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朱锫 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2005年成立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事务所致力于研究中国哲学与当代建筑间的关系,在未来与传统方面做了许多实验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北京似乎已经成为世界上论坛最多的城市,又一个论坛于10月25日在798艺术区的仁艺术中心举行———这个名为“2006前沿建筑论坛”的会议集中了矶崎新、雷蒙德·亚伯拉罕、王明贤等海内外建筑设计师、评论家、艺术家和地产商人,一起研讨当下的前卫建筑和中国建筑问题,但是议题的中心“前卫建筑”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矶崎新澄清“前卫建筑”概念75岁的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第一个发言,他指出严格意义上的“前卫建筑”思潮早在1968年就烟消云散了,今天人们谈论的“前卫建筑”是另一个概念。矶崎新本人就是反主流思潮火热的上世纪60年代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正>Studio Zhu Pei朱锫建筑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由朱锫于2005年在北京成立。事务所的研究和实验性作品致力于当代建筑、艺术和文化领域,秉承艺术、实验的创作态度,不断探索将作品深深扎根于特定自然和文化的根源与革命性创新思维两者之间的关系。随着朱锫的实验性教学和实践,事务所发展了自己的建筑哲学—“自然建筑”。一方面是一种建造文化的诗学,另一方面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地域文化断裂”这两个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的回应。代表作品包括: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寿县文化艺术中心、淄博华侨城艺术中心、  相似文献   

4.
<正>时间:2015年6月18日地点:朱锫建筑事务所朱锫,当代著名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硕士,2005年创建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曾被美国赫芬顿邮报选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5位(50岁以下)建筑师之一"(2011);被美国Architectural Record杂志评为"全球设计先锋"(2007);被英国Wallpaper杂志授予"库瓦西耶设计奖"(2009)。先后应古根海姆艺术基金会的邀请设计北京古根海姆博物馆,及阿布扎比古根海姆艺术馆。代表作品有蔡国强四合院改造(北京,2007)、数字北京——奥运控制中心(北京,2008)、OCT设计博物馆(深圳,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朱锫建筑事务所作品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荣获"2017年度The Architectural Review未来建筑奖"之"最佳文化建筑"(the Winner of the Cultural Regeneration category)。为发掘更多宝贵的信息,UED在第一时间约访了朱锫老师。这也是他近年来首次接受公众媒体的采访。UED:"The Architectural Review未来建筑奖"是建筑圈内含金量非常高的一个奖项,此次获奖建筑又是一个"未建成"项目,请问是在怎样的机缘之下促成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的呢?朱锫:做这个项目的机缘还要从三位故宫老专家对景  相似文献   

6.
范路  李东  易娜 《建筑师》2006,(2):12-19
1957年,崔恺出生在北京景山附近的一个机关大院里,并在北京景山学校渡过了从小学到高中的11个年头。1977年,下乡插队的他在公社中学参加高考,考入天津大学建筑系,成为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崔恺进入建设部设计院工作。随着改革初期中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身处国家的大型设计院,他获得了大量的建筑实践机会。如今,尽管是大院的总建筑师,崔恺还经常参加各种国内实验建筑师群体的活动。可以说他同时涉足了主流与先锋两个圈子。不难发现,崔恺在建筑道路上的成长是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当代建筑界的发展深深契合的。因此他也成为一位极有代表性的建筑师。本访谈通过对崔恺的成长经历、建筑理解、工作状态以及文化交往等各方面的介绍,试图展现一位职业建筑师的个人探索轨迹,也希望由此反思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状况。根据主题,编者将访谈的内容分成几类,以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对以北京为据点的建筑师朱锫来说,2006年格外幸运,被历史快速推上舞台的中国建筑师。有着许多梦想。从建立个人事务所开始,拿到国内好地段,好项目算是一个梦想,然而能够接到海外项目,是更奢侈的梦想,只有很少的人,  相似文献   

8.
<正>朱锫,当代著名建筑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硕士。2005年创建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朱锫是中国美术馆及文化建筑设计领域中影响最大的建筑师之一。被美国赫芬顿邮报选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5位(50岁以下)  相似文献   

9.
霍顺利  吕富珣 《世界建筑》2005,(10):106-109
“建筑电讯”是1960年代英国一个重要的前卫建筑团体。本文通过对“建筑电讯”建筑思想和创作历程的客观分析,指出“建筑电讯”在当代建筑发展中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叙事景观     
正位于北京的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是当今中国顶尖的建筑设计团队之一,他们以多样化的手段应对挑战。朱锫于20世纪90年代进行过系统的建筑学学习,分别获得了清华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建筑学硕士学位。2005年,他于北京成立了个人工作室,现今还以客座教授身份任教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和北京的清华大学。当今的飞速城市化来源于大众消费社会产生的商业压力。对此需要一种映射性的观念与之相对,这种观念也是权威性建筑表现的需求所在。相背于大都市背景  相似文献   

11.
正展期:2017年4月1日-5月18日地点:柏林AEDES当代建筑中心开幕:2017年3月31日(星期五)18:30研讨:2017年3月31日16:00-18:002017年3月31日,朱锫建筑事务所首次建筑个展"会心处不在远"在德国柏林Aedes当代建筑中心开幕。展览主题"会心处不在远"Mind Landscapes直接引入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意境"美学观念。这一概念最贴切地定义了朱锫建筑事务所近些年的创作立场、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是朱锫建筑历程的代表作,也是他对"自然建筑"的一次尝试.在建筑师通往自然建筑的道路上,文章试从"自然"的反面——场地、空间、语言、材料、建造、工艺等方面对御窑博物馆进行分析,旨在呈现建筑师在追求自然过程中凸显出的个人价值,从而回应朱锫近年的设计实践倡导的自然建筑.  相似文献   

13.
正1)《广义建筑学》第1版于1989年问世。这既是一部历史作品,也是一部当代作品。作者吴良镛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和理论家之一。他成就卓著,并因致力于推动当代大都市建设和提升的理念、方法和实践的深刻改革而受到国际建筑界,特别是建筑和城市规划理论家的认可。2005年,我在北京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第一次见到吴良镛先生。1949年,年仅24岁的他协助梁思成——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之父——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至今已有67年;其间,他  相似文献   

14.
正在当代建筑越来越被视觉图像消费支配的背景下,建筑与人关系的讨论既是对建筑本质传统的一种回归,也可以作为互联网时代下当代建筑创作的新方向。本书作者中村拓志是日本新生代70后建筑师,虽然在中国国内可能不及藤本壮介、石上纯也等人出名,但他绝对是有自己独到理论见解和实践成果的实力派人物。作为隈研吾的学生,他继承了他的老师在结合当地材料与当地文化进行设计方  相似文献   

15.
尼古莱·拉多夫斯基作为前卫建筑师、教育家.1920-1930年代期间,积极地在呼捷玛斯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建筑教育体系,他在现代建筑教育方法、空间构成理论方面的发展影响了整整一代苏联建筑师并延续至今。拉多夫斯基走出了一条现代建筑教育的道路,他的这种教育思想成为现代建筑及现代造型艺术教育体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建筑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克宁 《建筑师》2006,(3):30-33
自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以来,“意义”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建筑理论领域中一个经久不衰的焦点问题。这篇文章采用不同的批评理论和方法(后现代/符号学、类型学、解释学和现象学)探讨了建筑的“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胡春  陈君 《山西建筑》2010,36(36):37-38
以新锐建筑师事务所朱锫事务所为例,从空间形态、形体形态两个方面对其创新设计语言进行了分析和梳理,进而透视当代中国建筑创新设计的状况和趋势,为进一步研究建筑创新设计的科学规律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欧蒂娜·戴克(Odile Decq)是法国当代具有影响力的女建筑师之一,l996年荣获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最高奖"金狮奖"。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校短期任教,从1992年起她在巴黎的The Ecole Speciale d'Architecture学校建筑专业任教,2007年成为该专业学术带头人。她前卫的建筑理念和建筑风格,及对事业的执著精  相似文献   

19.
朱锫的灯笼     
朱锫的建筑与他的性格很一致,具体地说,像阿庆嫂,胆大心细,弥漫着理性的浪漫。由于我们是邻居,所以在朱锫早期构思这一项目时就有所耳闻。只是朦胧的耳闻而已,单凭他朦胧的叙事,似乎他也在追求着某种朦胧的意境。这一朦胧,就朦胧了两年多,其间他似乎经历了不少磨难:甲方啊,报批啊,施工啊,但终于活过来了。于是,我就陪着几个建筑师朋友去参拜。那是个晚上,朦胧地走进了这家酒店,大堂洁白,设计感很强,会给不修边幅的游客带来震慑。有一个据说是书吧的空间,很巧妙地与地下部分穿在一起。早餐厅里的家具一般,但火柴盒  相似文献   

20.
<正>[设计师解析]本案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在限高的首都机场辐射区域内,是最高建筑的顶层LOFT,5.5米的层高、良好的采光和开阔的视野是本案的三大优势。业主被定位为一位小有成就的画家,有点小资、又有点玩世不恭。前卫、忧伤、矛盾是他的标签,也是他对于家的审美要求。所以,塑造一个具有浓厚人文情愫的"艺术社区"成为本案的最终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