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5)
本文从故事的简洁之美、永恒的人性之美、让人追忆的风俗之美、独特的语言之美四个方面阐述了阅读著名作家汪曾祺作品的感受。其将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时代天衣无缝地衔接在一起,作品像老酒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有味道。汪曾祺当之无愧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8)
在中国文化史上,宋代是一个雅俗共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推"与士大夫治天下"政策,主张文官治国,加上科举制度的完善,文人的地位不断提升,同时他们也成为时代的风向标,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的人文情趣对于整个社会的艺术氛围起了重要的影响。也因此,宋代笔架传世品和出土物较多,且材质繁多,个个精品。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化史上,宋代是一个雅俗共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推"与士大夫治天下"政策,主张文官治国,加上科举制度的完善,文人的地位不断提升,同时他们也成为时代的风向标,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的人文情趣对于整个社会的艺术氛围起了重要的影响。也因此,宋代笔架传世品和出土物较多,且材质繁多,个个精品。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有收藏雅癖,在他们的时代成为人们追求精致典雅生活的时尚引领者。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曾在《古董十三说》中如此描述:"人能好古董,即高出于世俗,其胸次自别。"古玩鉴赏和收藏因关乎文人士大夫性情涵养和品德道德,遂成为文人士大夫品性清浊的标志,因而在文人士大夫之中收藏之风颇盛。中国文人推崇静逸之道,古玩收藏偏重于寓意美好,材质精良,做工细腻,便于携带并可置于案头终日品赏把玩的小巧器物。在收藏领域这类器物有个专业名称  相似文献   

5.
曹林娣 《园林》2002,(6):12-13
"外适内和"的生活观与中国园林的"可居可游" 基于"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以"和"为贵的哲学信念,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往往把与自然界的"外适",导致身心健康的"内和"作为人生的最根本的享受.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5):83-86
苏轼有着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立足于政治文化视野,进行"长时段"的考察,苏轼是幸运的:他不仅是"科举社会"的成功者,而且是求仁得仁的党锢清流。至于其不幸,只不过是贬谪文化背景下士大夫遭际的一个样本:士大夫之被贬谪,不是自苏轼始,也不是至苏轼终;就士大夫受处罚的程度而言,苏轼既非空前,更非绝后。因此,不宜诉诸道德主义情绪将其放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士大夫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粹,它肇始于魏晋,成熟于随唐,鼎盛于两宋。士园林产生和发展与士人隐逸文化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是士大夫相对独立的社会理想、人格价值、生活内容、审美情趣等的物象表现。要真正体味中国传统古典园林,不能离开对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特点和士大夫阶层隐逸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2)
<正>写诗的人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七十二岁的汪曾祺和马原、张炜等年轻人有过对谈,在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写作,他坦言受到"西方现代派的影响比较大"。汪曾祺当时的小说就体现得很明显,但汪先生却拿他的诗歌来举例,"年轻的时候一开始写诗",写的是"别人不懂自己也不懂的诗"。二〇一九年初,新版《汪曾祺全集》出版,其中第十一卷《诗歌、杂著》中收入了迄今发现的汪先生四十年代初的诗歌,真是"别人不懂自己也不懂"。只有其中写于一九四一年的《消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8)
<正>现代著名作家汪曾祺不仅小说写得好,散文也写得相当漂亮,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暑假期间,我阅读了汪曾祺全集,对随处可见的"括号幽默"印象十分深刻。比如,汪曾祺写道:……是一句苏曼殊的诗(是哪一句我忘了)。这个括号实在让人"啼笑皆非"。作者仿佛偏偏不愿去掩盖自己没有记住的事实,反而大肆渲染,唯恐天下不知。这是善意地告知读者无需在文中寻找,尽早抛弃文章会告知一切的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3)
《受戒》中作者构建了一个风景优美,安静祥和,民风淳朴远离世俗喧嚣的世界,同时塑造了一群各有特色的和尚们,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荸荠庵,不用清规戒律束缚自己,与当地的村民过着同样随性任缘的生活。汪曾祺在《受戒》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我将从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自由",以及禅宗的"自在"这三方面来解读这篇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