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棱镜门”事件的曝出,使得Cisco路由器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提升网络环境的安全角度出发,通过引入动态污点分析技术来检测针对Cisco IOS的内存溢出攻击。通过分析Cisco IOS的指令格式,根据不同指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污点传播规则,实现了Cisco IOS上的动态污点分析技术。在此基础上,通过定位Cisco IOS中的安全库函数来确定安全性检测点,并在安全性检测点实现对内存溢出攻击的检测。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攻击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并可以追踪攻击的来源,有利于提升网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Cisco IOS(Internetwork Operating System)作为Cisco路由器的专用操作系统,其由于硬件条件限制,在设计时更加注重性能而忽视了系统安全,导致无法有效检测面向返回地址编程(Return-Oriented Programming,ROP)的攻击.针对传统的ROP防护技术在解决Cisco...  相似文献   

3.
Cisco IOS的安全功能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isco厂商提供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安全解决方案,Cisco IOS设备的安全功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登录验证、权限分级、路由收敛、TCP拦截、访问控制和日志记录等内容,清晰地掌握和熟练地运用这些技术对网络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没有可以对Cisco IOS系统进行完全静态反汇编和动态调试的通用工具。为此,以Cisco路由器支持的协议为测试目标,利用Fuzzing技术对其进行安全性测试,从而挖掘系统中的漏洞,并结合IOS结构、存储管理和进程调度的特点,设计实现一个自动实现漏洞挖掘的工具CFuzzer。利用该工具对IOS的多种协议进行安全测试,实验结果证明,CFuzzer可以为Cisco路由器提供有效的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5.
Cisco IOS无法进行动态调试分析,难以截获通信过程的系统异常。为此,提出一种Cisco IOS通信过程分析方法。构建路由器硬件抽象层虚拟机,设计虚拟化动态分析平台,给出关键指令流与通信特征的提取方法,对多指令集架构、多版本的Cisco IOS进行加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截获指定通信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Cisco IOS类型7加密口令的破解工具,分析了他的缺陷,在其原有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利用文中程序生成的类型7加密字符串,不会被流行的破解工具破解。  相似文献   

7.
在思科互联网操作系统(Cisco IOS)中,系统安全漏洞已经成为信息安全风险的主要根源之一,全面发现与及时修补IOS的漏洞非常必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细粒度污点分析的启发式模糊测试方法。给出细粒度污点传播规则的形式化描述,以及基于细粒度污点分析的安全敏感操作判定规则,为获取启发式信息提供依据;采用启发式测试用例生成的方法,设计并实现Cisco IOS漏洞挖掘原型系统CTaint Miner,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具备较好的漏洞挖掘能力,验证了启发式模糊测试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智能家居系统存在的不足,对现有智能家居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完成一套通信距离更长、通信更可靠且易于扩展的家用系统.系统由IOS终端、无线中继器、射频设备、服务器组成.在系统中,IOS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与家中设备通信,实现对厨房、卧室、门窗全范围监控.  相似文献   

9.
刘铁铭  蒋烈辉  井靖  李继中 《计算机科学》2011,38(12):284-287,292
通过深入研究ARM指令系统的特点及其编译后的代码特征,构建了基于ARM微处理器的二进制嵌入式代码解析模型,讨论了基于ARM体系结构的嵌入式代码语义分析方法。从指令和指令序列两种粒度级别分别讨论了代码语义属性的抽取方法,并分析了基于该解析模型的指令和指令序列的实例。结果表明,此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代码解析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0.
绝大多数的数据库和Web应用安全问题是由于用户的错误输入导致的。分析了当今广泛采用的众多技术,如过滤技术和静态分析技术,在SQLIA防范中存在弱点和缺陷,指出必须解决由Web系统动态构造SQL语句的非结构化所带来的语义鸿沟问题,才能根除SQLIA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态分析的SQL注入攻击的检测方法。静态分析Web应用程序的源文件,提取污染源到执行参数的构造路径,形成检测规则。动态执行时替换规则中的输入参数为用户输入值,比较得到的SQL语句和原SQL语句在语义和结构上的异同,判断是否存在SQL注入攻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增加了过滤模块后对系统的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李宗林  胡光岷  杨丹  姚兴苗 《计算机应用》2009,29(11):2952-2956
骨干网中存在的DDoS攻击,由于背景流量巨大,且分布式指向受害者的多个攻击流尚未汇聚,因此难以进行有效的检测。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全局流量异常相关分析的检测方法。根据攻击流引起流量之间相关性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多条流量中潜在异常部分之间的相关性,并将相关性变化程度作为攻击检测测度。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测度的可用性,能够克服骨干网中DDoS攻击流幅值相对低且不易检测的困难,同现有的全局流量检测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取得更高的检测率。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自反馈垃圾信息综合过滤方法.通过构建日志分析模块,在人为参与尽可能少的情况下,根据过滤到的垃圾信息通过自我分析、自我决策、自我优化来实现信息过滤规则的自反馈更新.试验证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海量信息过滤中人工参与度高、工作量大、效率和准确率与人的操作高度相关的缺点,大大提高了信息过滤速度和准确率,实现了信息过滤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4.
浅析代码自动生成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代码自动生成器功能的介绍、原理的探究及其支持的架构模式的详细论述,完整地向读者展示了代码自动生成器这项技术的本质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完整性分析一直是恶意代码动态分析的难点。针对恶意代码动态分析方法存在行为获取不完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环境识别的恶意代码完整性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恶意代码执行过程中的数据流信息识别恶意代码敏感分支点,构造能够触发隐藏行为的执行环境,提高了恶意代码行为分析的完整程度。通过对50个恶意代码样本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缩减分析时间,获得更加全面的行为信息,有效提高分析效率和分析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寇宇  王其军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2,39(11):3465-3469+3474
底层虚拟机混淆器(OLLVM)是一个著名的代码混淆工具,除了用于保护商业软件的安全外,也被恶意代码的开发者所利用,以此增加分析难度。为便于安全研究人员对ARM恶意程序进行分析,提出并实现了基于动态分析的OLLVM自动化反混淆方法。对于虚假控制流,根据不透明谓词的内存特征监控内存读写并利用动态污点分析技术识别虚假控制流来完成反混淆;对于控制流平坦化,通过动态运行程序并记录基本块的执行顺序来完成反混淆;同时利用多执行路径构造来提高代码覆盖率,最后通过指令修复还原基本块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消除可执行程序中因混淆产生的条件分支,且反混淆后得到的程序其运行结果与未混淆的程序保持一致,能有效完成对ARM混淆程序的反混淆工作。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work, we investigate a new ranking method fo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Instead of sort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in decreasing order of the corresponding eigenvalues, we propose the idea of using the discriminant weights given by separating hyperplanes to select amo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the most discriminant ones. The method is not restricted to any particular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of the sample groups because it can be based on either a parametric or non-parametric separating hyperplane approach. In addition, the number of meaningful discriminant directions is not limited to the number of groups, provid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o understand group differences extracted from high-dimensional problems. To evaluate the discriminant principal components, separation tasks have been performed using face images and three different databases.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selected by the separating hyperplanes allow robust re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data, as well as higher recognition rates using less linear features in situations whe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ample groups are subtle and consequently most difficult for the standard and state-of-the-art PCA select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