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工程课程是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工程已应用到海洋、交通、能源和环保等领域,传统课程教学内容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结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先进教学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对浙江大学基础工程课程改革进行探索研究。一是将基础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案例拓展到海洋、交通、能源和环保等新领域;二是引入情景激发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课程参与感,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新时代的基础工程建设培养视野新、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的新型土木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8)
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工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普遍感觉难学,教师也感觉难教。对化学反应工程常规的教学方法改进外,尚需要从课程本身的特点出发,从第一堂课开始即要构建一个清晰、明确的课程知识体系,避免过多的纠结于复杂的数学计算过程。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巧妙的利用一些处理方法解决知识难点,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教学院系在化工专业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上要适当注意专业知识内容的衔接和运用,力争做到学以致用,学以会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3)
针对南疆地区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生工程基础弱,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存在内容抽象难懂,公式太多、理论无法联系实际等许多问题,本文提出运用CDIO教育理念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做了有益的探索与改革。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证明,《自动控制原理》引用工程教育理念,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和支撑。从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野外实习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开展出发,以历年参与道路勘测设计实践教学的学生为对象,搭建了以课程考核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实践表明,野外实践教学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使用现代工具、团队合作及沟通表达等能力有强支撑作用,可以更好地支撑工程类课程教学目标达成,以及帮助学生对专业产生更多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以工程估价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工程估价课程存在的问题,运用项目任务驱动法和 SPOC 混合式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重构、强化课程实践性方案、多环节实施教学、丰富评价指标 4 个方面进行工程估价课程改革,并对课程改革的效果进行分析,从而实现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构建工程造价整体思维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思辨能力、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更好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19)
<正>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给学生讲解美术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绘画技巧。在这一教学背景下,学生个性化能力无法体现,且只是在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被动接受、学习美术课程。这种美术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需要。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尝试应用个性化教学模式授课来改变上述情况。  相似文献   

7.
从碱性物质化学反应的机理、发现和工程实例阐述了碱化学反应研究的进展,介绍了碱化学反应的条件和特征、碱化学反应的预防,同时对碱化学反应所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应用出发阐述了预防方法和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8.
《工程经济》是工程管理专业必修课程,部分学校尚未认识到该课程重要性,没有依据专业要求,对课程时间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置,使其具体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日常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不强,无法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对《工程经济》课程特点进行分析,并论述具体教学改革思考及实践。  相似文献   

9.
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是面向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通识类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木工程领域现行的法律法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2016年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对工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按照"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进行建设工程法规课程建设,在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形成,引导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土木工程领域的关键课程之一,随着抗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需对《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该课程内容多而复杂,存在大量理论概念、公式,但学时少且抗震模型较为抽象,传统教学方法无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抗震设计,教学效果无法充分达到预期目标。对此,提出采用基于案例教学和实施小组团队项目,结合雨课堂软件和BIM技术的方法,进行《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引入真实的工程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地震作用对工程结构的影响,掌握概念设计和抗震设计的工程应用;采用BIM技术,实现抗震经典案例模型的三维化展示,巩固学生对于抗震构造措施的掌握;利用雨课堂教学软件,了解学生各个环节中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工艺设计》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必修类专业实践课,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规范类课程,对本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本门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工程设计能力培养不足、课时少并且缺乏系统性教学体系等问题,使学生无法在课程教学和实践中达到理想的效果,进而制约了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效果。针对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分别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技术规范、实践指导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教改后的教学实践表明,基于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和方法有效扩展了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弥补了现有教学方法的不足,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特殊的战略需求。传统土力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存在一些不足,难以凸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自身特点,无法完全满足实际工程应用对土力学课程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为此,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特色及发展前景入手,分析土力学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对土力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提出更具适应性的课程教学体系,并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思辨能力是工程类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知识传递为中心的传统组合结构课程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局限于“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式的被动学习,这一教学现状与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工程教育认证的培养理念背道而驰。以组合结构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为依托,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机制从教学设计、教学法和学习绩效评价作行动研究。教学内容选自组合结构教学课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对遇到的工程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评价和反思。课堂教学中从模拟实际工程应用角度分析学习绩效评价,使用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综合识别、分析、判断、评价工程问题,以作为提升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于春娟 《山西建筑》2009,35(24):218-219
主要从工程测量课程培养学生测量能力的目的出发,分析了传统的工程测量课程体系,对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训场地的改革进行探讨,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型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开展和建设经验的总结,介绍了东北电力大学岩土工程在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导向,对岩土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和重构,在提升基础实践教学基础上,大力开展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教学内容。同时,进一步加强课外科研实践,有效提高学生基本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土力学课程中计算公式繁琐、计算量大且效率低。传统计算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土力学积极性低,无法对工程问题形成直观认识。基于此,将MATLAB软件引入到土力学的教学改革中,对竖向集中荷载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进行了三维可视化求解。基于MATLAB的辅助教学法不仅解决了土力学中繁琐的计算问题,还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物理建模和数学计算的能力,也为其将来利用计算机软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从核心课程改革入手,强化教学资源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基于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能力培养需要,在动态控制理论主导下提出工程面向的实践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作用的主导性、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全程参与的系统性5个环节循环递进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运行模式。从全方位教学资源建设着眼,基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需求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基于平台资源共享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资源,营造工程项目管理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环境。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基于工程建设过程主线,面向工程实际,围绕完整案例构建CDIO理念下层次递阶、系统关联的核心专业课程一体化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和自主学习网络平台。以岗位能力为牵引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架构以核心课程改革为驱动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体系、运行机制与实施路径,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职业规划引导、专业建设支撑、校企合作对接,推进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以提高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彰显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工程制图课程的考试及成绩评定的现状,以考试为教学服务、为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提出了工程制图课程在考试观念、考试内容、考试形式、成绩评定、考试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可操作的课程考试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9.
罗雯 《砖瓦》2023,(7):173-175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是一门研究二维图形、三维立体、工程图样组成的课程,课程存在着重视结果轻视空间思维培养,课程的知识点缺乏和“新工科”深度融合以及缺乏德育元素深度融合的问题。课程组重构了课程边界,拓展了教材内容的思政元素,以工程之美塑造学生心灵之美,从艺术层、科学层、文化层三个层面提升课程维度,展现工程之美,建立了三平台和四库的优质资源。基于2W1H1D认知模型设计混合式教学流程与活动,基于三种形式打造混合式教学课堂学习空间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开发“分布式、增值式”创新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地基与基础工程课程在经典理论知识框架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课程设计内容进行了改革,提高了教学效果,获得了学生认可。改革后的地基与基础工程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依托特色工程案例、工程实践、研讨型课堂、科研型课堂,构建了完善的理论课程体系,依托岩土大赛形成了创新型实践设计体系,积极推进研究创新型课程教学。地基与基础工程课程改革突出了北航的优势学科,为其他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