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建全  廖国华 《地下空间》2001,21(5):407-411,417
利用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结构条件,对覆岩离层产生的力学结构及力学条件进行了理论探讨,分析了采动覆岩离层可能出现的位置,并提出了计算最大离层的方法,对现场更好地应用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覆岩离层变形力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采动覆岩非同步弯曲而产生离层的特征及覆岩离层注浆减缓地表沉降新技术实施的急需,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将离层岩层假设为岩板,研究其变形特性,真实地反映了离层岩板在水应平力和自重应力作用下变形的本质,并建立了岩板挠度的力学模型,其力学模型可推广应用于离层注浆条件下的离层岩板的挠度计算,为离层注浆新技术的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岩层移动离层演化规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试验与理论分析 ,对岩层移动过程中的离层位置与离层量、离层动态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覆岩离层主要出现在各关键层下 ,覆岩离层最大发育高度止于覆岩主关键层。当相邻两关键层复合破断时 ,尽管上部关键层的厚度与硬度比下部关键层大 ,其下部也不会出现离层。关键层初次破断后的离层区长度和最大离层量仅为关键层初次破断前的2 5 %~ 3 3 %。因此 ,离层区充填应在关键层初次破断前进行 ,并保持关键层不破断。针对目前覆岩离层区充填工艺不能阻止覆岩关键层初次破断的问题 ,提出了离层区充填与留设煤柱相结合的“覆岩离层分区隔离充填减沉法” ,发展了覆岩离层充填减沉技术  相似文献   

4.
采动覆岩移动及其导致的离层分布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极其复杂的问题,具有极强的不可视、不可触等特点,因此,理论分析和现场观测都是十分困难的。对矿区采动覆岩的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研究,重点分析了覆岩中离层的发展高度变化规律、离层区域范围的确定以及煤层采出厚度的影响作用等。数值模拟再现了采动覆岩运移及离层产生的全过程,揭示了离层高度与工作面推进距离、离层区域发生范围和煤层开采厚度之间的关系。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了覆岩离层产生的位置、离层大小等,从而为采用离层充填注浆控制地表沉陷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离层注浆条件下覆岩变形破坏特征的连续探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覆岩破坏的发育高度及其分布形态是合理确定开采边界及留设防水煤岩柱的基础。为了探讨覆岩离层注浆条件对导水裂隙带形态的影响,采用前端泄露式多回路注(放)水系统,应用井下仰孔分段注水法对东滩煤矿14308工作面覆岩离层带实施注浆充填条件下综采放顶煤导水裂隙带的破坏特征进行了连续探测。探测结果表明:厚煤层综采放顶煤条件下覆岩离层带注浆时的覆岩采动导水裂隙带高度略高于正常条件下的覆岩采动导水裂隙带高度,走向方向的采动导水裂隙带高度低于倾向方向的采动导水裂隙带高度;离层带注浆时的覆岩破坏形态和范围向工作面外侧突出较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工作面上覆高位硬厚岩浆岩条件,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了主关键层下离层空间的演化过程与形态特征,分析了离层空间的层位演化与横向扩展规律、覆岩与主关键层的运移规律;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离层空间形成的机理与条件,提出了离层空间演化特征的确定方法,建立了主关键层底部最大离层空间的分析模型与预测方法。研究表明:岩层组合失稳运移形成"月牙"形离层空间,以间歇式跳跃上升至岩浆岩底部,岩浆岩底部存在较大的离层空间,并由"月牙"形逐渐转变为"一字"形,岩浆岩破裂运移导致离层闭合。离层空间在亚关键层及主关键层底部自下而上动态发育与闭合,层位高度及发育范围与推进距离呈正相关性,可采用"多梯形"方法确定其演化过程。覆岩运移经历下位关键层沉降、运移向主关键层底部发展、底部盆地沉降、岩浆岩运移及整体稳定等5个状态,覆岩下沉形态先后呈"V"型、"√"型及"U"型。岩浆岩运移过程分为下部支撑、底部离层扩展、破裂随动、失稳运移及离层闭合稳定等5个阶段。建立了最大离层空间的覆岩结构及弹性基础梁模型,得到其断面积和体积的预测计算式,为高位岩浆岩下安全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下大空间开挖以后,上覆岩层发生离层,各岩层层板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且岩板又可以看作薄板来考虑,因此就可以采用经典弹性力学建立三维叠合板模型并研究地下大空间的上覆岩层的分布规律,计算出多层叠合板岩层的挠度及其离层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水平及缓倾斜煤层开采条件下离层值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层开采诱发岩层与地表移动和变形所导致的地表沉陷对地表建筑物产生很大的影响和破坏。覆岩离层充填技术作为矿区开采沉陷控制的新方法,在我国一些矿区的应用实践证明,其控制效果和经济效益均很显著,但在减沉机理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其中离层充填减缓地表沉陷技术在应用中的一个关键任务之一就是确定离层产生的位置及其大小,目前仍处于经验判定阶段,尚没有完善和准确的理论计算方法。根据薄板小挠度力学理论的基本思想,分析了采用薄板小挠度理论计算采动覆岩中离层产生位置及其大小的可行性及边界条件确定的合理性,探讨了水平及缓倾斜煤层开采条件下离层产生位置及离层值大小(薄板挠曲度)的理论确定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这些结果对于现场在应用离层充填技术减缓地表沉陷过程中确定离层产生的位置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沉积地层中,岩层表现出层状且具有明显的层面,地下开挖后,覆岩中常常产生沿着层面的离层.但是,由于各层岩性的差异、地下工程开挖工序的变化、岩层层面高度的不同等因素,导致离层规律极其复杂.研究了扰动覆岩离层异速发展问题,首先通过建立岩层地基梁-岩梁组合力学模型,分析和认识了离层异速发展的力学根源;然后,借助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手段,验证扰动覆岩离层异速发展现象,并系统研究和分析了扰动覆岩离层发展规律,研究揭示了地表沉降与覆岩离层异速增长的关系,这对认识地表沉降基本规律和实施沉降损害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覆岩离层变形力学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研究覆岩离层受力状态及其发生机理为目的,采用RFPA岩石破裂分析系统,模拟研究位于采动后形成的压力平衡拱内岩层水平应力、垂直应力、剪应力集中位置及与初始应力的倍数关系,为覆岩离层产生位置、离层大小等研究和确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供暖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分户供暖是目前住宅工程采暖系统的主要形式,与传统的供暖形式不同,要保证良好的供暖效果,就要解决好采暖系统的供热方式、管道材料的选用、系统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西分离立交桥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计锁 《山西建筑》2003,29(7):273-274
针对阳泉市义井至白泉一级公路大西分离立交桥设计,介绍了其基本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了合理的施工方案,具体施工后,达到了工程量省、造价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目前传统的按面积平摊中央空调计费方式的缺点,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目标,提出了中央空调分户计量的意义、市场需求,介绍了两种有利于节能的中央空调系统分户计量系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现有高桩承台体系的缺点入手,引入摇摆抗震技术,提出了分离式承台系统,介绍了该体系的基本特性,并从该体系的主要力学特点出发,采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开放式与限位式两种分离式承台数值模型,在分析该模型的可行性之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简支桥梁模型,分析了几项主要的动力响应,包括墩底弯矩、边桩拔出力、墩顶位移以及承台抬起高度,最后分析了该体系的优势以及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赵卫红 《山西建筑》2004,30(5):108-109
就上跨高速公路分离式立交桥的设计,从桥位的选定、桥位勘测、桥型选定和室内设计等方面提出具体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并指出跨线桥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期出现结构新颖、形态美观的新型跨线桥。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光伏建筑刚刚起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各种形式的光伏建筑系统,还有一个深化认识、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将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造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光伏建筑设计施工的成套技术,为绿色节能建筑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立交变速车道的形式与长度,总结分析了国内和美国、日本等国外的研究成果,从汽车的行驶理论、行驶习惯、道路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提出了变速车道的选择原则和不同车速下的变速车道长度。  相似文献   

18.
钱申春 《安徽建筑》2014,21(5):359-361
原合肥绕城高速上跨庐州大道立交桥的拆除工程,本桥的拆除采取半幅施工半幅封闭的方式,以“安全第一、施工有序、平衡对称、化整为零”的拆除原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取的拆除方案是贝雷钢架支点搭设,然后对梁体进行分割,切割后的块体采用大吨位吊车吊离贝雷钢架,就近落位后运至场外集中破碎.通过技术分析和相关验算,本拆除方案满足力学要求,拆除过程对环境影响较小,方案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A typical objective for use of actively and/or passively controlled devices is to partly convert input energy to other energies such as temperature through damper systems including actuators and so on and thereby substantially reduce the magnitude of strain energies to be introduced into the structural members. Accordingly, it becomes very important to provide a common basis for assessing the energies of earthquake input, strain, and viscous and hysteretic damping of subject structures. For this reas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that is able to evaluate the energies by means of separated variables; that is, an equivalent energy spectrum for a given ground motion is expressed in terms of the product of an elastic spectrum S(ω) and functions of viscous damping ratio h and ductility factor μ via statistical studies on energy response values of structures to be subjected to 150 real ground motions and then illustrates a procedure to apply established formulas to a performance-oriented design practice.  相似文献   

20.
整体分离式双玻百叶隔墙是集成式隔墙的一种,以某办公楼工程为例,阐述了整体分离式双玻百叶隔墙施工原理、施工技术要点,该技术采用工厂化加工,现场墙体机械拼装,加快施工进度,能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