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瑞卿 《砖瓦》2005,(3):28-29
轮窑的正常焙烧过程中,只要按焙烧工艺操作的八字原则"勤加少量,看火加煤",和已建立的焙烧制度控制预热带、焙烧带、保温带及冷却带的长度、窑炉温度、火行速度,就可以使焙烧工艺持续进行,生产出优质的烧结产品.  相似文献   

2.
孙学贤 《砖瓦》2002,(5):36-36
20 0 2年 5月 16日 ,由于当天风刮的特别大 ,焙烧带返火很大 ,再加上内燃料发热量严重下降 ,造成窑内火情严重飘火 ,我厂出了一个半窑室的欠火砖 ,计 1万多块 ,焙烧人员研究决定此段窑室欠火砖不出窑 ,等下一圈重烧 ,具体做法如下 :a .焙烧带火头接触到欠火砖时 ,首先把焙烧带延长为平时的 1.5倍 ,把后火的半个焙烧带的火眼排数(我们这里是 3排火眼 )不动 ,作为临时性火灶 ,保持室内温度不降 ,这时 ,整个焙烧带的火眼排数为 9排。b .在整个欠火砖的一个半窑室内的火眼上普遍投一遍煤 ,每眼 2~ 3铲 ,作为引火时预热升温用。c.在欠火砖和…  相似文献   

3.
马友枝  张立新 《砖瓦》2005,(6):20-20
以来,轮窑的焙烧进风大都通过在焙烧带后面的窑门打洞来完成,并且通过洞口的大小和窑门的远近来控制火情,也就是说主要是通过窑门进风供氧.我厂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发现了焙烧生产操作工艺存在着多种缺陷.  相似文献   

4.
吴孝引 《砖瓦》2022,(1):26-27
详细分析了隧道窑焙烧中遇到的焙烧带坯垛断面火行不一致、一边慢一边快、上火慢底火快、底火慢上火快、火行速度慢但是后火败火快、温度异常等诸多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指出了相对应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是作者多年实际焙烧隧道窑宝贵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5.
吕瑞卿 《砖瓦》2006,(5):30-33
哈风系统是窑炉焙烧工艺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性部位.哈风系统是具有调节和控制窑炉内气体压力、废气排放温度和湿度的高低、通风量、气体和火行速度大小及运动方向的重要设施.  相似文献   

6.
刘泉奇 《砖瓦》2004,(6):33-33
“返火”是正负压的分界线,是抽力大小的标志,同时,也是风闸高低的表示。总之,烧工合理运用正负压的关键就在于此。所有的烧工都知道:“返火”可以解决“上火”黑,“底火”重的问题;可以解决“前火”不跑“后火”凉的快的问题;也可以解决温度不高,砖色不均匀的问题。但是,“返火”过多也是非常有害的,它可以返空“底火”,使焙烧带的底部出生砖;它可以使“上火”过重,造成飘火;它也可以使焙烧带停滞不前造成“蹲火”。之所以“返火”过多,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徐国正 《砖瓦》2004,(10):13-13
轮窑焙烧分预热、焙烧、冷却三个阶段进行."预热带"、"焙烧带"、"冷却带"三带的作用各有不同.从实际操作来看,码窑、堵窑门、开窑门、用风闸、投煤这几个主要步骤与轮窑焙烧三带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做好每一个步骤,才能保证轮窑烧砖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
杜晓涛 《砖瓦》2006,(2):26-29
12后火黑得快 12.1现象与危害焙烧带最后几排火眼黑得较快,窑底部或炕腿砖呈暗红色或黑色,致使砖出现裂纹、哑音或酥砖,砖色为土黄色。  相似文献   

9.
罗迟Lang 《砖瓦》1995,(1):19-19
气体在弯窑的运动与在直窑不同,既要向前,叉要拐弯,为了给焙烧创造有利的条件,必须先从码窑形式入手.①除了注意直窑的码坯要点外,还要做到里密外稀,内边横坯靠内壁,边坯垛与外壁留空;②在入弯和出弯的直眼排拉缝,留一横向通道,调节与融通窑温和火度;③内边和内中的立坯改为卧坯(低人道),外中和外边火道加高,直坯向外斜,增加内坯垛的阻力,减小外坯垛的阻力,保持阻力平衡,让外火快步走,内火慢步行,使火锋在弯窑扇形面上齐头并进.弯窑内火行程短,外火行程长,外火是内火行程的3.14倍,焙烧时必须加烧外人,蹲住内火,力争火锋齐,火候稳,关键在于用好风闸.“出弯烧得好,半边窑好烧.”一把火的轮窑,通常每隔两天要烧一次弯,而且弯窑容量大、产量高,弯窑烧的好坏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好坏.在烧弯窑时,有人主张使用桥式风闸群,认为弯  相似文献   

10.
毛祖成 《砖瓦》2005,(2):22-22
纸挡是轮窑焙烧工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轮窑在焙烧中,在预热带前边码好窑的坯垛上封着纸挡,该段坯垛纳入预热带,轮窑就能继续焙烧,没有纸挡轮窑就不能正常焙烧.  相似文献   

11.
周吉明 《砖瓦》1997,(1):26-26
我厂有22门轮窑一座,窑室宽3.6m,高2.7m,火眼排距1m,烟囱高4Om,年生产普通砖2500~2600万块.自然干燥场地容坯150万块左右,经常因无坯场而影响湿坯生产.全年存干坯500万块以上,使生产车间处于等架台生产.针对这一问题,于1992年初利用小轮窑一部火分为两部火焙烧(除7、8、9三个高温月外).每部火日进排长度40m,最快可达50m.内掺比在90 %以上(利用工业废渣、粉煤灰),产品质量稳定,产量比一部火焙烧增加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引起焙烧带火度过大的因素有多种,在此分析由于内掺热量大而引起焙烧火度过大以至倒窑的处理方法.1 焙烧带火度过大的辨别在风闸高度、形式与以往没有多大变化的情况下,焙烧带中、高温带以及紧靠焙烧带的保温带出现  相似文献   

13.
刘泉奇 《砖瓦》2002,(6):21-21
任何一座轮窑 ,在它点火以后的具体运作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产品大量积压 ,而码放的场地有限 ,只好在短期内压产运行 ;阴雨季节 ,装出窑工人操作困难 ,每天的进度不得不做调整 ;突然停电或风机发生故障 ,没有了抽力 ,焙烧工只好保火 ;坯子严重不足 ,或者坯子太湿以致于倒窑……这些都打乱了砖厂的正常运作。抛开其它必要的措施以外 ,轮窑焙烧中的“蹲火”也就进入了实施阶段。因为 ,“蹲火”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1 停电以及抽风机的故障所造成的蹲火因为没有抽力 ,所以火头停滞不前。预热带所贴的纸挡…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5)
建立了银硒渣中金、银含量的测定方法。通过高温焙烧除去银硒渣中的硒,然后用火试金法测定金、银含量。硒在750℃下焙烧30min能够完全除去,不会对火试金中金、银造成损失,在焙烧时铺垫二氧化硅避免样品黏附在试金坩埚壁上,并且配料时易于搅拌均匀。通过加标回收实验,测得金回收率为98.9%~101%,银的回收率为96.3%~98.6%。金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5%,银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1%。方法不仅简单、快速,而且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相似文献   

15.
阚连春 《砖瓦》2011,(4):32-32
轮窑点火大灶.在坯垛底火达到7~8排火眼时(从窑上看)即可关闭火灶,工人到窑上面去焙烧。点火大灶闭灶后.轮窑焙烧还未达到正常焙烧状态.因此.在焙烧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焙烧与操作的协调.在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焙烧调整阶段,即将轮窑从初始焙烧调整为正常的焙烧状态。  相似文献   

16.
《砖瓦》2011,(7):59-62
答:隧道焙烧窑内燃烧成工艺一般可分为两种操作技术:一种是超热焙烧工艺操作技术;另一种是常规热值焙烧工艺操作技术。超热焙烧工艺操作技术,主要用于以高热值煤矸石为原料生产全煤矸石砖的焙烧工艺。由于煤矸石原料中含煤量较高,因此,泥料  相似文献   

17.
吕瑞卿 《砖瓦》2006,(2):17-19
通过对轮窑分火道、焙烧道、进风道的设置技术革新和对火眼、哈风闸的技术改造工艺的详细阐述,对砖瓦企业的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产量、保护环境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姜葱葱  马龙 《砖瓦》2012,(11):11-13
以赤泥、粉煤灰、膨润土等为主要原料,掺加一定量的泡沫及成孔剂,经可塑成型、焙烧等工艺制备了一种轻质保温材料。研究焙烧温度对其强度、密度等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烧结机理。结果表明,试验确定最佳配比为:赤泥60%,粉煤灰20%,膨润土20%;最佳焙烧温度为1100℃,最佳试样的密度为665kg/m3,抗折、抗压强度分别为6.2MPa、7.6MPa。  相似文献   

19.
《砖瓦》1999,(1):38-38
20 出弯经常欠火产生原因 ①用闸个数太多或烟囱抽力太大;②火行速度过快;③保温窑室太少;处理方法 ①前闸落死l-3个,蹲火焙烧,后边适当增大返火,待达到焙烧温度后,提起前闸,使火前进.②及时复盖火盖,烧稳火前进;③必要时将已打开的门堵上,并盖上火益保温.21 大洞过火产生原因 ①码窑不规矩,上部火道被堵,火集中直穿大洞;②大洞个数少,位置分布不合理.处理方法 ①严格码窑规矩,稀密均匀,上部禁止码交错插缝砖堵塞火道;②适当增码大洞,改善位置分布.  相似文献   

20.
郭晓军 《砖瓦》1995,(4):28-28
一般轮窑焙烧砖瓦,空气从冷却带进入窖内,经保温带后进入焙烧带助燃,焙烧产生的烟气进入预热带和干燥带预热和干燥砖坯,废气最后由哈风排出.因为热气体自身产生上升力,且温度越高上升力越大,为了改善窑底部的热气流条件,哈风口通常都设在窑侧墙的底部.这样,在哈风口抽力和热气体自身的上升力的综合作用下,气体在窑内的流动大致可用图1来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