆情热点挖掘研究,使用社区发现算法对舆情数据的热点挖掘工作进行研究,鉴于微博数据传播机制的特点,微博话题的热度值会受到转发量、评论数、点赞次数以及发表时间的影响,为此引入微博舆情数据关键词的热度影响因子来提高针对微博舆情数据热度计算的准确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综合权重计算和热度影响因子的改进算法—CWHIF-TR。构建针对微博文本的热度分析模型,完成热点关键词热度分析实验和摘要句热度分析实验,为热度计算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极地世界以其特有的科学、环境、美学、荒野等价值强烈地吸引人类前往探险、考察和旅游。这为极地科普工作的开展创造了独特的机会。本文较系统地提出并首次分析我国极地科普的基本目标、特点与基本思路。从实施内容、组织方式和成效等多个视角来对比分析国际极地年期间我国开展的极地方面公众推广与科普活动,这些活动体现出时间跨度长、主题与内容突出、资源有效整合、国内外协作广泛、影响大、成效突出等特点。在总结其实践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进而提出极地科普工作新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周荣庭  李珮 《科普研究》2021,16(2):85-91
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以下简称非典)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疫情(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为例,结合数字互动服务"2-3-6"模型,对融合媒介环境下科普工作的新要素、新平台和新形态重新进行了梳理.通过对两次疫情的对比,提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普的三大转变:信息从多次断点续传到全程实时"直播"、媒介从单一渠道呈现到全息真实再现,以及公众从被动接收理解到主动全员参与等,希冀为当前应急科普模式的构建和创新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201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承担了中国科协重点项目"全国网络科普现状专项调查"。本文简要介绍项目的方法和指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总结了我国网络科普发展的特点,并指出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此次调查为制定我国"十三五"网络科普规划工作提供了经验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县域科普的工作成效直接决定县域范围内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基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访谈调研和网络爬虫获取的资料,运用扎根理论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提炼出11个制约县域科普工作成效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ISM模型对各制约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环境和体制机制是制约县域科普工作成效的根源性因素.其中,政策环境和人口环境是最深层次的因素;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渠道是最直接的制约因素,且受到组织建设和科普经费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提高县域科普工作成效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普投入的国内外对比研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全国范围内的首次科普工作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我国当前科普投入现状。同时,把国内科普投入和国内的科技投入及其他国家的科普投入做出对比,找出解决我国科普投入方面存在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参与式科普:一种全新的网络科普样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Web2.0网络催生了一种全新的科普样式的产生——注重创造与分享的参与式科普。本文根据近年网络科普工作的新特点,首度凝练出了参与式科普的概念,为其下了相应的定义,并探讨了参与式科普的内涵和特点,最后分析了参与式科普对传统科普、科普工作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与科技相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频发,与民众相关的科普需求增长较快。本研究自行编制问卷,就公众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看法、与科普相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特点和形成的主要原因、公众渴望接受的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相关的科普教育内容及有效途径、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开展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得出了结果,并从政府加强科普工作的规划与管理、发挥科学共同体及科学家的权威作用、加强学校科普教育、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进行科普宣传、表彰与奖励优秀科普工作者等方面提出应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科普需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