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新疆滴水铜矿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滴水铜矿矿石属凝灰岩型氧化铜矿石,选矿厂采用硫化浮选工艺,存在回收率低、捕收剂耗量高、泡沫量大且发黏等问题。为了给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光学显微镜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粒度分析及比表面积测定等手段对该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由玻屑、晶屑、岩石碎屑等组成,大量火山尘充填胶结这些碎屑形成内部具有大量孔隙的凝灰岩块矿,铜矿物主要以孔雀石和较难发生硫化反应的赤铜矿形式存在;在现场采用的-0.074 mm占90%磨矿细度下,矿石中-0.02 mm矿泥含量高达65.59%,这些矿泥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一方面罩盖于铜矿物颗粒表面恶化浮选过程,一方面引起浮选药剂的非选择性吸附。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解决现场问题的途径是强化赤铜矿的硫化、减少矿泥的罩盖和降低矿泥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3.
4.
湖北石头咀氧化铜铁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铜铁矿石属难选矿石。本文系统考查了石头咀矿的矿石工艺矿物学性质。指出孔雀石与褐铁矿之间十分复杂的连生关系是影响铜回收效果的重要因素。并进一步查明结合铜在褐铁矿中的存在状态:在富铜的胶状褐铁矿中存在;孔雀石充填于早期形成的褐铁矿蜂窝状、海绵状孔隙中;少量的硫化铜矿物包裹体星散分布于褐铁矿中。 相似文献
5.
赞比亚某铜矿石属结合相占比较高的氧化矿石,铜品位为2.10%,伴生有价元素铁、金、银、钴品位分别为24.20%、0.20 g/t、7.60 g/t、0.05%。为确定该矿石的合理选矿工艺流程,对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①该矿石的矿物组成较复杂,主要有用矿物有赤褐铁矿、磁铁矿、磷铜铁矿、绿磷铁铜矿、假孔雀石等。②矿石的构造主要有多孔状、团块状、浸染团粒状、条纹条带状、圈层状、变胶状、晶洞状、细脉状构造;矿石的结构主要有他形粒状结构,隐晶质结构,束状、梳状、柱状结构,交代结构。③磷铜铁矿、绿磷铁铜矿、假孔雀石中的铜分别占总铜的41.03%、40.27%、15.35%,磷铜铁矿、绿磷铁铜矿均为隐晶质集合体,粒度较细,集合体粒度一般均为0.01~0.5 mm,假孔雀石粒度一般为0.01~0.4 mm,少量可达0.8 mm;赤褐铁矿粒度一般为0.01~0.5 mm,少量达4 mm;磁铁矿粒度较大,一般为0.1~0.2 mm。因此,该铜矿石属难选多金属氧化矿石。 相似文献
6.
为了查明矿石性质,制定合理的选矿方案。采用显微镜鉴定、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先进测试手段对矿石矿物组成、矿石的结构与构造、主要矿物嵌布特征及嵌布粒度、主要矿物单体解离度测定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表明,该矿的主要有价元素为铜,主要以硫化铜形态存在,金、银作为伴生元素回收,硫也可以顺便回收。 相似文献
7.
李正勤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1991,(3):21-24
湖南桂阳宝山铜矿铜的存在形式有独立铜矿物、氧化铜硅胶、水溶性铜离子等多种。铜矿物多达20种,以硫化物为主,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铜与锑、铋、铅、银的复硫盐,影响选矿的效果。要提高银的回收率,一要改善选矿的药剂制度,二要采取措施提取氧化铜硅胶中的铜。 相似文献
8.
9.
新疆土根曼苏铜矿为同生层控砂岩型矿床。为确定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运用多种手段,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铜矿物的粒度特征、工艺特征和主要矿物的磨矿解离特征,并对主要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在选矿流程中的走向、影响选矿回收指标的工艺矿物学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矿相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探针(EDS)等手段对贵州某铅锌矿的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原矿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矿石中可供选矿回收的主要元素为铅、锌、硫,其品位分别为2.767%、7.818%及18.276%。岩矿鉴定结果表明,主要的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方铅矿及闪锌矿,其矿物含量分别为25.88%、3.18%及11.70%。矿物嵌布粒度特征表明金属矿物中黄铁矿粒径较大,闪锌矿次之,方铅矿最小。黄铁矿、闪锌矿及方铅矿三者常紧密连生,且小部分方铅矿呈稀疏浸染状构造分布于方解石中。元素平衡配分结果表明,铅元素和锌元素的平衡系数分别达99.31%和98.93%,基本查明了该试验矿石中铅元素和锌元素的赋存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以赞比亚瑞娜铜矿作为选矿实验研究对象,通过浮选流程方案比较,最终确定采用铜钴优先工艺流程进行浮选实验,通过捕收剂种类、用量,石灰石用量,磨矿细度,浮选时间,开路和闭路多组实验,在磨矿细度为-0.074占55%,铜粗选、扫选总浮选时间为10分钟,铜精选时添加石灰的用量为300g/t 100g/t参数条件下,浮选闭路实验获得了铜品位为25.02%、铜回收率为95.95%的铜精矿;钴品位为0.23%、钴回收率为41.07%的钴精矿,较好解决了瑞娜矿体结合相矿石中铜、钴的回收率难题,为多金属选矿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云南某多金属硫化矿中含锡1.22%、铜0.94%、砷2.80%、铁37.53%、硫24.56%,通过采用XRD、EDS、MLA、光学显微镜等分析方法和手段,对锡、铜、砷、铁、硫的赋存状态进行全面的分析,为综合回收提供了矿物学依据,对选矿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15.
某含金矿石中有用矿物为自然金及银金矿,金品位为35g/t。为充分研究该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通过化学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BPMA(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开发的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测量系统)等分析手段,对矿石的化学成分、化学物相矿物组成、矿物嵌布特征、金的赋存状态、含金矿物的粒度、含金矿物解离度及影响金回收的矿物学因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主要以自然金和银金矿形式存在,粒度以细粒金、微细粒金为主,分别占72.96%、27.04%;金矿物的嵌存状态以连生金为主,占65.11%,次为单体金,占31.06%,另有少量的包裹金和晶间金,分别占3.75%和0.08%;研究结果对矿石分选工艺流程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