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穷致富拦沙保库——汾河水库上游水土流失十年治理成效斐然□李文银王志坚娄烦县万亩机修梯田片汾河水库是我省最大的水库,担负着太原市和晋中地区防洪、供水、灌溉、发电任务,总库容7.2亿立方米,从1961年投入运用到1987年,水库淤积泥沙3.1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2.
报刊文摘     
汾河水库上游水土流失经过5年综合治理,已收到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汾河水库是山西省最大的水库,位于太原市娄烦县。从1961年到1987年,共淤积泥沙3.1亿立方米,占总库容的43%。从1988年起省里每年拨2000万元治理水库上游水土流失。到1992年的5年中,水库上游4县以建设基本农田为突破口,以淤地坝、淤滩造地  相似文献   

3.
汾河,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纵贯我省南北,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汾河水库是我省最大的水库,担负着太原市和晋中市的防洪、供水、灌溉、发电任务,总库容7.2亿m3,从1961年运行到1987年水库淤积泥沙3.1亿m3,占总库容的43%,并侵占兴利库容0.6亿m3。抢救汾河水库,延长其使用年限,已成为一个紧迫而事关全省大局的问题。1987年,省委、省政府决定,从1988年开始,每年投资2000万元,10年投资2亿元,对汾河水库上游的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实现治穷致富、拦沙保库的目标。1997年,时值一期治理结束之际,为巩固一期治理成果,使其更…  相似文献   

4.
近日,由原省科协主席刘锡田带领的省内部分水利水保专家对汾河水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进行了考察,认为汾河水库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继续在上游实施治穷致富,拦沙保库的水土保持治理方针十分必要。 省委、省政府从汾河水库安危事关全省大局出发,于1987年果断决定,以1988年至1997年10年为期,集中投资2亿元,开展水库上游水及  相似文献   

5.
报刊文摘     
报刊文摘汾河水库上游重点治理成效斐然汾河水库是山西省第一大水库,面对日益严重的泥沙淤积,1987年省委、省政府在多次对汾河水库上游地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在10年时间内,对汾河水库上游的宁武、静乐、岚县、娄烦4县的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  相似文献   

6.
汾河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268km~2,总库容7.23亿m~3,担负着太原市的防洪、供水和晋中10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由于水库上游水土流失较严重,自1959年水库拦洪以来,至1986年已淤积3.12亿m~3,占设计淤积库容的90%。所以控制水库淤积已刻不容缓。本文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各年的水库淤积量,为水库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坚持不懈地开展汾河水库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发□本刊评论员为实现“治穷致富,拦沙保库”的目标,汾河水库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发从1988年开始到现在已进行了整整十年。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汾河水库上游四县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省、地、县...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汾河水库,是一个大型水库,担负着太原市防洪、供水和下游150万亩农田灌溉任务。但是,由于水库上游水土流失严重,致使7.1亿米~3库容淤积多达3.06亿米~3,占总库容的43%,严重威胁太原市安全和经济振兴。 7月28日至30日,山西省省长王森浩、副省长郭裕怀和省委副书记王茂林,带领省政府计委、水利厅、林业厅、农牧厅等有关负责人,到汾河水库上游的娄烦、静乐、岚县、宁武等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同当地领导共同研究,针对严重的水土流失现状,制定了五条具体对  相似文献   

9.
陕西水库——淤积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陕西省已修建各类水库1344座,总库容44.85亿立方米。其中百万立方米以上水库296座,相应库容40.78亿立方米,设施灌溉面积共591万亩,分别占全省水库总库容及全省设施灌溉总面积的90.9%和27.9%。这些水库在我省灌溉、供水、发电、养鱼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全省各类水库大多建于70年代,由干我省山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人为破坏加剧,水库自建成之日起,就面临严重的泥沙淤积问题。同时,各地也研究摸索了一些水库防淤减沙的  相似文献   

10.
张健 《山西水利》2005,21(4):5-9
通过对汾河上游的古交、娄烦、岚县等5县市的水土保持治理工程进行调研,总结了大流域规划,小流域治理,高密度集中投入、大规模连片推进,多措施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这一经验的推广促进了拦沙保库、治穷致富的根本目标的实现。文章分析了目前汾河上游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水库淤积、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滦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滦河水哺育了千百万人民。自引滦入津入唐工程完成后,滦河潘家口水库上游就成为津、唐两市重要的水源地,每年为天津市供水10亿立方米,为唐山市供水8亿立方米,为两市工农业生产用水和人民生活用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滦河流域水土资源的破坏,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5万平方公里,年侵蚀总量达4000万吨,这些泥沙大部分淤积在水库、河道之内,造成水库的“翘尾巴”和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汾河水库的降水、入库水量以及淤积量的分析,依据1963~1987年的资料建立了汾河水库淤积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并对汾河水库淤积影响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汾河水库淤积有减少的趋势,淤积除受自然因子驱动外,人类活动也是汾河水库淤积的主要因子,1988年实施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后对于减少水库的淤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古交市地处汾河水库和汾河二库之间,汾河由西向东横贯市域中部。汾河古交段全长49.5km,区域面积1537km2。在实施1994年至1997年汾河二库上游3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中,围绕减少水土流失和扶持治理区群众脱贫致富达小康的总体目标,狠抓“一线两片五点”的水土流失治理,完成初步治理面积8633hm2,在打坝造地、机修梯田、营造水保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明显成就,达到了预期目的,初步形成了适合古交市情的水土流失防治模式。1997年省委、省政府将古交市纳入汾河上游二期治理范围,进行为期10…  相似文献   

14.
范毅 《山西水利》2014,(11):21-22
1988年山西省开展汾河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和汾河上游干流河道治理工程以来,不仅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更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随着人们对水环境要求的提高,改善汾河上游河道生态环境势在必行。分析了汾河上游河道生态综合治理思路,针对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汾河水库建库运行40年中年降水、年来水量、水库泥沙淤积等实测资料比较分析,指出水库在1991~2000年的10年内降水减少情况下,年来水量增加,水库淤积显著减少,说明1987年以来进行的上游水土保持治理成效显著,效益巨大。  相似文献   

16.
田庆中  和磊  孙丽霞 《山东水利》2007,(2):39-39,48
为保证乔店水库水源地供水的水量、水质可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自然修复、综合治理等措施控制水库上游水土流失,减少水库泥沙淤积;通过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示范性工程等措施降低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金林 《水资源保护》2003,19(2):51-53
通过对影响万家寨引黄工程南干线未来供水水质主要因素———万家寨水库水质状况、汾河水库上游河段及汾河水库的水质状况的监测评价 ,以及对未来供水水质进行的初步预测 ,定性地指出了未来供水水质状况、影响供水水质的主要因素和水污染治理的重点。提出引黄工程的水资源保护应首先使万家寨水库水质达到Ⅲ类水水质标准 ;其次必须加强对汾河上游河道的水污染治理 ,其主要污染物为铁、锰等金属类及石油类污染 ;根本问题是必须彻底治理汾河水库的两条主要入库支流———涧河和岚河。  相似文献   

18.
采用1962年到2010年汾河水库淤积量数据研究了汾河水库的淤积趋势,结果显示汾河水库淤积的增长率趋缓。在此基础上,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汾河水库淤积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数学模型,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显示该数学模型拟合度很好。通过对上游来水量、汛期来水含沙量、水库运行方式的定性分析进一步说明该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同时,应用该数学模型对汾河水库未来10~50年进行模拟预测,提出汾河水库改善运行模式以缓解淤积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议汾河水库的淤积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汾河水库是山西省目前最大的水库,是汾河上中游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库容量7.21亿m3,已淤积3.6亿m3,防治水库淤积刻不容缓.从汾河水库建库40年的淤积问题入手,针对这一问题,讨论造成淤积形成的原因和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前言一些地区发生行进性水土流失,水库泥沙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淤积,降低了发电、灌溉以及供水工程的效益。许多国家和国际技术经济援助机构已经重视这个问题,并通过实现上游水土保持计划控制水库淤积。本文总结了关于运用流域管理减少水库泥沙淤积方面的技术经验。文章分以下三个主要部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