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机立窑煅烧硅酸盐水泥熟料时,在窑内的湿料层以下,从温度达到1300℃到1450℃(实际上有时超过这个温度),再向下延伸到冷却带的上端的1300℃这个区段的长度,就称为底火厚度。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即通常用细钢钎插入窑内探底火时,被烧红的长度,即大约代表底火的厚度。通常情况下为0.7~1.0m。 相似文献
2.
3.
4.
1 底火不稳定的界定 1.1 底火 底火,即通常称的高温带或烧成带。如果要明确一些,那就是立窑内1350℃—1450℃—1350℃那段高温物料的整体。 1.2 底火不稳定的界定 底火的温度正常,如上述温度范围。若掺有矿化剂、晶种等的物料,最高温度可降低100℃左右;底火的厚度在1m左右;底火位置保持在喇叭口下口之上;底火的水平方向不 相似文献
5.
3 实践先行,验证优化配料效果 时值1995年暮春,我偕王象明赴G省H厂攻关。H厂工艺设备和管理都很不错,只因配料墨守高铁配方,熟料块块外观不差就是标号不高,想生产硅酸盐525水泥很艰难,窑的产量也不高。针对这种情 相似文献
6.
立窑优化配料第四步程序是配煤设定,包括煤种煤质选择、配煤量、煤粉制备工艺要求等内容,配煤应该是配料设计最重要的环节,原本有许多大文章可做,可惜因为迄今对立窑煅烧机制缺乏透彻详细的研究,可引为配煤依据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都太少,该怎样做混沌不清,使配煤实施带有很 相似文献
7.
8.
9.
10.
(接上期)三、看未来,走现代立窑之路,是山东省立窑水泥的最佳选择1.什么是现代立窑首先,现代立窑是指相对普通立窑和机械化立窑而讲的。其次,现代立窑全面采用了各项新技术,如原料均化、微机配料、生料预加水成球,小料球、暗火操作、窑体隔热保温,窑温自动化监控等。第三企业管理更加合理、科学。多数技术经济指标能与日产1000t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相比较。环境治理能达到国家的有关规定。最后,中国水泥协会立窑研究会已提出了现代立窑企业的标准如下:(1)企业规模年产水泥30万t以上;(2)工艺设备完善,全面推广应用现… 相似文献
11.
由我国资深的水泥专家丁抗生(教授级高工)先生撰写的《立窑优化配料探索》一文,是他多年来关注立窑技术发展,研究立窑独特的配料方案的结果。其中,确有不少独特的见解,值得立窑水泥工作者共同探索。 另外,因该文较长,以期刊形式发表不可能一次刊完,这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困难,望能理解。 相似文献
12.
2 立窑优化配料的探寻 立窑的优化配料是源自立窑工艺固有特性的客观存在,许多人都意识到了这种客观存在,但对它把握不住。有人用易烧性等等既有理论框架和方法试图捕捉它,未获成功。有人从实践中摸索到了效果确实的良好配料,但不能从理论上去论证和评判,各自不同的结果也形不成共识,缺乏一个公认理论来整合不同情况作出合理论断。这些困扰我也经历过,但逐渐理出一些头绪,形成一条思路,确 相似文献
13.
14.
这一节本该由王象明来执笔论述,他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是他倡导了预加水成球技术并实地推行“三平衡”的看火操作技术,见解独到,经验丰富。我与他合作学到许多东西并略有体会,结合应用优化配料,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94实施立窑优化配料的若干实际问题 4.1概述优化配料理论的实际应用 前面二章讲解了优化配料的系统观点和方法。从分析立窑熟料质量变动实际情况人手,认识并强调了煅烧工况对质量的决定性意义,进而抓住通风状况的关键作用,明确归结为出现液相后的结粒状况,最后深入研究了液相的结粒性能,在查清内在关系后,顺理成章地提出以缔造最佳液相条件为基础来实现立窑煅烧工况的正常稳定, 相似文献
17.
国内对磷渣在水泥熟料烧成中的矿化机理专业刊物上系统总结成“套路”的不是很多,见到的只是零星的点滴的“认识”,谈的是现象、是过程、是具体操作,引用的国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在我国,由于国情的需要,立窑水泥在市场上仍占据相当大的份额。随着混凝土工程的大型化、工程环境的复杂化及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人们对水泥产品提出了高性能化的要求。特别是近些年来,曾出现过“谈立色变”及“立窑水泥能否在重点工程及结构建筑部位应用”等问题,鉴于此,笔者走访和调查了省内外部分水泥市场发现,无论是立窑水泥,还是旋窑水泥其强度基本是一致的,绝 相似文献
20.
4关于熟料fCaO
4.1控制熟料fCaO的重要性凡从事水泥生产的人,无不熟悉熟料fCaO是关系到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它表示生料煅烧中氧化钙与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结合后剩余的程度,它的高低直接影响水泥的安定性及熟料强度。但它毕竟不是水泥的最终使用性能,只是为达到产品最终使用性能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