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非调质12Mn2VBS钢切削加工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调质钢12Mn2VBS与调质钢45、40Cr进行了切削加工性能对比试验,试验得出的结论为:12Mn2VBS钢有更好的切削加工性能,用其制造汽车前轴及转向节比用后者更能节省刀具,更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对低碳Mn-B贝氏体钢制前轴进行疲劳性能、热加工工艺和装车考核等试验。结果表明,低碳Mn-B贝氏体钢制造汽车前轴能降低生产成本.可代替42CrMo调质钢。  相似文献   

3.
气阀阀片是往复式空气压缩机(简称空压机)的重要零件之一。近年来,随着机车“高速、重载”的发展,空压机的运行工况较以前更为恶劣,阀片发生断裂的频次较高,导致空压机不能正常工作,严重影响了在线机车的安全行驶,为此我厂为提高V-2.4/9空压机阀片的使用寿命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材质选用2Cr13、3Cr13等马氏体型不锈钢,结构形状由环状阀片改为网状阀片,并加大阀片厚度(见图1),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阀片用2Cr13、3Cr13类马氏体型不锈钢热处理强韧化工艺还未做过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五效蒸发装置主体设备材料选择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超低碳奥氏体型不锈钢00Cr17Ni14Mo2的性能,论述了五效蒸发装置主体设备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介绍热锻用非调质钢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锻造加热和锻后冷却应采取的技术措施,非调质钢代替拖拉机常用的45、40Cr调质钢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非调质钢(30MnVS)和(35MnVN)变、直臂与调质钢(40Cr)弯、直臂的材料力学性能和疲劳试验,并依据3种材料的对比试验结果,选定30MnVS钢或35MnVN钢为汽车弯、直臂用材,并与用40Cr钢制造弯、直臂进行了综合性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能源价格上涨,微合金中碳非调质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些年来,国外已成功地将其用于汽车曲轴、连杆和悬挂件等零件的生产。 我国汽车半轴的生产原材料一直是采用40Cr或40MnB中碳调质钢,工艺复杂,成本高。  相似文献   

8.
一、项目背景与思路 成本竞争、节能环保促成了本项目的提出和开展。 开发应用非调质钢的目的在于通过省略热处理工序,改善材料切削加工性能,缩短生产周期等途径,实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但是,如果非调质钢在价格或生产成本上显著高于相同使用性能的调质钢,必将导致采用非调质钢代替调质钢生产零件的汽车等行业的生产成本高企。  相似文献   

9.
晶内析出铁素体非调质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综述了国际上近年来新发展的晶内析出铁素体型高强度高韧性非调质钢的组织特征,晶内铁素体的析出机理,力学性能及其应用。通过晶内铁素铁的析出,细化了晶粒,提高了钢的强度与韧性,这对非调质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及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从介绍非调质钢的发展着手,叙述了非调质钢的特点、代替调质钢的优越性、影响非调质钢性能的各种因素和选择非调质钢的基本途径以及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情况,建议有条件的工厂积极推广应用非调质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化学成分和淬火温度、回火温度、淬火冷却速率及回火冷却速率等热处理工艺参数对1Cr10Mo1NiWVNbN转子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为获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钢中碳、氮含量宜控制在中下限,钒、铌含量宜控制在中上限,镍、锰含量宜控制在上限,铬含量宜控制在下限;随淬火温度的提高,试验钢强度不断增加,韧性下降;随二次回火温度的提高,强度下降,塑性略有增加,冲击功增加,但为满足技术条件的要求,二次回火温度需高于690℃;随淬火冷却速率的降低,强度、塑性、韧性均降低;随回火冷却速率的降低,强度略有增加,韧性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热处理工艺分析淬火和回火温度对12Cr13不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使大家对12Cr13不锈材料的生产和热处理工艺与对应的性能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子探针和X光衍射技术,研究了40Cr钢经不同保温时间淬火后的显微组织中碳及合金元素的含量、表层残余应力,并进行了淬透性试验。回火后进行拉伸,一次冲击弯曲、多次冲击弯曲、残余应力、示波冲击、磨损等试验。文中阐述了缩短淬火保温时间与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从材料强度观点,论证了奥氏体非均匀化淬火是可采用。  相似文献   

14.
钒对碳钢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少量的钒对普通碳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通过淬火可使加钒碳钢的硬度从35-40HRC提高到60HRC,耐磨性能大幅度提高,使泥浆泵缸套等耐磨零件获得理想的使用效果并降低其成本。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碳含量为1.6%超高碳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离异共析转变工艺可使锻造组织中的碳化物得到球化,获得铁素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球状碳化物颗粒的组织;在随后进行的第二次热处理中,采用正火和淬火 回火工艺,可使超高碳钢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都比40CrNiMo钢调质态提高很多,而塑性与 40CrNiMo钢相当.  相似文献   

16.
超高碳钢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超高碳钢的组织和性能。试验表明,该钢完全奥氏体化淬火后通过高温回火得到大量超细球状碳化物,然后在低温奥氏体化进行二次淬火和正火,获得超细马氏体、珠光体。分析讨论了二次淬火后马氏体的组织与亚结构,测量了该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利用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Q235钢表面进行Mo、Cr共渗,随后进行超饱和渗碳淬火及低温回火处理。对渗碳淬火─低温回火工艺下的GCr15淬火钢摩擦副的摩擦系数、Mo、Cr共渗─渗碳淬火─低温回火工艺下GCr15淬火钢的摩擦系数进行滑动摩擦对比试验。观察分析Mo、Cr共渗─渗碳淬火─低温回火工艺磨痕形貌,并就油润滑状态下滑动摩擦对比试验磨损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Q235钢表面改性后,与渗碳淬火试样对比,相对耐磨系数ε提高近2倍;与GCr15淬火钢试样对比,相对耐磨系数ε平均提高2·25倍。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focuses on finite element investigations of quenching process which is commonly applied to improve mechanical properties such as strength, hardness, and wear/fatigue resistances, etc. During the quenching process, various kinds of microstructures evolve depending on the cooling rate and temperature variation within the steel. This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final dimension and geometry of the mechanical part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variation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on the dimensional change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thermo-elastic–plastic constitutive equation coupled with the mechanical strain, thermal strain, phase transformation strain, and 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 is described in detail. Using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 introduced, a finite element program was developed and used to predict distributions of the temperature, volume fraction of each phase transformed, and stress and dimensional change of the cylindrical specimen, shaft with key groove, and cam-lobe made of carbon steel. It was found out that numerically obtained values such as temperature history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data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for the cylindrical carbon steel specimen. The developed program can be used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echanics involved with the quench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盐浴炉对硅-锰系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钢进行了Q&P工艺处理,研究了分配时间对热处理后试验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残余奥氏体含量及残余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残余奥氏体以两种形态分布在不同位置,一种是以薄膜状分布在马氏体板条间,另一种是以块状分布在原奥氏体晶界处;在300℃的分配温度下进行较长时间保温能取得较好的强塑积,随着分配时间的延长,试验Q&P钢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及残余奥氏体中的碳含量均不断增加,分配时间为1 200 s时所得试验钢的强塑积最高,可达37 300 MPa.%以上。  相似文献   

20.
45钢电子束扫描相变硬化组织和硬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束表面处理可以提高钢铁材料的表面硬度和力学性能。研究电子束扫描对45钢硬化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探讨电子束功率、扫描速度等工艺参数对硬化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分析45钢电子束表面强化层的显微组织,用显微硬度计进行硬度测试。结果表明,45钢经电子束扫描处理后,硬化层的组织为针状和板条状马氏体,组织比常规调质处理更加均匀、细小,试样表面的平均硬度达58 HRC,比淬火加低温回火处理的硬度高3~5 HRC,是调质处理的两倍,从处理表面往下沿深度方向硬度逐渐减小。电子束工艺参数对硬化层组织和性能有较大影响,硬化层宽度和深度随着电子束功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硬化层的最高硬度随着电子束功率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