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慢回弹泡沫用聚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慢回弹泡沫用聚醚的合成方法,以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慢回弹泡沫用聚醚在质量指标和普通泡沫体系、高活性泡沫体系的发泡比较,表明此慢回弹聚醚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可以替代进口产品。  相似文献   

2.
祝春蕾 《高桥石化》2005,20(1):11-15
讨论了国产高活性聚醚在普通高回弹箱泡、连续发泡、模塑聚氨酯泡沫生产中的应用。针对箱式发泡、生产线连续发泡和模塑聚氨酯泡沫生产工艺,研究了典型生产配方的发泡情况及其制品性能。  相似文献   

3.
蒋晓群 《高桥石化》2006,21(3):9-12,37
采用新型聚合物多元醇GPOP-H45为原料,制备出具有优异的承载性、较高的回弹性、很好的开孔性及舒适性高回弹泡沫制品,并讨论了各组分对泡沫的影响及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发泡情况和泡沫性能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聚醚多元醇GK-350D在高回弹泡沫、超软泡以及慢回弹泡沫中的应用,并着重探讨了该产品对高回弹体系的开孔性能、慢回弹泡沫的手感以及在全水超软泡沫体系中对40%CLD等各项性能的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5.
采用酚醛树脂与氨基树脂的共聚物作为发泡树脂,选择合适的发泡剂、起泡剂、固化剂、泡沫稳定剂、泡沫调节剂并添加发泡助剂(改性剂)而制得的泡沫塑料模塑制品,具有导热系数小、抗压强度高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6.
对慢回弹泡沫用一系列聚醚多元醇做了研究,通过对机理的透彻把握有针对性地开发出了慢回弹用基础聚醚、开孔剂、添加剂等聚醚新产品。进一步通过对GLR-2000、GLK~15、GK-350D等产品的系统评价,发现这三个产品都很好地达到了开发要求,取得令人较为满意的结果,缩小了慢回弹泡沫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李昆 《高桥石化》2007,22(5):42-42
在日前召开的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自主创新“十强”、“百佳”表彰大会上,聚氨酯事业部聚合物多元醇GPOP-2042新工艺获2006年度市“百佳”项目奖。聚合物多元醇GPOP-2042是一种高固含量、粘度适中、稳定性好、残留量低和制品性能优良的新型聚氨酯原料,提高了聚氨酯泡沫制品的开孔性和承载性,降低了泡沫密度和生产成本,可广泛应用于高档家具、汽车等领域。GPOP-2042性能可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媲美,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产品的制作工艺“制备高稳定性、低粘度聚合物多元醇的连续法”(即事业部自行开发的DMC聚醚新工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国产高活性高固含量聚合物多元醇在普通高回弹箱泡、模塑聚氨酯泡沫生产中的应用。针对箱式发泡、模塑聚氨酯泡沫生产工艺,研究了高活性高固含量聚合物多元醇的发泡宽容度,用量变化对发泡情况及其制品性能的影响,与国外产品进行发泡及制品性能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制慢回弹聚醚多元醇A,普通软泡聚醚多元醇EP-330N,聚合物多元醇POP3628作为组合料与异氰酸酯进行反应,制备出一种汽车座椅用慢回弹聚氨酯泡沫体。实验结果表明:当硅油为0.6g,催化剂A1为0.3g,催化剂A33为0.35g,催化剂T9为0.5g,发泡剂水为3.5g,开孔剂为3.0g时,慢回弹聚氨酯泡沫体具有较好的泡孔结构,密度和力学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多元醇、简称POP,是一种改性接枝聚醚多元醇,是一种新型的聚氨酯原料,通常用来制造聚氨酯泡沫,可单独或与其它聚醚混合使用。高活性高固含量聚合物多元醇是聚合物多元醇中的一种特殊的产品,其技术含量较高,生产难度较大,聚合物多元醇可广泛地应用于制造高回弹,高负载、高硬度的轻质及半硬质聚氨酸泡沫生产中,不信可以提高泡沫制品的物理性能,而且可大大地降低泡沫的成本。聚合物多元醇 GPOP-H30是以高活性聚醚、苯乙烯、丙烯腈、大分子单体、聚合控制剂、引发剂等为主要原料合成的高活性高固含量聚合物多元醇。讨论了生产方法、大单体、ISOP、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反应压力等工艺条件对POP质量的影响,得到了较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以自制高固含量低粘度聚脲多元醇为主要原料制备了高回弹聚氨酯软泡,研究了对泡沫的密度、回弹率、压陷硬度、水平燃烧速率和氧指数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固含量聚脲多元醇可以提高泡沫的热稳定性,使高回弹聚氨酯软泡有更好的耐燃性,甚至可离火自熄;对软泡的密度影响不大,对泡沫的回弹率和压陷硬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密度开孔聚氨酯泡沫广泛应用于海底管道配重层接头部位的填充,其熟化时间影响着海底管道施工效率。从化学反应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聚氨酯泡沫塑料熟化时间的因素,设计了三种配重层补口填充结构,测试了不同时间、不同施工工艺对其抗压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减少聚氨酯泡沫用量、采用水喷淋降温强化散热有助于缩短聚氨酯泡沫的熟化时间,每种补口填充结构结合相应的施工工艺都可有效缩短聚氨酯泡沫的熟化时间,加速聚氨酯泡沫塑料强度增长,提高海上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3.
泡沫流体广泛应用于酸化、冲砂洗井、堵水等作业中,泡沫发生器的结构直接影响泡沫流体的质量以及应用效果。通过对射流式和同心管式泡沫发生器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得到了泡沫发生器内部的速度分布、气液相分布和压力损失。由模拟结果知,射流式泡沫发生器的泡沫均匀程度要好于同心管式泡沫发生器;在一定范围内气液相入口的速度对出口泡沫流体的均匀程度影响不大,但对压降损失影响较大。在设计泡沫发生器时,应该根据泡沫产生速度的要求调整泡沫发生器入口尺寸,降低发生器的压降损失。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模拟泡沫沥青混合料在车辆动载作用下的动态性能,便于与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比较,采用劈裂法对混合料动态性能进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骨料类型、级配、水泥用量等对泡沫沥青混合料动态回弹模量的影响,总结了泡沫沥青混合料动静模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徐荣  任皓 《钻采工艺》1992,15(4):54-57,15
泡沫酸化已广泛使用在碳酸盐岩层作为增产手段。文章对泡沫的特征,试验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凡由泡沫完成的酸化一般都可产生细而均匀的蚀孔,能产生深部渗透能力,分支孔道小。文章介绍了实验室试验过程。  相似文献   

16.
泡沫冲砂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泡沫冲砂作业,是用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和空气组成泡沫,用它做冲砂液进行修井时冲砂。作冲砂液的泡沫其粘度可高达100mPa·s。Alipal CD—128表面活性剂溶液与CO_2形成的泡沫品质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活性剂溶液温度一般在40~50℃时有最好起泡力;混气比以30~50为好;气源选用油田常用空压机。文中还对泡沫密度和泡沫柱静压、泡沫管流进行了计算介绍,并举了实例。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 对于贵刊在1988年第6期上发表的杨瑞风同志所提供的“泡沫塑料保温材料一览表”,我们发现有值得指出与商榷之处。该表所列的泡沫塑料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均比实际可能的导热系数低了10倍,使用温度也与实际可使用温度不符,以第一种泡沫材料为例,这是1986年通过石油部部级鉴定并获部二等奖的其使用温度为-40~130℃,根据广泛调研,其它泡沫保温材料的实际使用温度也都在150℃以下,由于国内外目前尚无衡量泡沫保温材料耐热性和允许使用温度的统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作为保温材料,具有重量轻、比强度高、保温性能好等优点。近年来已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泡沫黄夹克防腐保温管道,就采用了这种优良的合成材料做为保温层。在“一步法”泡沫黄夹克成型工艺中,我们使用的是双组份原料,一组份是异氰酸酯;另一组份是组合聚醚。双组份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性能取决于所用的原料。只要选材和使用得当,这种泡沫塑料的性能和外观,与多组分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基本相同。但采用“双组份”的优点是能简化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尤其适用于“一步法”泡沫黄夹克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19.
泡沫流体作为一种可压缩的非牛顿流体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和渗流特性,在油气田开发中可广泛应用于低压、易漏失及水敏性地层的钻井、完井和油气井增产等措施中,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介绍了泡沫流体用起泡剂,总结了泡沫流体在井筒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泡沫钻井、固井、压井、诱喷、洗井及排液,指出了目前泡沫流体增产系列技术的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针对现有研究未有模拟高温(≥120℃)高压(≥40 MPa)泡沫驱油条件、泡沫性能难以反映现场真实情况的问题,在恒定泡沫液质量分数为1%、压力为40 MPa、矿化度为22×104 mg/L的缝洞油藏条件下,开展了5种泡沫体系性能评价。方法 采用高温高压流变仪测试了不同高温条件下的泡沫基液黏度、起泡体积、消泡半衰期和泡沫综合指数,体视显微镜原位观察高温泡沫形貌。结果 温度适应性从强到弱的泡沫顺序为:双重交联聚合物复合泡沫>微分散凝胶强化泡沫>纳米黑卡增强泡沫>常规高温泡沫>高温淀粉凝胶泡沫。结论 除微分散凝胶强化泡沫外,其余4种泡沫在温度由110℃升至150℃过程中,泡沫平均直径均呈明显增大的趋势,双重交联聚合物复合泡沫和微分散凝胶强化泡沫耐高温性能相对更好;除双重交联聚合物复合泡沫外,其余4种泡沫的黏度、起泡体积、半衰期、泡沫综合指数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双重交联聚合物复合泡沫液的起泡体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