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为了实现某导弹发动机的稳定点火,对点火装置B—KNO3输出装药的药型和药量进行了设计及试验,确定了点火药量为(2.5±0.1)g,药型为环状,并通过相关试验验证了B-KNO3输出装药的强度及输出性能,验证试验表明B-KN03输出装药满足发动机点火要求。  相似文献   

2.
某固体火箭发动机用电点火具装药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B/KNO3点火药的特性,采用三种不同药型的点火具装药进行对比试验和分析,并针对电点火具的性能指标要求,分别对传火药、过渡药、点火药环进行了计算和设计,确定了适用于某固体火箭发动机用电点火具装药的药型。  相似文献   

3.
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装置的设计优化通常依靠它与发动机进行匹配试验来确认。匹配试验周期长、费用高,如果辅以热通量的测量,可以减少匹配试验次数,降低试验成本,缩短设计周期。依据热通量测试原理,制作了箔式铂热通量计和固体火箭发动机电点火具热通量测试装置。对3种不同药型的B/KN03点火药装药进行瞬态和轴向热通量分布的测量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某空空导弹点火发动机电点火具B/KN03点火药装药的药型,并且通过点火发动机匹配试验验证了装药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使用缓燃推进剂的小型点火器点火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可靠点燃某运载火箭芯级发动机的主装药(缓燃双基推进剂),并满足低温(-40℃)可靠点火和高温(50℃)点火压力峰值不高的设计要求,通过设计点火方式、选择点火药、设计点火药盒结构及试验,确定了点火药为高能药与双基药片,点火方式为逐级点火,点火药盒结构采用多个排气孔的设计方案。经验证表明,该方案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马玉英  郭效德 《含能材料》2004,12(Z1):404-407
高燃速改性双基推进剂由于其结构具有多孔性以及临界压力较高,致使在发动机实验中出现了低温点火难的问题,表现为发动机熄火、断续燃烧、爆炸等不正常燃烧现象.为了解决低温点火难的问题,通过选择不同的点火药、增加点火药量以及采用不同的点火方式等方法,进行了一定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装药条件下,采用几种点火药混合、增大点火药量进行点火,有望解决低温点火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火箭发动机传统颗粒型点火具工作过程中点火药与包装纤维素材料的相互作用,及其药型结构对能量释放特性的影响规律,制备了系列点火药/纤维素复合样品,并采用同步热分析(DSC-TG)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联用仪,研究了纤维素外壳对点火药热反应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模拟点火腔研究了装药结构、装药量及配方组成对能量释放过程及燃温分布的影响规律。主要通过高速相机和高速红外热像仪获得了不同点火具的火焰结构及火焰温度分布,并与采集的压力数据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纤维素壳体会降低黑火药和Mg/PTFE点火药的总凝聚相反应放热量,当纤维素含量为33.33%时,2种点火药的总放热量分别降低了66.36%和29.98%,然而B/KNO3点火药的放热量却提高了2.39倍。气相分解产物和燃烧凝相产物分析表明纤维素并未改变黑火药和Mg/PTFE热反应路径。模拟点火过程研究表明,药型为大圆柱体形装药量10 g的黑火药点火具在点火燃烧过程中会发生预点火现象,点火药生成大量气体携带部分未着火颗粒先破壳再实现点火。纤维素壳体起到了一定的增压效应,为初始火焰的建立奠定了压强基础。装...  相似文献   

7.
Zr/KClO4激光点火延迟时间与装药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楠  曾雅琴  傅宏 《含能材料》2008,16(5):487-489
采用光纤插入式激光点火器测定了Zr/KClO4点火药的装药密度和压药压力的关系及激光点火延迟时间和装药密度的关系,得出在压药压力5~130 MPa范围,对应的装药密度变化为0.94~1.39 g.cm-3;在密度1.0~1.38 g.cm-3范围,对应的点火延迟时间变化为2.83~0.54 ms。在装药密度≤1.25 g.cm-3时,点火延迟时间随密度变化较快,装药密度≥1.30 g.cm-3时,点火延迟时间随密度增加趋于稳定,最短点火延迟时间约为0.54 ms。在装药密度较低时,如低于1.07 g.cm-3,对应压药压力低于30 MPa,实验数据散布较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验证点火器对发动机装药的冲击情况,对2种结构、5种状态的点火器进行了35发模拟点火试验,验证了不同状态点火器的点火冲击情况.结果表明:传火药盒是点火器点火冲击的主要来源,传火药盒药量增大,冲击梯度也增大,此外,采用玻璃钢网壳结构可减小点火冲击.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引燃药、点火药、装药密度、药剂粒度对电火工品作用时间,药剂种类对安全电流以及点火药和输出装药对电火工品输出性能的影响,从上述各方面对电火工品装药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常用点火药剂NC(硝化棉)、奔奈和BP(2~#小粒黑)作为点火药,以点火延迟时间及特征点火药量作为点火性能判据,考察了3种点火药的点火性能。点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BP点火延迟时间最短,电热镍镉桥丝点火时间约23ms;奔奈点燃发射药的能力最强,点燃RGD7A基发射药特征点火药量较NC和BP少6%;使用BP和奔奈作为点火药,可使装药的点火燃烧速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影响点火药点火温度的因素及其与能量输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给定金属,氧化剂体系的DTA试验,研究了影响点火药点火温度的因素,说明了它们和点火药能量输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炮用点火系统的内弹道点火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模拟弹道炮进行了普通中心点火系统和LVC中心点系统对发射装药的点火一致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的评价指标可以有效地反映点火系统的点火性能。  相似文献   

13.
含能材料在激光作用下的点火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慧卿  严楠  华光 《火工品》2001,(2):49-52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含能材料在激光作用下点火特性的研究现状,综合给出了激光的功率、脉宽、光点尺寸以及含能材料的粒度、密度和掺杂对药剂点火阈值能量和延迟时间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点火药点火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成一  陈守文 《火工品》2001,(4):21-22
研究了3种点火药的燃烧性能及它们对气体发生剂的点火能力.试验表明,黑火药的比容较大,但燃烧热较小,而B点火药的燃烧热很大,但比容较小,因此它们的点火压力不大.K1K点火药燃烧热较高且比容较大,即点火压力较高,它能迅速点燃NFA -2气体发生剂,并提高这个气体发生剂的燃烧速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黑火药、混合型点火药在吸湿性、燃烧性能及输出特性等3方面的对比试验,分析两种药剂作为点火药使用时点火性能方面的差异,并对其使用范围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6.
激光点火药剂在长贮时的性能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激光点火性能试验和差热分析(DTA),对点火药剂B/KNO3在长贮过程中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点火药剂在密封的保干器内放置8个月后,其激光点火感度明显提高,点火延迟时间转折点出现的能量密度变大;B/KNO3放热量由1.86kJ.g-1提高到3.11 kJ.g-1,B/KNO3/酚醛树脂的放热量由2.21kJ.g-1提高到3.48 kJ.g-1。  相似文献   

17.
点火药贮存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查几种点火药长期包装贮存的相容性,分别使用原始的、经过不同温度加速贮存的、库房内密封包装贮存的3种状态的点火药,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真空安定性法检测它们的相容性.同时研究了库房内密封包装贮存2.5a的点火药的相容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点火药在长期密封包装贮存期间,虽然其第1分解峰峰值温度之差小于5℃,然而由于分解的表观活化能改变率增大,其相容性也变差.  相似文献   

18.
火炮点火系统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朗  张寿齐 《火工品》1997,(3):49-52,,45,
回顾了火炮点火系统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几种新的点火系统,对火炮点火技术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化学沉积点火药制备机理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多组分(3组分以上)化学液相沉积点火药制备的新技术,通过组合点火管产品点火性能试验,验证了化学液相沉积点火药点火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提出该项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研制高能量密度无铅的火工药剂,以纳米铝粉和纳米氧化钼为原料,采用超声分散混合的方法,制备了绿色环保的纳米含能材料Al-MoO3。通过冷场扫描电镜和差热分析(DSC)对纳米含能材料Al-MoO3进行了表征分析,制作了电点火头和激光点火头,进行了点火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纳米含能材料Al-MoO3在52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其中电点火头的50%的电压发火感度为22.8V,激光点火头的50%的发火感度为5.1mJ。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