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改革中诞生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下简称《社建》)课,是研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运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具有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今天与未来联系得非常紧密的特征。能帮助学生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发,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现实,坚定对未来的信心,增强历史责任感。学生普遍反映开设这门课是必要的,有益的。 那么,如何才能讲好这门课?我们初步体会是,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当处理好以下六个关系。 相似文献
2.
3.
4.
专题式教学法,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可以有效克服教材的逻辑性不足、内容相对滞后等先天不足。同时,由任课教师掌握教学内容的安排权,可以灵活地安排教学计划,充分地利用诸多教学手段,以及实践新的教学理念,从而形成高校的发展和教师个人的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手段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本文以《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教学为例,从选题、课题讲授、课上指导、进度控制、成果讲评、课程总结等方面,探讨新形势下指导类设计课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7.
微课作为当今信息化领域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具有时间简短、内容具体、资源占用较小的鲜明特点.《建筑结构与选型》作为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涉及到多种相对独立的结构体系,构成了若干个完整的知识点,十分适宜进行微课体系建设.《建筑结构与选型》微课体系建设在明确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精细设计微课课程的教学过程、环节组织和... 相似文献
8.
9.
10.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是一门纯理论课,而同时期教学的《类型建筑设计Ⅲ》是实践性课程,两者有一定的教学关联。文章分析了这样的理论课与实践课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最后做了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