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7,(21)
数学模型不仅为数学表达和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建立模型是数学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核心。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让学生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6)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模型思想是数学学科核心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模型思想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能力与素养的综合发展,也能够更进一步锻炼其数学应用思维,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建模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影响初中生建模能力的因素入手,结合具体案例提出培养数学建模能力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7)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技术工人所应具备的计算能力是利用计算机程序处理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这些能力的缺少正是高职学生的短板。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应该学习应用数学软件编写程序解题。学习数学的意义并不在于重视其结论的完美性,而在于建立模型的过程中给人思维方法上的启迪,学生可以在训练计算能力和学习建模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思维能力,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将这些短板补上,高职学生的数学素质才会正真提高。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8)
强调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树立数学建模的意识,指导数学教学,形成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以"磨"为措施,以"磨"为手段,以"磨"建"模",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15)
数学建模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多重因素影响,目前高中生数学建模素养发展并不乐观,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实现对学生数学模型素养的有效培养便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思考重点。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4)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而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过程对于这两方面能力的进步都会有帮助。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模型思想和相应的建模能力,深化数学课程改革。因此,本文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了模型准备、猜想、构建、应用四个步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7)
数学模型的建构是小学数学课堂与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现从数学模型构建的意义、本质特点与方法加以阐述,旨在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亲身实践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提升他们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沟通合作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3):130-134
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数学相关专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针对目前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探究将实际项目驱动的形式实现数学模型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知识理解、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9)
数学模型是指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公式、概念、定律、法则等呈现出来的数学结构,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师要重视模型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数学教学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构建数学模型,渗透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