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稠油乳化降粘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方法 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对不同的菌种进行培养并改变温度等条件 ,对菌种进行驯化、培养 ,同时对其进行评价和对原油乳化能力进行测试。目的 获得某一菌株的代谢产品 ,分离检测和评价其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含量和效果。结果 通过不同的试验条件 ,选出了一株产表面活性剂较多的菌株 ,可以使蒸馏水的表面张力由 88 0mN/m降到 39 0mN/m。该菌能在以液蜡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 ,但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很少 ,而在含糖培养基中则产生较多的表面活性剂。经分离、提纯、分析为脂肽 (或脂蛋白 ) ,其产物水解后 ,经薄层层析测出主要成分为氨基酸和脂肪酸。结论 通过实验证明 ,微生物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新陈代谢 ,可以产生大量的表面活性剂 ,对原油具有较强的乳化、分散作用 ,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中非常重要。同时也为微生物采油的机理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和相应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降粘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是一种低成本、低伤害、高收效的技术,它同样可适用于稠油增产。通过菌种筛选,培养出了适合克拉玛依稠油的菌种,并考察了菌种的生存条件以及菌种对稠油的降解和乳化作用。实验结果发现,微生物可降解稠油中的大分子烃类,降低含蜡量,其产生的活性剂可降低稠油界面张力,形成油水乳状液,从而增强其流动性,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产表面活性剂菌在稠油乳化降粘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表面活性剂茵在微生物采油特别是稠油微生物开采领域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稠油微生物乳化降粘试验,筛选培养出高效、广谱的产表面活性剂茵种(WS-SPB);分析了影响WS-SPB生长的因素,初步得出其最佳生长条件;进行了WS-SPB稠油乳化降粘试验研究,评价其稠油降粘效果;对其现场应用潜力进行分析,对进一步优化培养优良产表面活性剂菌菌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羧酸盐在稠油乳化降粘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稠油中分离出天然羧酸组分,并用现代分析手段测定了天然羧酸的结构,详细考察了羧酸含量、结构与乳化降粘性能的关系;关在此基础上采用几种合成羧酸盐改善了稠油的乳化降粘性能;最后合成了一种羧酸和磺酸共缩聚型乳化降粘剂。试验结果表明,其抗钙、镁离子的能力可达700mg/L,所形成的稠油乳状液也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针对海上S油田地层中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稠油粘度大和水驱采收率低的问题,采用双子表面活性剂RB107对S油田稠油进行降粘实验,评价其乳化浓度、聚集形态、界面活性、润湿性和稳定性等,在此基础上通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考察其驱油性能。结果显示:在油藏条件下,当质量分数为0.3%、油水体积比为50∶50时,可使稠油粘度降低97%,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0.165 6 m N/m,说明双子表面活性剂RB107在较低浓度下具有较强降粘性能和界面活性;乳化速度为0.24 m L/min,油水乳状液油珠分散均匀且直径小,说明RB107具有较快的乳化速度和较强的稳定性;RB107溶液与原油基底的接触角为10.8°,说明对油水界面具有较强的润湿性;其可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0.1%,说明RB107对S油田稠油具有良好的降粘效果,可作为S油田稠油的降粘剂。  相似文献   

6.
针对渤海 SZ36-1油田油藏条件及其稠油的性质,通过稠油乳化降粘试验和填砂管驱油试验,确定了复合表面活性剂驱最佳配方为:0.6%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与0.3%助剂 BD-1,该配方与地层水有较好的配伍性。对该复合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稠油乳化降粘试验,当水加量为50%时,稠油粘度由2.004 Pa·s 降至0.038 Pa·s,总降粘率高达98.1%。物模驱油试验表明,该复合表面活性剂使采收率在水驱基础上提高19.88%。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基本理论、发展概况及在稠油降黏中的应用,介绍了用于稠油乳化降黏的几种新型表面活性剂,并讨论了各种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稠油微生物乳化降黏试验,筛选培养出高效的生物表面活性剂菌种,研究影响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生长的因素,对其现场应用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室内研究证实,生物表面活性剂能够改善界面润湿性,与聚合物在驱油机制和功能上互补,推荐注入质量浓度为1500mg/L,注入量为0.5PV,注入方式为小段塞多轮次。该研究对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矿场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稠油降粘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随着稠油开采量的增加,稠油降粘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降粘方法,包括物理降粘法、化学降粘法和微生物降粘技术的降粘原理、优缺点及研究进展。介绍了西南石油大学的稠油催化氧化降价研究成果。通过分析,认为催化降粘和微生物降粘技术具有一定优势,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0.
稠油降粘菌的降粘作用研究及其现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油田油污土壤中筛选出稠油降粘菌JN—B.研究了该菌种对稠油的分散乳化作用及其对稠油粘度、原油族组分的影响。对稠油降粘菌的耐温耐盐的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表明该菌适宜于温度为20~80℃、地层水矿化度为10.0×10μmg/L及以下的油藏微生物吞吐开采。将该菌应用于新疆油田.进行了14口稠油油井的微生物吞吐开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年累积增产原油1535t。  相似文献   

11.
12.
稠油掺表面活性剂水溶液降粘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理论分析(包括原油乳状液理论及最佳密堆积理论)、微观分析(包括红外光谱分析、透射照像分析及显微照片分析等)及室内实验数据等3个方面对稠油掺活性水降粘机理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结果认为:稠油掺活性水降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破乳降粘,第二阶段是乳化降粘,起主要降粘作用的是乳化降粘。吸附作用有利于降低摩阻,对降粘效果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3.
稠油水驱降粘开采新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渤海SZ36—1油田的地质特征,研究筛选了适合海上稠油油田水驱降粘开采的复合降粘体系。该体系具有用量少、成本低、降粘率高、适应性强、稳定性好等优点。岩心流动实验表明:在注入水中加入复合降粘体系,能有效改善水驱效果,采收率在常规水驱的基础上提高近12个百分点,降粘率在95%以上,可达到高效经济水驱降粘开采稠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清蜡降粘采油技术在垦90断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由垦 90断块油水样中培养出的 12种厌氧、嗜热、耐压菌种按最突出的性能划分为降粘、降蜡、乳化 (降粘 )等菌种 ,分别作用于该断块 4口井产出的原油 ,一些菌使高蜡高凝高粘原油凝固点下降 4 .5~ 9.0℃ ,5 0℃粘度下降16 %~ 5 2 % ,一些菌使原油含蜡量下降 4 %~ 14 % ,一种菌使原油烃主碳峰由C2 4移至C16。考察了这些菌的生长条件 :水矿化度一般 <1.0× 10 5mg/L ,最高达 1.5× 10 5mg/L ;pH值一般 5~ 9,耐酸菌为 5 .5 ,耐碱菌为 7.5。在垦 90断块油藏 (温度 10 0~ 110℃ )的 4口油井中通过油套环空注入由 3种或 4种菌组成的混合菌液 ,一次 30 0~ 10 0 0kg ,使试验井抽油机负荷减小 ,管线回压降低 ,免修期延长 ,一些井产油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江永奎 《吐哈油气》2009,(3):247-249
吐哈油田鲁克沁稠油有高密度、高粘度、高凝点、高非烃含量和中等含蜡量的“四高一中”的特点,并且油藏埋深2200—3550113,属于超深稠油。随着油田的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掺稀油降粘的开发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油田的需要。试验结果显示,应用表面活性剂进行稠油乳化的降粘举升方式,很好的解决了稠油举升问题,同时也减少了稀油的用量,为大规模的开采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垦西稠油的降粘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葛际江  张贵才 《油田化学》1999,16(4):320-322
垦西稠油是超稠油,开采的关键在于降粘。探索了温度、溶剂和乳化剂对垦西稠油的降粘效果。升温降粘法是稀释降粘法和乳化降粘法的基础。温度每升高10℃,垦西731 井稠油粘度降低在38% —50 % 范围。稀释降粘法效果明显,加入5 % —10% 的芳烃溶剂即可将垦西731 井稠油的粘度降低到可在52—78 ℃下顺利开采的程度。而乳化降粘法必须在升温降粘法和(或)稀释降粘法配合下使用。  相似文献   

17.
以大量实验为基础,研究了O/W型稠油乳状液的制备条件,筛选了2种适合草桥稠油乳化降粘的经剂,并在设计的实验环道上进行了纯稠油加热输送和乳化降粘输送实验。对比分析表明,稠油乳化降粘输送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稠油输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稠油的类乳化复合降粘作用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风山  吴瑾光 《油田化学》2002,19(4):311-315
讨论了油水乳状液的粘度与水外相体积分数之间关系的 3种理论公式 (Einstein ,Hatschek ,Richardson公式 )和真实乳状液的各种复杂类型 ,包括极少量水与油形成的核心 环状流。提出在稠油中加入少量的水、油溶性降粘剂、乳化剂 ,使稠油形成油相不易聚结的水外相类乳状液 ,以大大降低稠油粘度的方法并讨论了涉及的机理。将5 0℃、6 3.5s- 1 下粘度 >17.8Pa·s的胜利乐安稠油与加有 0 .1%特制乳化剂、0 .0 5 %油溶性共聚物降粘剂MSA的水在 5 0℃混合 ,油水体积比分别为 8.5∶1.5和 8.0∶2 .0 ,药剂加量以药剂与稠油的质量比表示 ,形成的类乳状液的粘度分别为 6 73.2和 2 4 1.5mPa·s (5 0℃ ,113.5s- 1 ) ,降粘率分别为 96 .6 %和 98.8%。在油水体积比 8.5∶1.5 ,MSA加量 0 .0 5 % ,乳化剂加量 0 .1% ,温度 5 0~ 80℃的条件下 ,用煤油代替水 ,在 <80℃时稠油降粘率均较小 ,且温度越低 ,降粘率差别越大。考察了MSA加量 (0 .0 1%~ 0 .1% )、乳化剂加量 (0 .0 5 %~ 0 .1% )、油水体积比 (8.5∶1.5~ 7.0∶3.0 )、乳化温度 (5 0~ 70℃ )的影响。本方法可用于稠油的井筒降粘开采。图 2表 4参 13。  相似文献   

19.
从克拉玛依油田油水样中分离出了8种可用于MEOR的菌株。生理生化测试:结果表明,菌株D为酵母菌,菌株Ⅰ为芽孢杆菌属,其余6种为假单胞菌属。菌液活菌数和光密度测试结果表明:在35℃下当盐度≤5%时各菌株生长良好,盐度为8%和10%时菌株D不生长,其余菌珠的长势有不同程度减弱;在35℃、pH值4~10条件下各菌株均可生长。其中菌株D在酸性条件下,菌株A,B,C在中性蒂件下,菌株E,F,H,I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生长良好。各菌株在40℃和45℃下生长良好,温度升至50℃时菌株A不生长,升至55℃时菌株B和E不生长,在60℃下备菌株均不生长。8种菌株在35℃下使克拉玛依两口井的稠油粘度(25℃)下降25.2%~70.6%,其中菌株B,E,F对两口井的稠油均有很高的降粘率。对3种菌株处理后的稠油族组分变化作了简要讨论。图2表6参11。  相似文献   

20.
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稠油降粘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多种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助剂为原料,通过复配和筛选,制得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考察了原油含水量、复配体系加量和温度对其降粘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条件:原油含水量25%,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加量0.3%。在此条件下,对东辛油田不同区块稠油的降粘率达95%以上,沉降脱水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