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ICP-MS测定河底积物中15种稀土元素和钍的方法.工作中就仪器的工作参数对被测元素的影响和常用的硝酸、盐酸以及高纯去离子水中杂质和工作气体产生的干扰进行了研究;讨论了ICP-MS和ICP-AES检测限的差异并与文献值比较。测量了标准物质和河底沉积物样品,所得结果与推荐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3.
4.
5.
6.
孙靖  张洪渡 《质谱学报》1996,17(1):9-14
本文研究了应用ICP-MS法测定钢铁中微量杂质元素(As,Sn,Sb,Pb,Bi)的实验方法,考察了内标元素,试样溶解介质,酸度,分离,富集条件,样品基体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用数学公式校正HCl对测定As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用硝权或王水溶解样品,In为内标元素,数学校正消除谱线及非谱线干扰,按此方法测定标准钢样中上述微量杂质元素所得结果与推荐值吻合RSD小于8%,可直接进行钢铁样品中“五害”  相似文献   

7.
微波溶样ICP—MS法测定人发标样中15种稀土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微波高压溶样、ICP-MS加入标准校正及分析质量控制方法,对GBW07601人发标样中15种超痕量稀土元素含量的测定进行了研究。选择了微波高压消解最佳条件和仪器测试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8.
ICP—MS总量法测定原煤中45种元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eterminationof45ElementsofRawCoalbyMicrowaveAcidDigestionICP-MS1微波消解样品1.1微波消解的优点微波消解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新的样品处理技术,其消解方式可分为常压微波消解和高压微波消解。由于原煤样品十分难溶,采用高压消解,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封闭容器的压力、酸的沸点升高,使封闭消解达到高温、高压,样品分解完全,大大缩短了消解所需时间;门)封闭容器消解时几乎没有蒸气损失,消除了易挥发成分损失的可能性;(3)封闭消解样品只需少量酸,不需要继续加入酸以保持体积,所以避免样品被沾污,同时…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本工作采用HNO3+H2O2微波溶样,ICP-MS直接测定小麦的粒、茎、穗和叶中15种痕量稀土元素。对微波溶样和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选用Re作内标可补偿基体效应。方法检出限为65-24.0pg/ml,麦粒的加标回收率为95%-104%,RSD为2.1%-3.9%。方法快速、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13.
应用Li2B4O7熔融玻璃中加入定量的In内标,以NIST610、612玻璃为外标,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对岩石样品中痕量稀土元素的测定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的RSD在1%-10%之间。方法用实际样品的分析,测定结果满意,该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4.
硫化物矿物中铼和锇的ICP—MS测定:逆王水分解样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芝  杜安道 《质谱学报》1999,20(3):111-112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说明,当环境中粉尘较多时,将对ICP—MS仪器的灵敏度、稳定性产生的影响。粉尘影响的程度与其浓度、积累和环境湿度有关。湿度超过70%的时候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应用ICP-MS法测定钢铁中微量杂质元素(As、Sn、Sb、Pb、Bi)的实验方法。考察了内标元素,试样溶解介质、酸度,分离、富集条件,样品基体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用数学公式校正HCI对测定As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用硝酸或王水溶解样品,In为内标元素,数学校正消除谱线及非谱线干扰,按此方法测定标准钢样中上述微量杂质元素所得结果与推荐值相吻合,RSD小于8%,可直接进行钢铁样品中"五害"元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本课题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研究金属饲中10 种非稀土杂质元素(Mg,Al,Fe,Ti,Cu,Ni,Mn,Co,Zn,Cd,Ba,W,Cr,Sr,Mo,Pb)的分析方法。选择了测量同位素,讨论了酸度对测定的影响,进行了加标回收率和误差统计实验,元素的检出限在0.05ng/mL,测定下限在0.1-10μg/g。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电热板消解、微波消解和全自动石墨消解3种方法对大气PM2.5中的6种重金属用ICP-MS进行测定。全自动石墨消解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4%~108%,RSD为1.5%~3.4%。实验证明该方法提高了样品前处理自动化程度,提高了操作规范化程度,减少待测物的损失,提高了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前处理简单,减轻了分析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能更好地适应当前日益繁重的监测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