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视频行为识别一直广受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者的关注,主要包括个体行为识别与群体行为识别。群体行为识别以人群动作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为进行有效表示及分类,在智能监控、运动分析以及视频检索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现有的算法大多以多层递归神经网络(RNN)模型作为基础,构建出可表征个体与所属群体之间关系的群体行为特征,但是未能充分考虑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致使识别精度较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非局部卷积神经网络的群体行为识别模型,充分利用个体间上下文信息,有效提升了群体行为识别准确率。方法 所提模型采用一种自底向上的方式来同时对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进行分层识别。首先从原始视频中沿着个人运动的轨迹导出个体附近的图像区块;随后使用非局部卷积神经网络(CNN)来提取包含个体间影响关系的静态特征,紧接着将提取到的个体静态特征输入多层长短期记忆(LSTM)时序模型中,得到个体动态特征并通过个体特征聚合得到群体行为特征;最后利用个体、群体行为特征同时完成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的识别。结果 本文在国际通用的Volleyball Dataset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未进行群体精细划分条件下取得了77.6%的准确率,在群体精细划分的条件下取得了83.5%的准确率。结论 首次提出了面向群体行为识别的非局部卷积网络,并依此构建了一种非局部群体行为识别模型。所提模型通过考虑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结合个体上下文信息,可从训练数据中学习到更具判别性的群体行为特征。该特征既包含个体间上下文信息、也保留了群体内层次结构信息,更有利于最终的群体行为分类。  相似文献   

2.
于君  刘弘 《微机发展》2011,(10):222-225
对群体行为的模拟一直是动画研究领域的重点,如何表现出个体运动的独立性以及群体运动的整体性是群体行为模拟的难点所在,同时传统的群体动画制作手段工作量大,制作出的效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针对此问题文中将人工蜂群算法应用于群体行为模拟路径规划中,并针对群体动画的特征进行修改,从而产生一种新的简单、高效的制作群体动画的方法。仿真实验表明改进后的人工蜂群算法能够真实模拟出群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心里状态及群体运动行为。  相似文献   

3.
群体行为识别是指给定一个包含多人场景的视频,模型需要识别出视频中多个人物正在共同完成的群体行为.群体行为识别是视频理解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可以被应用在运动比赛视频分析、监控视频识别、社交行为理解等现实场景中.多人场景视频较为复杂,时间和空间上的信息十分丰富,对模型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要求更高.模型只有高效地建模场景中的层次化关系,并为人物群体提取有区分性的时空特征,才能准确地识别出群体行为.由于其广泛的应用需求,群体行为识别问题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对近几年来群体行为识别问题上的大量研究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出了群体行为识别研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系统地归纳出了6种类型的群体行为识别方法,包含传统非深度学习识别方法以及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识别方法,并对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群体行为的多层次深度分析是行为识别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深度神经网络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群体行为识别的层级性分析模型。基于调控网络的迁移学习,实现了行为群体中多人体的时序一致性检测;通过融合时空特征学习,完成了群体行为中时长无约束的个体行为识别;通过场景中个体行为类别、交互场景上下文信息的融合,实现了对群体行为稳定有效的识别。在公用数据集上进行的大量实验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模型在群体行为分析识别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乔  雷航  郝宗波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12):4782-4785
为了对少数人群间的突发异常行为进行检测,提出一种基于整体能量模型表示的方法来较准确地辨识正常行为中的异常行为。该整体能量特征算法不仅包括了行为发生双方的个体能量特征,还包括行为发生双方的交互能量特征,这两个因素构成异常行为的整体能量特征。而能量特征的基本参数则是在光流场特征的基础上增加了运动角度变化等特征来深入反映行为的激烈性。最后在不同行为类型视频上测试该算法,并与传统光流能量算法进行测试对比,实验结果展示了整体能量模型相比于传统光流能量算法的高效性以及准确性,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智能监控的中小人群异常行为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人群异常行为检测实时性较差、分类算法识别率不高、特征量较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智能监控的中小人群异常行为检测算法。首先,利用快速群体密度检测算法,提取人群数量变化信息;其次,利用改进的Lucas-Kanande光流法提取视频中人群的平均动能、人群方向熵、人群距离势能;最后,利用极限学习机(ELM)算法对人群行为进行分类。使用UMN公共数据集进行测试,ELM算法对中小人群异常行为分析比中高密度人群异常行为检测算法和基于KOD能量特征的群体异常行为检测算法识别率分别高出7.13个百分点和5.89个百分点,并且人数密度估计部分平均每帧图像处理耗时相比中高密度人群异常行为检测算法减少了106 ms(近1/3)。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智能监控的中小人群异常行为检测算法能有效提高异常帧识别率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7.
人群异常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群行为分析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 有许多针对人群异常行为及检测的算法如人群密度估计、人群中运动检测、人群跟踪和群体行为识别. 在对目前人群异常行为进行总结分析,并概括出人群异常的三大关键特征. 并在次基础上,分别针对人群特征提取、异常识别技术、异常分类技术以及人群异常识别数据库方面,对人群异常识别技术现状进行总结概括,并并对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研究的建议和意见. 文章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罗凡波  王平  梁思源  徐桂菲  王伟 《计算机工程》2020,46(4):287-293,300
目前公共场所人群异常行为检测的异常种类检测准确率较低,且多数对突然奔跑等部分异常行为无法识别.为此,提出一种基于YOLO_v3与稀疏光流的人群异常行为识别算法,通过检测小团体异常为群体异常预警与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提供充足的时间.为方便定位异常发生区域,将视频分割为多个子区域,通过获取子区域的图像样本进行诱发群体异常的小团体异常检测,利用改进YOLO_v3神经网络对传统算法较难检测行人持棍、持枪、持刀与面部遮挡等异常进行检测,在未检测到上述异常诱因时,使用稀疏光流法获取人群平均动能与运动方向熵,将得到的特征数据通过PSO-ELM进行分类,区分正常行为与同向突散或无规则突散.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同类算法相比,该算法能有效检测行人持械与面部遮挡等小团体异常,并且定位异常发生区域的准确率达到98.227%.  相似文献   

9.
视频行为识别近年来逐渐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学者的研究热点,按照识别对象进行划分,视频行为识别任务可分为个体行为识别与群体行为识别.本文聚焦于群体行为识别,识别与分析视频场景中整体人群的行为,已有的群体行为识别方法大多采用多层时序网络模型,学习得到表征时序变化的个体行为特征并对其进行聚合形成群体行为特征,但是,在个体特征聚...  相似文献   

10.
陆兴远  袁卫锋 《自动化学报》2021,47(6):1422-1427
群体运动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生物行为.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社会有机体会表现出不同的集体运动形态. 其中, 旋转是鱼群中常见的群体运动. 但是, 虽然研究人员对鱼群的运动进行过一系列的研究, 这种旋转行为的机理尚不清楚. 本研究假定鱼群的运动模式受势能的支配, 相应提出了鱼类个体运动的势函数并将之融合到元胞自动机中以模拟鱼群的运动. 数值模拟表明, 有限空间内鱼群运动时会形成多种形状, 但当此生物系统按照能量最小原则发展时, 其运动形态最终可能演化成为一个漩涡. 数值模拟与针对红斑马鱼的观察之间的比较验证了本模型的合理性. 能量最小原理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 而势能函数的建立定义了鱼类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因此, 本研究为深入理解群体运动规律提供了新视角, 表明从流体力学上进一步探究鱼群运动的物理机理是一个具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人群行为识别算法受人工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等问题,综合三维卷积神经网络(C3D)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优势和特点,提出并实现了基于C3D-GRNN模型的人群异常行为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ViBe算法确定运动目标区域,然后通过改进C3D网络提取目标的HOG时空特征,再加入GRNN层进行分类训练,最后根据训练好的C3D-GRNN模型完成人群异常行为的识别与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HOG时空特征能够明显提升对人群行为的表达能力,减少了特征提取工作量,并且该方法的准确度和鲁棒性均高于支持向量机等其他同类方法,为小样本数据集的分类问题提供解决新思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公共场合人群异常行为检测准确率不高和训练样本缺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时空卷积神经网络的人群异常行为检测和定位的方法。首先针对监控视频中人群行为的特点,综合利用静态图像的空间特征和前后帧的时间特征,将二维卷积扩展到三维空间,设计面向人群异常行为检测和定位的深度时空卷积神经网络;为了定位人群异常行为,将视频分成若干子区域,获取视频的子区域时空数据样本,然后将数据样本输入设计的深度时空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分类,实现人群异常行为的检测与定位。同时,为了解决深度时空卷积神经网络训练时样本数量不足的问题,设计一种迁移学习的方法,利用样本数量多的数据集预训练网络,然后在待测试的数据集中进行微调和优化网络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UCSD和subway公开数据集上的检测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9%和93%以上。  相似文献   

13.
针对视频监控中人群异常行为检测方面存在的实时性和准确性问题,本文基于金字塔LK光流法提出一种动态帧间间隔更新的人群异常行为检测的方法. 该算法通过提取的人群运动信息来动态更新帧间间隔,接着以该帧间间隔来检测人群运动信息. 这样,算法不仅保留了原算法在检测人群运动信息方面优点,且有效提高了算法的运行效率. 最后,该算法通过获取的人群运动矢量交点密集度及能量信息来识别人群异常行为. 对多个视频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以较高正确率识别视频中人群的异常行为,同时还有效提高了算法的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14.
Abnormal crowd behavior detection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issue in computer vision.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first extract the local spatio-temporal cuboid from video. Then the cuboid is described by optical flow or gradient features, etc. Unfortunately, because of the complex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uch as severe occlusion, over-crowding, etc., the existing algorithms cannot be efficiently applied. In this paper, we derive the high-frequency and spatio-temporal (HFST) features to detect the abnormal crowd behaviors in videos. They are obtained by applying the wavelet transform to the plane in the cuboid which is parallel to the time direction. The high-frequency information characterize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cuboid. The HFST features are applied to the both global and local abnormal crowd behavior detection. For the global abnormal crowd behavior detection,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is used to model the normal scenes. For the local abnormal crowd behavior detection, Multiple Hidden Markov Models, with an competitive mechanism, is employed to model the normal scenes. Th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eed of detection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using our approach. Moreover, a good accuracy has been achieved considering the false positive and false negative detection rates.  相似文献   

15.
人群行为识别在公共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现有研究分别考虑了人群情绪、人群类型、人群密度以及人群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对于人群行为的影响,但少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模型,导致模型性能受限.本文综合考虑人群的物理特征、社交特征、情绪人格特征和文化背景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相结合之后对人群行为的影响,提出一种融合多特征与时间序列的人群行为识别模型.模型采用两个并行的网络层分别处理多特征相关性和时间序列依赖性对于人群行为的影响,同时为提高模型可解释性,网络层采用融合结构因果模型(SCM)与图神经网络(GNN)的因果图网络(CGN).通过在运动情感数据集(MED)上进行实验并与其他方法模型进行对比,证明了本文方法能够成功识别人群行为,并且优于目前最先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面向人群场景中异常拥挤行为检测,提出基于光流计算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光流微粒矢量场提取人群运动特征;然后基于社会力模型计算光流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后对相互作用力进行直方图熵值处理来实现人群行为判别。仿真实验表明,本算法可以区分人群场景中异常区域内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对异常拥挤行为进行判别和定位。  相似文献   

17.
黄贺贺  曾园园  张毅  奈何 《计算机工程》2020,46(3):292-298,308
随着智能通信设备的普及和通信基站定位精度的提升,利用通信基站记录的用户行为数据监测和预测人群密度成为可能。由于人群异常聚集事件具有突发性,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概率模型进行预测的效果较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群体行为分析的预测方法。通过分析聚集人群的上网行为和基站间的人群移动行为特征,得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合基站的人群密度时间序列信息,利用扩张因果卷积神经网络和逻辑回归模型得出预测结果。运营商提供的手机用户上网记录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的精确率为0.93,召回率为0.97,显著优于ARIMA算法、LSTM算法和XGBoost算法,证明了引入用户群体的上网行为和移动特征能够有效提升人群异常聚集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