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加速了人们传统观念的更新。由此将促使在未来的21世纪里,传统的家庭在形式、结构和功能等诸多方面发生质的变化。家庭的职能与家庭观念的转变将促使原有的传统大家庭逐步解体,取而代之的将是居住人口简单、规模小的新型家庭结构体系。由于科技经济水平和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2.
范霄鹏  李蓓茹 《华中建筑》2010,28(1):157-160
传统民居与乡土聚落作为承载个体家庭结构和群体社会结构的"器",其样式对应于社会结构同质同构的特征也存在着营建上的"原型",各地民居与聚落所呈现出来的多种形态是在"原型"基础上进行样式"形变"的体现。推动原型格局发生形变的因素是各地的文化要素和自然要素,两类要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人们集聚的社会结构形态,并于实体的显在层面对承载着个体家庭形态和群体社会形态的民居样式与聚落格局进行营建的调适,从而导致了各地产生出丰富多样的民居与聚落类型。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4)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人们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在学校中对学生也是片面追求成绩,在传统文化教育这一块有所缺失,结果造成了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习惯,家庭规范意识不强,人际交往能力薄弱的现象。现如今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培养主要以《弟子规》为例,清朝李毓秀所著的《弟子规》,自成书以来,它便受到无数好评,并广为流传。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弟子规》,通过对"孝悌"含义的理解,即"孝悌"对家庭道德规范的培养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并由此获得启示以规范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王侠  陈晓键  焦健 《城市规划》2015,(12):64-72
城市小学教育设施是社会公益资源,其均衡配置对社会公平正义、家庭生活品质、城市结构组织都有重要影响。由于土地资源的约束、新区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家庭择校行为等,仅从空间服务半径尺度优化难以满足家庭对小学教育设施可达性需求。在时间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从小学家庭接送出行角度对小学可达性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家庭戍员出行特征及"住一教一职"空间联系模式会影响家庭接送主体、交通方式的决策,家庭出行时间成本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并且家庭公交出行可达性满意度较低。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优化城市小学教育设施可达性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
个体化进程既使个体从传统束缚中解脱出来,又将个体置于风险带来的焦虑和竞争之中。重建共同体是现代人热切的追寻,当下中国新家庭主义的崛起便是这种追寻的一个面向。向家庭共同体的回归的确给个体化的现代人提供了支撑;然而,在中国的差序格局下,新家庭主义的崛起同时又使得个体对家庭之外社会成员的信任和关心减少,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阻碍。因而,积极建设超越家庭的社会共同体十分必要,而学校教育正好为此提供契机;利用学校教育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建立学校内"我—你"的人际关系、构建现代共同体情感对现代化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家和万事兴     
《建筑工人》2011,32(2):34-34
"家和万事兴"是一条治家格言。家庭是社会组织的细胞,是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亿万个家庭累加起来构成了我们的大千社会。城市能否真正成为外来务工人员有归宿意义的家,这个家,指的是安家立业,  相似文献   

7.
<正>四川省紧紧抓住"全民消防、生命至上"这一主题,以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为切入点,以"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为着力点,持续开展"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宣教活动,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消防安全教育格局。探问"四川格局"四川消防人抢抓《消防法》"挥手"社会大消防、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安全的契机,可谓"顺应天时"。他们充分利用学校教书育人的优势,可谓"开辟地利"。他们继而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6)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占中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村人口,他们的家庭关系和家庭结构发生了怎样变化,其现状又是如何。本文详细阐述了我国传统社会家庭关系的特征、把传统与现代作对比,概括了农村家庭关系变化的趋势:父权不断瓦解、男女平等观念不断深入人心、老人政治不断衰弱,农村家庭关系模式不断由传统型步入现代型等。  相似文献   

9.
《建筑师》2016,(5)
本文以《金瓶梅》中西门庆宅的内宅为切入点,一方面考察以上房为核心的区域中,家庭结构、活动与住宅空间结构的关系,另一方面将住宅中的"房"视为与"厅堂"相对应的一种建筑类型,综合考虑建筑特征、家具布置及相应的行为,以剖析住宅中内外划分与性别划分的涵义,探讨传统住宅中的"私"的概念。指出传统住宅中的内宅(房)既是占有身体与财产的"私"的领域,也是家庭对内有效运作,对外展开社会交往的另一个空间,与厅堂一起构成家庭社会结构与住宅空间结构的两极。从而使住宅及居住于其中的家庭成为城市的活跃组成。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我国老龄化社会日益临近,亚洲各国也面临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与之相伴而来的是家庭生活方式与结构的改变。为解决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问题,传统做法多以"封闭与小区隔离"、"大规模"、"集体化"的老人公寓或老人小区为主体,容易导向形成一个完全孤立的老人小区。随着全球性观念的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渐开始转变为开放与小区结合、小规模、单元化或居家化的居家养老,让老年人的生活单位从家庭趋向小区。近几年,国内及台湾在养老建筑上开发了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