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叙述了精化模锻件的计算机变形模拟结果 ,精化模锻件的主要模锻变形工艺参数以及精化模锻件达到的质量指标。采用本研究工艺完全可以预防模锻件的低倍粗晶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研究,掌握了GH36合金锻造低倍粗晶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机理,从而找到了既能预防GH36合金锻件低倍粗晶又能保证其高的综合性能的模锻工艺,并从理论上阐述了预防机理。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生产中,很多铝合金模锻件两侧均带直角弯,且锻件断面积有很大的变化.该类模锻件制坯难度大,易造成局部不成形,易产生折叠废品,低倍流线易产生严重涡流、穿流等缺陷.结合实际生产试验,制定了该类模锻件最佳的坯料制备工艺,解决了锻件不成形、折叠,以及低倍组织中出现的严重涡流、穿流、粗晶等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成品率.  相似文献   

4.
铝合金模锻件粗晶缺陷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锻件的材质、锻造工艺参数、锻模温度、热处理工艺参数四个方面,阐述了铝合金模锻件粗晶缺陷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措施。  相似文献   

5.
粗晶缺陷是铝合金模锻件常见缺陷之一,它降低锻件的强度.在锻件的粗晶组织以及由粗晶组织向细晶组织急剧变化的过渡区,锻件的疲劳强度降低.我公司生产的防扭臂锻件,材料为LD10,热处理交付状态为CS,锻件尺寸如图1所示.原生产设备为3t模锻锤,因模锻锤生产精度较低,批量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非加工表面撸伤问题,如图2所示,导致...  相似文献   

6.
从锻造工艺参数、热处理工艺参数等方面,分析了2A50铝合金模锻件不同部位产生粗晶组织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金相分析技术在钛合金模锻件的锻造、热处理等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β转变温度对锻造工艺温度、热处理工艺温度的影响规律、钛合金原材料低倍组织以及中间坯高倍组织对锻造工艺(变形量)的影响规律,为制定钛合金工艺技术规范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生产出符合要求的锻件,改进了6082铝合金模锻件锻造工艺,换用了粗晶环深度H≤2 mm挤压铝棒毛坯。生产的锻件晶粒度G≥10级、无过烧,粗晶环深度H≤3 mm,分型面处粗晶环深度H≤7 mm,无成层、折叠、裂纹等缺陷,金属流线按照产品外形及受力方向均匀分布(无穿流、无涡流、无对冲)。锻件及其装配件的整体机械性能均满足相关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TA15钛合金模锻件应以模糊晶为主的低倍组织中发现了局部粗大的清晰晶。利用金相拼接和逐点统计方法,结合微拉伸、SEM等手段,分析对比了粗大清晰晶区、模糊晶区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着重探讨了局部粗晶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各晶区内显微组织均呈典型双态组织,显示了两相区变形的基本特征。与模糊晶区相比,粗大清晰晶区内初生等轴α相(α_p)含量略低,且存在粗大片层组织;存有大量的粗大原始β晶粒(连续的晶界α相包围的晶粒),平均尺寸可达124μm,是模糊晶区平均尺寸(32μm)的近4倍。这些异常粗大的β晶粒是导致低倍粗晶的最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导致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热物理模拟结果表明,双相区变形后出现的粗大清晰晶对应变速率敏感。慢速率变形会增大形成低倍粗晶的倾向,这主要与变形过程中动态α_p→β相变有关。对于模锻件而言,局部粗大清晰晶区火次应变小使其较模糊晶区应变速率慢,再经多火次小应变(慢速率)累积导致了β晶粒明显粗化。  相似文献   

10.
铝合金锻件的涡流、穿流和低倍粗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对生产实际资料的分析和研究,阅明了铝合金锻件上常见的涡流、穿流、射穿和低倍粗晶的特征;论述了它们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并指出了预防它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2618铝合金因其耐热性能良好、热状态下塑性好、塑性变形时工艺性能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然而,在塑性变形时,由于2618铝合金抑制晶粒长大的微量元素含量较少,致使锻件易出现粗晶问题,使得材料力学性能下降,影响锻件质量.分别使用了国内生产的Φ165 mm和国外进口的Φ160 mm两种2618铝合金原始棒料,采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型铸锻件粗晶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本质原因。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给出了应对的热处理工艺。分析表明,产生粗晶的实质原因是过热组织。契尔诺夫b点随着加热速率和钢种的变化而变化。消除粗晶有两种方法,一是加热到契尔诺夫b点以上温度,二是通过两次正火或退火产生的内因加工硬化破坏粗晶组织的遗传。为了提高生产率,一般使用加热到契尔诺夫b点以上温度来消除粗晶,而对于锻件或铸件重量很大的工件,一般采用两次正火或退火来消除粗晶。  相似文献   

13.
对一种汽轮机零部件用12%Cr型耐热钢粗晶方钢进行了粗晶细化热处理工艺研究,用试验电炉对粗晶方钢分别进行了1 040℃×4 h退火、1 040℃×2 h退火、1 040℃×4 h正火、1 040℃×2 h正火热处理,并检查了金相组织和晶粒度。结果表明,该钢经过上述热处理后,晶粒度得到明显的细化,宏观粗晶可转变成4级以上水平。其中,1 040℃×4 h退火的热处理工艺最佳,宏观粗晶可转变成6级。  相似文献   

14.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30CrNiMo8钢小型环锻件,按照常规热处理工艺在锻后经过灰冷或者坑冷,然后调质处理后,各项力学性能均优良,但是显微组织检测晶粒粗大,甚至个别批次晶粒度在0级左右,而且正火预备处理后再调质热处理,仍然不能消除粗大晶粒。经研究发现,因为30CrNiMo8钢具有较强的组织遗传性,锻后粗大晶粒会遗传给后续工序,后续调质等过程难以细化晶粒,因此在热处理工艺流程中增加一道等温退火工艺,消除了锻后粗大晶粒,有效地解决了30CrNiMo8钢小型环锻件调质后晶粒粗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35CrNi3MoV钢大锻件在正火和调质处理后经常产生混晶,严重影响锻件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混晶是组织遗传造成的,调质处理前进行退火处理,可获得较为平衡的组织状态,从而抑制组织遗传,消除混晶和粗晶组织。  相似文献   

16.
针对GH4169合金涡轮盘热模锻中易出现粗晶、混晶等显微组织缺陷,通过热模拟压缩实验和热变形后热处理实验,研究分析了GH4169合金在热变形和后续热处理中的显微组织演变规律,并建立了晶粒尺寸演变模型。实验结果表明:GH4169合金在热变形中的主要显微组织演变机制为动态再结晶,热变形后热处理中的主要显微组织演变机制为晶粒长大和孪晶生成。将晶粒尺寸演变模型与有限元结合,对某GH4169合金涡轮盘热模锻中的晶粒尺寸演变进行了预测分析,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曲臂的结构特点和工艺特性,采用了一坯两件调头锻的工艺方案,详细介绍了曲臂锻模的结构、模具各个结构的具体设计、锻模材料的选取及热处理要求.该模锻工艺每小时可以生产120个锻件,生产效率高且曲臂的锻造精度高.模具增加了切断型槽,可以节省20%的原材料,使锻件的成本降低了1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Ti-1023(Ti-10V-2Fe-3Al)合金闭式等温锻利用回归正交试验方法安排试验,考察了不同的变形温度、变形程度、保压时间对锻件锻后晶粒度和热处理组织的影响,发现Ti-1023合金等温闭式模锻条件下,随着变形温度增高和变形程度的增大,以及一定的保压时间,由于动态再结晶的作用,锻坯在变形过程中发生晶界迁移和晶粒重构的过程,使初始的晶界随着这一过程逐渐消失,为随后的热处理(固溶+时效)创造了极佳的条件。从而可得到β基体上均匀分布的细小球化的α相组织,保证了锻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了大型锻件中的组织遗传现象,分析了其形成机制,并总结了切断组织遗传达到晶粒细化的若干热处理工艺和途径,主要包括临界区快速加热、高温正火、高温回火、过冷奥氏体平衡转变等;最后介绍了典型的汽轮机低压转子锻件和超超临界高中压转子锻件的锻后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0.
比较压力容器材料16Mn锻件的热处理工艺改进前后的检测结果,采用降温淬火的调制工艺对改善大锻件内部组织及晶粒度有积极影响,能够提高锻件材料的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