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石虎塘枢纽是赣江中下游的第3个规划梯级,坝下沙质河床的水位变化不仅与冲刷下切有关,还与下游峡江枢纽的建设运行有关,需要论证坝下水位下降值,以确定船闸下引航道底板高程与电站装机高程.通过动床模型试验研究了坝下沿程水位的变化趋势与水位下降值.结果表明枢纽运行的前3年内水位下降幅度较大,运行9年后坝下水位下降最大约1.14 m,其后坝下水位下降趋缓,且水位下降值与下游峡江枢纽的建设运行时间有关,峡江枢纽运行后,坝下水位下降将很快趋缓,石虎塘与峡江两枢纽建设间隔时间越短、石虎塘枢纽坝下水位的下降越小.试验研究成果为枢纽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采用水位流量关系中心线确定工程前后同流量水位变化的方法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闽江干流下游河道采沙的加剧,水口水电站坝下水位快速下降,严重影响了水口船闸的正常运行.本文从水口水电站坝下水位、河道水面线、断面特性变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水口水电站下游河道水位、河底高程总体变化情况及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对水口枢纽坝下水位下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水口坝下水位持续下跌的6种方案.根据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及船模试验结果,分析比较了各方案的通航水流条件、施工条件和工程投资,以及各方案对电站出力、水库淹没和防洪的影响,推荐了首选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小南海枢纽运用后坝下游近坝段河道水位的变化特性,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和一维泥沙数学模型计算,研究了小南海枢纽运用初期和运用20 a末,不同特征流量条件下,坝下游近坝段河道水位的变化过程,以及引起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小南海枢纽运用后,坝下游约4 km河段范围内,水位较建坝前有不同程度下降,坝下游0.4 km处水位最大下降约1.47 m,出现在枢纽运用初期的枯水流量时;坝下游4 km以下河段水位,在枢纽运用初期下降甚少, 随着三峡水库运行年限增加,库区泥沙淤积增多,水位逐渐高出初期水位,在枢纽运用20 a末,坝下游8.2 km处水位较初期水位最大升高约0.6 m;引起坝下游近坝段河道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施工期坝下游河床的开挖和三峡水库调度及泥沙淤积。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对可能采取的解决水口水电站下游因水位下切引起通航问题的购买、安置、改造、建设等解决方案和工程措施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丁坝方案、潜坝方案、船闸及升船机改造方案、梅溪口枢纽方案、橡胶坝枢纽方案及溢流坝加船闸方案,为分析坝下水位治理工程可行的建设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四会市白沙水电站位于绥江干流的中下游、四会市城中区上游的白沙村,为引水式低水头径流电站,装机容量2×8500kW,设计水头5.5m,最大水头7.0m。发电上游最高水位14.5m,下游最低水位7.5m,流量356m3/s,多年平均发电量7110万kW·h,总投资2.2亿元。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有拦河闸坝、船闸、厂房及引水渠道。工程于1993年2月28日正式动工,经两年7个月的紧张施工,到1995年10月,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1996年5月第二台机组并网发电,经一年多正常运行,电站各建筑物及机组设备均达到设计要求,发电效益良好。白沙水电站工程建设中,对…  相似文献   

7.
周旭锐 《小水电》2014,(2):37-38,40
1工程概况 克孜勒塔斯水电站位于新疆布尔津山口枢纽的厂房尾水渠末端下游约3.58km的河段内,电站装机容量25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7358万KW·h.电站工程等别为Ⅳ等,工程规模为小(1)型.枢纽主要建筑物电站厂房、溢流堰、泄洪冲沙闸、鱼道、副坝(非溢流坝段)为4级建筑物.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5.53亿)m3,流量为137.92m3/s.拦河枢纽设计洪水标准及单体建筑物初步设计完成后,对枢纽布置进行了方案设计比选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从三峡梯调中心了解到,自去年成功蓄水至175m以来,三峡水库持续为中下游地区进行补水调度。截至3月5日,三峡水库为下游补水总量接近100亿m3。水情数据显示,5日14时,三峡坝前水位为164.81m,入库流量4750m3/s,出库流量6700m3/s。据统计,从2012年10月30日开始新一轮水库水位消落至今,三峡水库累计为下游补水超过94亿m3,水位拉低了10m多。进入消落期以来,三峡枢纽严格按照国家防总批复的调度计划,按日均出库流量不低于6000m3/s、葛洲坝下游水位不低于39m控制,补水效果较为显著,电站运行安全稳定。数据表明,通过持续补水,  相似文献   

9.
福建水口水电站升船机位于整个电站枢纽的右岸,其设计规模为2x500t一顶两驳顶推船队,最高通航水位上游65.0m,下游21.8m,最高通航水位上游55.0m,下游6.0m;设计通航能力按过坝年货运量400万t,木竹200m^3~250m^3。主要建筑物包括上下游引航道,上下游导航墙、上闸首、升船机主体建筑物及机电设备,下闸首等,  相似文献   

10.
武付慧 《山东水利》2008,(12):20-21
1 概况 禹城市位于德州市南部.徒骇河中游.新建的李三尖水库位于禹城市房寺镇东南部,徒骇河以北的老苇河河道上,距市区4km.水库总库容为1168万m3,设计蓄水深9m,库底高程17.5m,充库泵站提水能力为8m3/s,枢纽工程为三等.主要建筑物为3级,地震设防裂度为7度.围坝轴线长6.696km,坝顶高程27.6m,防浪墙顶高程28.6m,坝顶宽7.0m,坝内坡高程21.5m设10m宽平台,围坝上、下游边坡均为1:3,水库最高蓄水位26.5m,死水位18.5m.  相似文献   

11.
水口坝下枢纽工程航运过坝采用一线通航船闸.工程建成后,要求新建船闸的通航能力与上游水口水电站双线通航建筑物的通航能力相匹配.根据坝址选定位置的河床地形条件及布置条件比选,船闸总体布置采用加长方案,船闸输水系统型式采用闸墙长廊道侧支孔分散输水系统,上下游引航道平面布置采用不对称型式.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福建闽江水口水电站下游河床下切,水位下降,通航建筑物门槛水深不足,对拟采取综合措施的工程建设必要性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水口坝下枢纽工程兴建,从工程选址、通航标准、枢纽主要建筑物设计、自然条件对拟建工程的影响、施工期通航条件、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和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14.
在模型比尺为1∶100的正态物理模型基础上,对考虑橄榄坝修建前后澜沧江景洪水电站8个日调节工况方案进行了模拟,通过在坝址下游约6.4 km河段内影响通航水流条件的关键河段布设测站,实测非恒定流水流特征参数,分析影响船舶安全航行和靠泊的重要非恒定流特征参数,研究景洪水电站各个日调节工况对坝址下游近坝河段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站运行工况的流量最大日变幅以及小时变幅是影响下游水位变化特征参数的重要因素,所有工况下景洪水电站下游河段水位日最大变幅、小时最大变幅及20分钟最大变幅均呈沿程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福建闽江水口坝下枢纽工程通航船闸输水系统选型设计,对推荐的闸墙长廊道侧支孔分散输水系统进行布置,并采用数学模型对不同类型的输水系统进行水力特性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彭水水电站通航建筑物布置在左岸,规模为500 t级,型式为单级船闸+钢丝绳卷扬全平衡式垂直升船机,该型式为国内首次采用.升船机的规模仅次于待建的三峡升船机和已建成的福建闽江水口水电站升船机.采用单级船闸+垂直升船机型式充分适应了枢纽处的地质、地形和上游水位条件,大大减少了开挖工程量.下水式垂直升船机由于提升力大、耗电高等原因,且减速器部分参数超过常规制造工艺仍需研究,仍采用钢丝绳卷扬全平衡式垂直升船机.  相似文献   

17.
陈绪坚 《水利学报》2019,50(2):218-224
随着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陆续建设和投入运用,坝下游的水沙过程明显改变并影响通航条件。本文提出了水沙过程非恒定变化分析方法,分析了向家坝枢纽坝下水位、流量和含沙量非恒定变化特性及其对通航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家坝枢纽运用后坝下水沙变化的非恒定强度较大,水位变化的变异系数可以达到0.10~0.12,流量变化变异系数可以达到0.20~0.40,虽然出库含沙量显著减小,但含沙量变异系数最大可以达到约1.0。向家坝水文站标准化年平均水位和流量约为1.0左右,向家坝枢纽坝下山区河道的通航条件总体上是稳定的,水库运用削减洪峰和增大枯水流量有利于改善坝下河道的通航条件,但水电站日调节和水库蓄水,以及泄洪增大流量和水位的非恒定性,对坝下河道的通航条件有一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闽江航道整治、码头建设、防洪、船闸设计提供技术参数,在外业资料缺乏情况下,采用数值模拟、外业观测、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闽江水口水电站下游航道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基于非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法建立闽江干流水口水电站至马尾河段的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推算闽江水口水电站下游航道沿程临时站点逐时水位,将沿程临时站点逐时水位与竹岐站、文山里站、白岩滩站等长期水文站(基准站)水位建立相关关系,采用累积频率法计算低潮累积频率90%的水位特征值作为基准站设计最低通航水位,通过该相关关系计算沿程临时站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计算结果表明,临时站逐时水位与基准站逐时水位线性相关关系较好,相关系数基本在0.9以上,由该相关关系及基准站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获得的闽江干流水口水电站下游航道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值相对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