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渔作为清初"一位出色的文学艺术家,又是一位当行的编辑出版家",素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美誉。李渔除了创作戏曲、小说、诗、词、散文和撰著戏曲理论之外,还创作了200余副对联,在楹联领域的造诣也很深。  相似文献   

2.
李渔是我国戏曲史上一位有成就的戏曲理论家和有美学自觉的剧作家.尽管系统的戏曲理论在李渔人生暮年完成,但作为一个潜心于戏剧的实践者来说,早在他的创作中已有了高度的"立主脑"、"密针线"等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3.
在数量不多宋代楹联中,部分作品的质量不高。整体看来,宋代楹联只能算处在起步阶段,这种状况持续到元代。现存宋元楹联数量少,篇幅短,但作为文学样式之一,它仍然发挥着"针孔"的作用。通过现存宋元代楹联可以窥见宋元时人们的人生态度,以及社会风气、文学本体方面的发展对楹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衣以章身"是李渔服饰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人"在着装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服饰永远也不可能独立于身体之外而自成体系,只有与肤色、形体、身份相协调的服饰穿起来才是美的.李渔特别推崇青色,认为无论贵贱、老少、肤色黑白,都是相宜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19世纪以来李渔作品在英语国家的译介和传播,认为英语世界是按照自身需要,通过文本选择、翻译改写、评论引导等方式,操控了李渔形象的建构,对作家和译出语文学声誉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文章最后针对当代典籍外译的选材、方法、相关研究等提出几点建议,旨在最大限度减少操控的负面影响,保证中国文学文化外译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闲情偶记·饮馔部》所具体论及的各种饮馔的内容之中 ,可以看出 :在李渔的饮食营养卫生方面的基本观念和意识中 ,一方面包含着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符合现代饮食营养卫生学原则的基本认识和见解 ,另一方面又有与现代营养卫生学相悖之论。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的剧作家阮大铖和李渔在喜剧创作方面皆取得了较高艺术成就,他们都追求结构的以悲衬喜、情节的曲折新奇和场面的欢快热闹。但相比之下,李渔的喜剧艺术技巧更为成熟、手法更为多样,比阮大铖更善于发掘悲剧情节中的喜剧因素,更合理地使用误会、巧合手法,也更善于在热闹的场面中展现人物的喜剧语言和喜剧性格。  相似文献   

8.
楹联是我国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楹联也往往是人们用来表达爱憎情感、伸张正义呼声的重要载体。在我国蔚为壮观的楹联文化中,浸润着强烈的反贪倡廉意识,具体表现为:刺贪刺虐,鞭挞贪官污吏;警示劝诫,力戒利欲熏心;自勉自律,谨守勤廉节操。  相似文献   

9.
清代联学大师梁章钜秉承师说,认为楹联作为一种具有独立意义的文体肇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实际上,唐代才是楹联的真正产生时期。楹联产生于唐代,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梁章钜还对应制联、庙祀联、寿联、挽联、切姓联及集句联等楹联子类的起源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渔作为清初著名文学家、戏曲家,著有《闲情偶寄》一书,其中《饮馔部》对饮食之道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饮食观。在烹饪原料的选择方面,作者形成了崇尚自然、重蔬轻肉;推崇节俭、反对奢靡;注重产地、讲究品质;谨慎杀生、人文关怀的烹饪选料观。分析其观点,对促进人们了解烹饪原料特点,科学选择原料并优化工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明代,楹联创作主体的隐逸身份非常明确,他们留存下来的较丰富的作品让人们对隐逸类楹联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隐逸类楹联在明代的表现形式为方外人和山人的楹联.《罔措斋联语》是担当出家之后的作品,基木上是为佛门撰写的,故辞句中充盈着佛言祖训,禅机禅理.陈继儒的楹联体现了他作为山人的独特心态与视角,反映了晚明时期山人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著名剧作家阮大铖和李渔的戏曲作品有着相似的喜剧风格,但李渔的喜剧艺术手法更为多样、成熟,更善于发掘情节、场面、人物性格、人物关系间的喜剧因素。主要原因在于,从二者的人生道路来看,阮大铖更热衷政治活动,注重功名权势,而李渔则注重文学艺术的商业化和娱乐价值;从他们的人品性格来看,前者投机钻营、首鼠两端、气量褊狭,后者则旷达乐观,较有民族气节;从他们的戏剧观念来看,李渔集中国古典戏剧理论之大成,其对于喜剧艺术的理论总结显然比阮大铖更为全面、深刻。  相似文献   

13.
杭州西湖楹联是西湖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湖景观中具有点景、增意、导游等作用。本文将从内容意蕴、审美价值、导游功能三方面对其予以解读,以强调楹联文化在西湖旅游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南岳衡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本文对南岳楹联的特色进行分析,在深刻理解和把握南岳楹联的意义、意境、意象以及技巧等方面的基础上,结合中西方文化差异,探讨其翻译策略,使楹联译文尽量再现意境美、音韵美和形式美。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我国清初著名的戏曲家、园林设计与室内设计家李渔所生活的时代为背景,以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成就为环境,历史地分析了促进传统室内陈设艺术发展的因素;文章将李渔关于传统住宅室内陈设艺术的论著-《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中陈设品的“制度”和“位置”理论与设计为评析对象,站在现代设计的角度,结合艺术理论和系统观点,以发展的眼光重新认识李渔的传统住宅室内陈设艺术理论与设计,总结其艺术风格、设计作风及艺术精神,进  相似文献   

16.
楹联于清代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清末状元张謇为我们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楹联,但对张謇楹联的研究却相对较为薄弱,从张謇楹联的特性与楹联自身的特点探究了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地调研、参考相关书籍获得二手数据的方式对楹联景观的基本意象进行规范性分析,探讨楹联景观的空间布局分异特点以及楹联景观在中国风景园林发展中的重要价值。结果表明:根据体现的基本意象差异划分为景点描述美景类、说明类、借景抒情类、状景叙事类、歌功颂德类、感慨古今类、启迪教化类、励志自勉类8种类型。不同基本意象类型的楹联景观空间布局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同旅游目的地中不同类型楹联景观的空间布局差异和不同区域背景下不同类型楹联景观的空间布局差异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清代戏剧家李渔所处的时代背景,对李渔“贵新”的艺术主张进行了概要的述评,并指出在一个崇尚复古和大一统的文化传统下,李渔对“新”、“变”的艺术创作要求是中国文人追求个性独立与艺术追求自由本质的一次融合。李渔对“新”的艺术要求与西方艺术论的“陌生化”又有显著的不同,其差异正可显示两种文化在艺术论中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我国清初著名的戏曲家、园林设计与室内设计家李渔所生活的时代为背景,以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成就为环境,历史地分析了促进传统室内陈设艺术发展的因素。文章将渔关于传统住宅室内陈设艺术的论著——《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中陈设品的“制度”和“位置”理论与设计作为评析对象,站在现代设计的角度,结合艺术理论和系统观点,以发展的眼光重新认识李渔的传统住宅室内陈设艺术理论与设计,总结其艺术风格、设计作风及艺术精神,进而提出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新观念和新技术手段,在传统与现代化的双重作用下,发展中国室内陈设艺术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