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18,(1)
和而不同,各美其美是"和美教育"中的核心理念,在这种教育理念下的"和美课堂"真正把学生当成主人,为学生的学科素养、可持续发展而孜孜不倦地追求高效而极富数学本质美的课堂。教师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学策略的使用是课堂教学技艺的关键。非智力因素即情商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的作用也非同小可。文章以《数松果》为例,尝试采用激将计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好奇心,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和美课堂"中实现这一愿景。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0)
党中央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认真研究和美德育课程,为全面实施和美德育课程体系,深入了解和美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背景,研究和美德育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探索出适合本校的和美德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实现路径,有解决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对象化的实践问题,并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总结,以求德育课程建设能够有更高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7)
审美教育即美育,它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然后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培养人们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和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能力。简而言之,审美教育是一种美感教育,通过美的形式和美的感觉进行教育,净化人们的心灵,提高人们的人格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3)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现状有诸多令人不满意之处,关于通识教育的讨论也经久不衰。事实上,通识教育首先是一种凌驾于现实之上的理念,具有纵横包容之美以及自由、和谐统一的本质。通识教育的本质可理解为体验美、审视美、挖掘美的本质,从一般之美扩展至贯通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之"大美",其理想即为让人在体验"大美"之和谐与自由的同时形成完整人格。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6)
和谐的英语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展示共性的认识与独特的见解,让不同的学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发掘到英语课堂中的"美"——英语语言的美,教师教育的美,课堂45分钟的互动和谐的美。实现真正的和谐爱心课堂。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1)
我国"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科学教育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特色化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方向,现从不同角度展开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9)
加强小学"润和"文化建设,可以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能源和动力。"和谐校园"的发展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使全体师生在求知、求美、求乐的学习生活中受到潜意默化的启迪教育,形成积极向上并极富内涵的学校"润和"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8.
美的真谛在于和谐,和谐在于协调,自然与人工的合理结合就会产生和谐之美。好的别墅设计,需要设计师对当地自然环境、地方传统建筑特色、当地的气候条件等进行调研与综合评估,不是千篇一律的生搬硬套,而不顾忌任何周围环境。在别墅设计中只有别墅风格与外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两者创造出一种自然协调的氛围,才能体现出和谐之美。而别墅风格与外环境的统一正是创造和谐之美的一个基本因素。只有把不同的风格与其对应的外环境统一的协调在一起,才能体现出别墅设计中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2)
基于美学研究对象——审美活动的视角,对会计美学研究对象和会计美学范畴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会计美学研究对象就是欣赏会计知识的活动;会计审美客体是会计审美主体专门建构的会计审美课程或研究专题,审美主体通过审美过程获得愉悦和美感;只有先有会计美学实践活动,才有可能逐渐推动会计美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其次发现,会计审美活动中生成的会计美属于科学美的领域,会计审美范畴包括平衡美和中和美,具体表现为会计静态平衡的对称美和会计动态平衡的对立统一美、会计政策选择结果和地位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中和美。提出会计美学研究可以助力专业课程知识的整合、学科交叉培养、通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教育达至美好。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30)
<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辨别美、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的能力却需要培养,所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把美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青少年处在人生的转折时期,正确的审美观需要培养,辨别人、事、环境、自然的美丑能力需要提高,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