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四、对建国初期梁思成首都规划工作的评价——远见与不足我们试图从北京城建国三十多年来的城市建设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以及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历史名城保护的理论和国外著名历史名城保护的实践等方面来评述梁思成的北京规划和古都保护思想,  相似文献   

2.
袁鹏  解旭东 《华中建筑》2008,26(11):199-202
梁思成先生作为中国近代时期第一代建筑师及建筑教育家的代表,对中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学术思想中的相关部分对当代建筑师和规划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该文通过介绍并分析梁思成先生关于北京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所做的相关工作,试图揭示出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总布胡同24号院,曾是两位对北京古城保护作出重大贡献的建筑泰斗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上世纪30年代,正是在这里,梁思成林徽因组织了北京著名的文化沙龙"太太的客厅",沙龙名人聚集,话题非常广泛,切磋学问、议论时局、谈文论艺(图1).2009年,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却面临了一场拆除风波,故居部分被拆;在此之前,故居前院也建起了三层小楼,故居结构破坏严重(图2).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面临的问题也是目前北京旧城名人故居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采访时间:2018年7月11日~13日AC:在日常的教学或科研中,您曾参与或主导过哪些与北京城市问题相关的课程或课题?课程如何安排?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哪些素质和能力?黄鹤:长期以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一直致力于首都北京的保护与发展。从建国初期梁思成先生对北京城的保护和规划,到如今吴良镛先生在京津冀地区发展研究中对北京的关注,学院不断设立大量与北京城市紧密关联的课程教学和科研项目。在设计课程设置方面,大量的设计地段选题都在北京,  相似文献   

5.
日前,北京北总布胡同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险些被某公司拆除,网络上来自民间保护组织和网民的意见救下了这座故居,北京市规划委出面干涉叫停拆迁。不过,规划委员会和开发商对拆迁行为的声明都是:事先并不知道24号院是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相似文献   

6.
北京是一座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不仅因为北京旧城有着东方古代城市独特的建筑风貌,还在于它有着3000多年绵长的文化根基.对于北京城的评价,梁思成先生在1951年的"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一文中指出:"北京是中国(可能是全世界)文物建筑最多的城.  相似文献   

7.
陈穗 《规划师》1999,15(1):84-86,53
我们正以一个什么样的北京城迎接UIA大会?我们能给下世纪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北京城?近半个世纪前.若照梁思成大师的意见规划建设.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献给全世界一个全新的北京市区和一个完整的北京城——“可能是人类在地球上创造的独一无二的作品……在设计上.它是如此光辉灿烂.以至可以成为城市设计思想的宝库”。遗憾的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各种历史客观原因.我们作了另外的选择——现在仍在走的路。  相似文献   

8.
对北京西城区旧城高度控制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旧城西城区内的文物建筑保护状况、视线走廊、对景和建筑高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西城区旧城高度控制规划的原则、构想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北京旧城是世界城市史上的“无比杰作”,是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最后结晶”。目前,北京旧城在城市快速发展中虽已遭到一些破坏,但还保留有大量的文物建筑群、大片的四合院民居和园林等,基本保持原有平缓开阔、严整有序的空间格局。因此,北京;日城的保护与发展一直得到海内外多方面人士的关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系)自1946年成立以来,在梁思成、林徽因先生垂范下,几乎没有停止过关于北京旧城保护的研究工作。历届清华师生付出了艰苦努力,进行了大量工作。我本人也是自1950年回国后就开始投身北京的规划建设。1979年,在北京什刹海…  相似文献   

10.
资讯     
《建筑与文化》2009,(3):130-131
上海:近90岁历史的老建筑“平移”57米;北京:第五届梁思成建筑奖揭晓;贵阳:中外11家建筑事务所的山地造城实验;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旧北京城高度规划的成就入手,分析、归纳了目前北 京旧城高度方面现状及面临的突出问题,借鉴国外名城的保护经验, 从四方面提出了对北京旧城高度规划控制方面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这是旷世才女林徽因在五十年代初与其夫梁思成合写的作品,文中充溢着对北京城的热爱,对它在规划和建筑中的合理性更是竭尽赞叹之意,这在今天的城市规划中仍有积极参考价值。文末关于城墙的利用和改建的话,尤其令人感慨,因为那些城墙后来基本上都拆除了,如真能按作者的愿望去做,今天的北京一定会更加美丽。--编者  相似文献   

13.
张弛  王秀娥 《建筑学报》2004,(10):22-25
文章根据设计定位及目标客户,确定规划模式;从对传统建筑观念的分析,发现一些强烈影响古典建筑群体及单体设计的思想;从对北京老街的感受中,提取一些经典的建筑元素,结合现代的生活方式和设计理念,规划造城.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特色的保护和发展是目前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本文结合繁城回族镇建设规划的修编以及小城镇发展的新特点、新机制来分析小城镇建设规划中如何突出小城镇的特色,对目前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繁城回族镇现状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一个重大的发现在北京宣武区报国寺文化市场的旧书摊上发生了。它加深了对一段历史的解读,它表明在建国初期,并非只有梁思成先生个人希望在西郊建新城和保留北京旧城.1950年的“梁陈方案”并非是北京113城保护第个方案,在1949年8月的北平市(北平1949年1月解放,改称北京是在当年10月以后)各界代表会议的各项提案中就有在西郊建新市区的建议提案。这个提案是时任北平市都市计划委员会总工程师华南圭先生提出的,它既非表明的是个人建议,而是出于都市计划委员会成员的集体共识,这个集体共识显然建立在民国时就有的新都市计划的基础之上。如果不是一个月之后苏联市政规划人员的到来,令本该通过的提案夭折,北京城市建设的历史就应该重写了。在该提案附件的注解中,华南圭也表达了都市计划委员会的另个集体意愿:把新市区的规划托付给梁思成来做,这就是“梁陈方案”的渊源。  相似文献   

16.
钱坤     
梁思成——被知识分子们请上神坛的悲剧英雄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飞速发展,梁思成这个名字在近年来以越来越高的频率出现.“梁思成”三个字作为一个词汇,其所涵盖的意义已经远不止那个建筑史大师、名门之后、以及民国女神的老公.更似乎在更广的意义上成为一个知识分子经典形象.因此,我们在这里讨论梁思成,亦不应仅限于其建筑学上的意义,而更在于“梁思成”三字对知识届的意义.提到对梁先生的评价,当代人大多采取这样的模式:1、他是学术上的巨人,不但对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还对中国的古建筑保护和城市发展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只可惜没有被采纳;2、他为人高尚,满腔对祖国的拳拳热爱,只是政治上太过单纯、幼稚;3、生活方面,他不但家学渊源是名门之后,还娶了一个才气相貌综合排名民国第一的女子为妻,让人们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梁思成少年时期、青年求学、巅峰时期学术研究三个阶段中每个阶段抽取出重要时期与信息对梁思成的师承关系做出简要分析与阐述。通过对梁思成师承关系的分析.可以从侧面了解近现代中国古建筑研究与保护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旧城是在明清北京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大批独特的"胡同-四合院"居住区,形成了北京传统风貌的主体.为了更好地保护传统风貌区域,1999年至2005年间,北京市逐步确定了三批43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名单,并且编制完成了大部分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19.
“首都东扩”是一个提法,历史上,前北京市副市长梁思成曾在建国初期提出“一都双城”规划构想。后来,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秘书长卞洪登再次提出借鉴马来西亚扩都成功经验,构建中国首都“一都双城”新格局。这一观点尚未得到政府的正面回应,但北京城向东延伸以及北京东部的飞速发  相似文献   

20.
第四章梁思成的古城保护与城市规划思想的特征及评价一、梁思成的古城保护与城市规划思想的特征梁思成思想的变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适应外在影响以调节内在需要的过程。这个需要就是要圓满地解答如何在东西文化之间获得平衡与统一问题。具体地说,梁思成的城市规划和历史名城保护思想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